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风铃猪笼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風鈴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campanulata)是印度尼西亞熱带食蟲植物。[2]其種加詞“campanulata”來源于拉丁文“campānulātus”,意為“鐘形的”。
1983年的一場森林大火,燒毀了風鈴豬籠草原唯一已知的原生地。
Remove ads
植物學史
風鈴豬籠草最初的模式標本無花序,直至1997年重新發現後才得到補充。
形态特征
风铃猪笼草的攀援茎短小,呈圆柱形,长20至50厘米[1],直径可达4毫米。茎至一定长度后便停止生长,转而由基部生出侧芽继续生长。[2]
风铃猪笼草的叶片革质,无柄,呈匙形-披针形,可长达12厘米[4],宽至2厘米。叶尖圆并略呈盾形,叶基抱茎。中脉的两侧各有2至3条纵脉,羽状脉不明显。笼蔓短而硬,长度很少超过4厘米。[5]
与其他的猪笼草不同,风铃猪笼草的捕虫笼只有一种形态。其形状为钟形,黄绿色,可高达10厘米[4],直径约为5.5厘米。捕虫笼通常无笼翼,其缩小为一对隆起。仅捕虫笼内表面下部的四分之一覆盖着消化腺。笼口呈圆形且水平。唇非常的窄,具细小的唇齿。笼盖呈椭圆形,无附属物。笼盖基部后方的笼蔓尾分叉,可长达1毫米。风铃猪笼草完全无被毛。[5]
风铃猪笼草沿地面匍匐生长。成年植株通常具多个生长点,形成丛状。[6]
相关物种
在仓田重夫对风铃猪笼草的描述中,他认为风铃猪笼草可能与苏门答腊特有的无刺猪笼草(N. inermis)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近缘关系。[1]但其他的分类学家并不认同这个观点。[7]这两个物种之间不仅存在地理隔离,并且它们的生境也不同;风铃猪笼草为石灰岩岩壁上,而无刺猪笼草通常附生于海拔1500米至2600米的树林中。[5][8]
注释
参考文献
扩展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