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饒平客家語
中國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之客家語方言,及臺灣少數客家語方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饒平客家語,或饒平客家話(饒平腔台灣客拼:Ngiau Pin Kagˋ Gaˇ Faˋ,客語白話字:Ngiàu-Phìn Hak-kâ-fa)是分佈在廣東潮州市饒平縣的客家人所讲的客家語方言。根據1987年和2012年《中國語言地圖集》,饒平客家語仍屬於未分片的方言島。[1][2]臺灣也有饒平客家語的分佈,使用這些語言的居民都是於明末清初從饒平縣遷徙到該地區的。
分佈
饒平縣的客家語主要分佈在饒平縣北部靠近大埔縣和平和縣的地區,有上善、上饒、饒洋、九村、建饒等鎮及新豐鎮的大部分鄉村、漢江林場食飯溪村、漁村等地都說客家語。1994年《饒平縣志》記載,饒平客家語使用人口17萬,佔全縣約19%。[3][4]
台灣饒平話的分佈極其鬆散,據研究主要分佈在[5]:
分片
1987年和2012年版的《中國語言地圖集》沒有將饒平客家語歸類在任何一個大片。有不少學者根據饒平話和其他地區客家語的共性,將他們歸類或分片。如:
- 根據《閩南客家話音韻研究》,饒平客家語可與漳州的詔安、南靖、平和、雲霄和潮州揭西地區的客語合併為閩南客家片。[7]
- 根據《台灣饒平客話》,漳州地區的詔安、南靖、平和、雲霄,潮州的饒平,梅州的大埔、豐順可以歸類為客家語漳潮片。內有四個小片,分別為:[8]
- 漳北小片:南靖
- 漳南小片:平和、雲霄、詔安
- 饒平小片:饒平和詔安太平鎮
- 埔順小片:大埔、豐順
- 除此之外,《台灣饒平客話》還依照音韻特點將台灣饒平客家語分成三個類型[8]:
- A型:桃園縣除「過嶺」外的饒平姓氏、卓蘭鎮老庄詹姓。
- B型:新屋鄉犁頭州陳姓、八德市霄裡官路缺袁姓。
- C型:新竹全縣、過嶺許姓。
現況
台灣的饒平話,多數已經成為當地客家語中的隱形話,除了少數幾個聚落說饒平話以外,幾乎沒有整個村里以上的饒平方言島,饒平話大多數已經退入家庭或宗族間溝通時才使用。[5]另彰化縣永靖鄉一帶也曾通行饒平客語,但已福佬客化。其後裔所說的台灣閩南語永靖腔,仍保有該客語方言之特色。[9]
音系
以下是饒平縣饒洋鎮的客家語。
饒洋話有21個聲母(包括零聲母)
饒洋話有53個韻母,包括17個陰聲韻,17個陽聲韻,17個入聲韻和兩個成音節鼻音韻母。
m毋 | ŋ魚 |
饒洋話有6個聲調,其中平去入分陰陽,而陰上和陰去合併歸類為上聲(或稱陰仄)。
這裡的語音特點,一般指和客家語代表音梅縣話有差別之處做出對比,以及和中古音聯繫。
- 章組少數字讀f,梅縣讀s,比如唇fin、水fi、稅fe、睡fe。
- 溪母多數字讀kʰ、梅縣讀f或h,比如褲kʰ、窟kʰut、去kʰiu、起kʰi、闊kʰat、坑kʰaŋ、客kʰak。
- 古曉匣合口字比梅縣較多讀f、v,比如血fiet、縣vien。
- 雲母字多讀v,梅縣讀零聲母,比如冤vin、雲vin/vun、云vin、運vin、韻vin、榮vin/ven、永vin、園vien、遠vien。
- 心、邪、從、崇讀塞擦音、梅縣讀擦音s,比如碎tsʰui、醒tsʰiaŋ、象tsʰioŋ、字tsʰɨ、牸讀tsʰɨ、愁tsʰeu。
- 濁塞音、塞擦音聲母大部分今讀送氣塞音塞擦音聲母,但也有少部分府不送氣聲母,比如辮pen、幣pi、稻tau、導tau、杜tu、待tai、電ten、召tiau、兆tiau、住tʃu、集tsip、妓ki。
- 端組仍讀舌尖音,梅縣讀塞擦音tsʰ,比如隊tʰui、賺tʰan。
- 知組今讀端比梅縣多,比如摘tiak、展ten、珍tin、診tin、鎮tin、召tiau、兆tiau、宙tiu。
- e元音特比豐富,主要分佈在
- 蟹攝的開口二等精組少數字、開口三等的章組少數字、開口四等端精見組多數字、合口三等章組少數字。
- 止攝合口三等章組少數字。
- 效攝開口四等端組字全部字。
- 咸攝開口二等匣母字全部字、開口四等端組字全部。
- 山攝開口二等見及幫影組部分字、開口三等知章組及幫組部分字、開口四等端組和幫組部分、合口三等章組全部字。
- 曾攝開口一等端見影少數字、開口三等章、影少數字。
- 古合口見組今讀沒有u介音(饒洋鎮南邊新豐及建饒有u介音,饒洋有些字有兩讀,饒洋以北四個方言點都沒有u介音)。
- 流攝一等見組沒有i介音(饒洋鎮南邊新豐及建饒有i介音,饒洋以北四個方言點都沒有i介音)。
- 臻攝開口主要元音是u。
- 遇攝一等疑母讀“成音節雙唇鼻音”m,遇攝三等則讀“成音節舌根鼻音”ŋ。
- 遇攝三等見影精組絕大部分及少數泥來母今讀iu。
- 山攝三、四等部分沒有i介音。
- 山攝合口一等桓韻曉、影組、三等仙韻章組三部分字讀an。
- 遇攝合口三等今逢零聲母讀u。
- 山合口三等精見組讀ien。
- 蟹攝開口一等主要元音為a,較少為o。
- 蟹攝開口二等明母和四等泥母少數字今讀i。
- 效攝一等部分字讀au,不讀o。
- 效攝一等明母部分字讀u。
- 通攝明母少數字元音為o。
- 陰上和陰去合併為上聲(或陰仄),陽去獨立。
- 古次濁上少部分字今讀陰平,大部分讀上聲。
- 古全濁上部分字今讀陰平,少部分讀去聲。
- 古清、次清聲母去聲應讀上聲,不過今讀去聲。
參見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