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飞云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飞云江系浙江省八大独流入海水系之一[1],浙江省第四大河[2],温州市第二大河(仅次于瓯江)[3],主要流经浙江省东南部。河流发源于景宁、泰顺边界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内的白云尖西北坡,流经景宁、泰顺、文成、瑞安四县市,在瑞安城关镇东南约11公里处、上望街道与南滨街道间的入海口处汇入东海。[1][4][5]全长195公里[6](河流长度说法不一,主流媒体或著作有184公里[4]、193公里[1]、198.7公里[7]等多种说法),流域面积3731平方公里。属山溪性河流。水位天然总落差560米。年径流量约40亿立方米,平均流量125立方米/秒,年输沙量54万吨。流域内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广泛,地形复杂。[4]上、中游流经山区,水流湍急;下游流入平原,水流分散,多沙洲。[8]飞云江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共8条,其中左支流6条,分别是:里光溪、峃作口溪、泗溪、玉泉溪、高楼溪、金潮港;右支流2条,分别是:洪口溪、莒江溪。[9]飞云江流域行政区域共有乡镇31个,据2015年统计资料,流域人口190.25万人,常用耕地面积56.44万亩。[1]
Remove ads
历史
据《飞云江志》载,大约在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770年,瓯越人即开始利用飞云江滩涂开展渔业生产。秦汉时期,飞云江河口北岸在集云山南麓,南岸在平阳县昆阳镇的横屿山麓。东汉时,飞云江河口退至今瑞安城关大沙堤、小沙堤、浦后街一带。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罗阳县建制,飞云江始得名,称“罗阳江”。西晋太康四年(283年),原罗阳县更名为安固县,罗阳江因故更名为安固江。唐时,飞云江命名为瑞安江。[10]据《飞云江志》,唐天复三年(903年)瑞安江易名飞云江,沿袭至今。[11]另有说法称,宋末诗人林景熙有《飞云渡》诗,被认为是飞云江得名的肇始。[10]
源头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讀史方輿紀要/卷九十四
飞云江源头说法一度存在争议。明嘉靖《瑞安县志》记载,飞云江存在南北两源,其中北源在瑞安与青田的交界地,经陀溪、出坑源至陶山南口入飞云江干流,称小溪(即今金潮港);南源在福建政和县(今寿宁县)界,经泰顺、文成,称大溪。此即所谓飞云江“南北两源说”。[12] 清人顾祖禹所著《读史方舆纪要》中亦援引《一统志》记载称:“(飞云江)上源有二,一出福建政和县东北之温洋,谓之大溪。一出青田县东南之木凳岭,谓之小溪。合诸山溪之水,流入县境,至陶山南口而合流,又东至县南,水阔百余丈,亦曰罗阳江,亦曰安固江,亦曰瑞安江。”[13]包括明万历年间和清乾隆年间的《温州府志》、顾炎武所著的《天下郡国利病书》、清雍正年间的《浙江通志》以及《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等著作均采用“两源说”。[12]在历年温州市人民政府主持编著的《温州年鉴》中,也采用了南北两源的说法,但具体源头有所不同,其表示飞云江源头分南北二支,南为仙居溪,发源于泰顺、景宁边界白云尖西北坡;北为里光溪,发源于白云尖东麓。[7]
“一源说”认为飞云江只有一源。清人林鹗于光绪年间所著《泰顺分疆录》中写道,飞云江源出景宁县的桃源溪、忠溪、北溪、东坑诸水,并指出源于泰顺白云尖的洪口溪在百丈口与三插溪合口。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浙江省地图册》、《浙江地理简志》、《浙江分县简志》都认为,飞云江源出云和县(云和县东南部,后析置景宁县)北溪公社(乡)赤(敕)木山。[12][14]2000年版《辞海》记载,飞云江“源出泰顺县境”。[15]
1987年,为查清源头,温州市及丽水地区部分人士组成河源考察小组,对实地进行考察踏勘,判明海拔1450米处山谷中(即白云尖下坳口)寻得源头。次年复勘,验证了勘定河源在白云尖西北坡的可靠性。经与泰顺县里光溪等河流进行比较,判明飞云江源头位于当时的景宁畲族自治县景南乡东塘行政村白云尖西北坡漈坑。1993年7月10日,当地政府在源头举行揭碑仪式,在当地立“飞云江源头碑”。同年9月27日,飞云江源头碑被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该源头说法普遍为当地水利部门等机构所接受。[1][16]
流程


飞云江以漈坑为流程起点,向北下行至东塘后分别纳入忠溪、白溪来水,称为东塘溪,随后进入大白坑溪,纳入朱树根、深洋两条溪坑之水后转向东流,纳入敕木山的北溪来水,继续向东流并纳入东坑、沙湾坑等坑溪来水后,至里塘口出境进入泰顺县。干流在景宁段的流域面积224.44平方公里,河长39.9公里,自然落差920米,平均坡降23.06‰。[17]
干流进入泰顺县,至泰顺县黄桥称三插溪,下行纳白鹤渡水电站来水后流至百丈口,百丈口以下始称飞云江。在百丈口以上被称为飞云江上游。[1]干流自百丈口东流,直至岩上乡银珠坑出泰顺县境,流入文成县。干流在泰顺段的流域面积864.3平方公里,河长36.3公里,自然落差290米,平均坡降7.99‰。[17]
飞云江在汇溪乡上金村进入文成县境,向东偏北而下,纳诸溪之水后从大垟口出境流入瑞安市境。干流在文成县境流域面积1123.5平方公里,河长43.5公里,自然落差115米,平均坡降2.64‰。[17]
飞云江在瑞安市营前乡黄岙村进入瑞安市境,向东纳众多溪坑之水后经滩脚进入瑞安港。百丈口至瑞安市滩脚为飞云江中游,滩脚以下为飞云江下游。[1]干流出瑞安港11公里,在瑞安市上望街道新村注入东海。飞云江在瑞安市境流域面积1337.8平方公里,河长79公里,自然落差10米,平均坡降0.13‰。[17]
河流特征
飞云江在上游地区由于受新华夏系构造运动影响,地势陡峻,河谷多呈北东及北西向发育,在岩性和构造等因素的影响下,常形成山间小盆地。飞云江在下游地区表现为平原河流,水流分散,多沙洲,河床极不固定,往往由于冲刷、淤积而形成河曲,在仙降和桐浦之间表现较为明显。海岸线较曲折,多为淤泥质海岸。[18]
飞云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冬短夏长,四季分明,雨量丰沛,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6-18℃,常年日照时数1700至2000小时,无霜期241天至286天,历年平均水温19℃至20℃,多年平均陆上水面蒸发量823毫米至871毫米,下游明显大于上游。[18]
飞云江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892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1252毫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46.4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59.1立方米每秒。径流在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4至6月的梅雨季节和6至9月的台风暴雨季节,呈双峰型。历史洪水调查,飞云江流域测得的最大洪峰量达15400立方米每秒(1912年)。[18]
自然资源
飞云江流域已探明有金属矿藏金、银、铅、钛、锌、铜、磁铁、锰、黄铁矿9种,非金属矿叶腊石、萤石、绢云母、花岗石、高岭土、钠长石6种。此外,飞云江流域内基岩山区遍布火山碎屑岩和火山沉积岩地层,其中富含二氧化硅,易形成可饮用的偏硅酸型矿泉水。当地已开展矿泉水的开发生产工作。[19]
飞云江流域水温适度,天然饵料丰富,适宜鱼、虾、贝类、藻类等水生生物的繁殖。飞云江水系盛产淡水鱼,较为著名的包括香鱼、乌鳢、溪鳗、鲈夹、石蛙等,一年四季市场供应丰富,经济价值较高,销售量大。[20] 由于近年来在飞云江流域频繁采用电鱼、毒鱼、地笼网等非法捕捞方式,大肆破坏溪鱼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流域内的文成县于2021年9月开始在飞云江相关水域实施禁渔制度,禁止时期为全年。[21]2022年3月1日至6月30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会同多部门发文,在包括飞云江在内的省内八大流域首次实行统一禁渔,养护水生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22]
水运
桥梁
水利工程
景区及保护区
污染与治理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