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電影導演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在香港,電影導演負責統籌電影的製作流程,以完成劇作家及製片人針對電影的需求。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下轄的香港電影導演會,則是代表香港導演的工會組織。綜觀香港電影史,自1930年代香港電影開始發展起,不同時代的代表導演,皆有對應的風格。部份導演甚至能影響香港電影走向:例如邵氏兄弟令1950年代-1970年代的香港偏向國語電影;而隨後的許冠文,則讓喜劇片在香港風行一時。
工作
根據香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指出,香港電影導演的職責為「專長於整部電影的藝術創作,並詮釋和表達劇作家及製片人在劇本中設定的意圖」。[1]香港職業訓練局管理的職業資料庫,則進一步說明導演工作有開發直播或錄影製作、選擇稿件製作元素、協調人員活動、監督後期製作等。一般而言,香港電影導演通常有大學學位,有媒體、傳播、新聞學、電影製作、演戲或藝術管理文憑等學為尤為理想。[2]除此之外,導演被期待有出色的認知思維、管理、社交、策劃執行等能力。[3]在香港,助理導演的月薪約$15,000-$20,000港幣;升上高級導演後,平均月薪則有$20,000-$50,000港幣。[2][3]在香港,電影導演一般從助理導演做起。不過也有其他管道當上導演,比如接受導演課程、拍攝微電影、從其他職業轉型等。[3][4]
香港電影導演的獨有特色為「雙導演制」或「合導模式」:意指一個電影,由兩個不同專長的導演合作執導。這種模式主要優點為利於電影調度和執行、以及教育和提攜後晉。[5]
香港電影導演會為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旗下屬會成員,是代表香港電影導演的工會組織。主要工作有:「推動香港電影業在藝術和商業方面的發展、加強香港導演間的聯繫和溝通、改善會員福利和推廣社交活動、以及保障香港電影導演的權益」。[6]每年春季,香港電影導演會會舉辦香港電影導演會年度大獎,會員會選出最佳導演與新晉導演。
Remove ads
歷史
香港電影始於1897年,當時莫里斯薩維特教授(Maurice Charvet)從美國把電影放映機器帶到香港,並在當地播放影片。1913年,烏克蘭裔美國人班傑明・布拉斯基在香港設立電影公司,並於當年與香港人製作數份短片。但後來布拉斯基回美國後,再也沒有來港。香港電影工作也在1920年代陷入停滯。1923年,黎北海和黎民偉兄弟試圖拍攝電影,但由於政府不批批准,兩人最後只得在廣州執導《胭脂》。[7][8]
1930年代,隨著香港大環境趨向穩定與電影技術進步,香港的地理與政治優勢、觀眾偏好多樣化、以及先前的電影經驗,使投資者關注香港作為電影拍攝的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香港電影業以薛覺先執導的《白金龍》、趙樹燊與關文清共同執導的《歌侶情潮》為契機,走向黃金時代。這時候活躍的導演有關文清、趙樹燊、黃岱、黎北海等。這段時期直到1941年日本佔領香港後才停止。[7][8]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國環境的變化,令原本粵語片獨大的情勢產生變化,逐漸分出粵語電影和國語電影。粵語電影以李晨風、李鐵、吳回、秦劍、左几、畢虎為主要導演,題材偏向喜劇片、人倫關係;國語電影則偏好古裝片、民間故事,代表導演有張善琨、袁仰安、朱石麟、邵逸夫等。[9]
邵氏兄弟的商業成功、以及臺灣電影政策的影響下,香港電影走向國強粵弱,類型則延續1960年代,張徹開創的武俠暴力風。[9][10]這個狀況直到到1970年代,麥理浩治下的嘉禾公司成立後才有所改變:許冠文的《鬼馬雙星》捧紅了許氏兄弟,也讓喜劇片成為香港電影的主流。[10]此時著名的導演還有程剛、李翰祥、劉芳剛等。[10]1970年代後來演變成香港電影新浪潮,並在1980年代持續擴大。當時香港出色電影繼出、類型不拘一格。每年可上百個影片發行。1980年代也因此被稱為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代表導演有徐克、許鞍華、張婉婷、羅啟銳、陳可辛等[11][12][13]
步入2000年代後,在中國資本支持、與SARS疫情衝擊下,香港電影開始偏向討好中國電影市場:資深導演前往中國發展、合拍與複製過去的香港電影,則成為當時香港電影的主流。這時香港電影的套路性強而頗受詬病。[12]直到2010年代後期,以王家衛為代表的新生代電影導演逐漸誕生,香港導演與電影才出現新方向。這些導演的電影片名通常是四個字,因此被稱為「四字導演」。四字導演回歸本土、偏好社會議題、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且不願執導討好性強的商業大片。電影主題則有家人之爭、出走、贖罪等。活躍導演有王家衛、何爵天、曾憲寧等。[12][14][15]
Remove ads
列表
本列表以香港導演的英文姓氏排序,收錄香港電影導演會編纂的《香港電影導演大全1914-1978》與《導可道 非常導 香港電影導演大全:1979-2013》兩書中列出的香港導演(統計至2017年)[16][17]。
- 查傳誼
 - 陳友
 - 陳翊恆
 - 陳永煜
 - 陳果
 - 陳嘉上
 - 陳慶嘉
 - 陳鴻楷
 - 陳港生
 - 陳家蓀
 - 陳國華
 - 陳國輝
 - 陳望華
 - 陳木勝
 - 陳可辛
 - 陳欣健
 - 陳銅民
 - 張艾嘉
 - 張徹
 - 張沖
 - 張喬夫
 - 張曾澤
 - 張揚
 - 張家輝
 - 鄭保瑞
 - 陳方
 - 陳鴻烈
 - 陳德森
 - 陳大利
 - 陳志發
 - 陳梓桓
 - 程步高
 - 鄭中基
 - 鄭思傑
 - 鄭則仕
 - 程剛
 - 鄭兆強
 - 鄭丹瑞
 - 鄭偉文
 - 卓翔
 - 卓韻芝
 - 章國明
 - 張之亮
 - 張之珏
 - 張乾文
 - 張堅庭
 - 張經緯
 - 張婉婷
 - 張鑫炎
 - 張同祖
 - 張瑛
 - 朱繼生
 - 姜大偉
 - 蔣家駿
 - 姜南
 - 喬莊
 - 戚其義
 - 戚家基
 - 錢嘉樂
 - 錢國偉
 - 錢文錡
 - 錢大叔
 - 程小東
 - 程東
 - 招振強
 - 邱剛健
 - 趙良駿
 - 趙崇基
 - 楚賓
 - 蔡楚生
 - 蔡繼光
 - 蔡潔鈴
 - 張寶堅
 - 周顯揚
 - 鄒凱光
 - 周冠威
 - 周星馳
 - 周華宇
 - 朱銳斌
 - 朱克
 - 徐忠信
 - 徐二牛
 - 秦劍
 - 秦煌
 - 鍾鎮濤
 - 鍾繼昌
 - 鍾澍佳
 
- 金帝
 - 趙樹燊
 
- 賴恩慈
 - 黎北海
 - 黎大煒
 - 林正英
 - 林超賢
 - 林德祿
 - 林建明
 - 林坤山
 - 林嶺東
 - 林子聰
 - 劉偉強
 - 劉香萍
 - 劉嘉豪
 - 劉克宣
 - 劉鎮偉
 - 劉家榮
 - 劉家良
 - 劉國昌
 - 劉強富
 - 劉仕裕
 - 劉永
 - 劉偉恒
 - 劉浩良
 - 羅啟銳
 - 羅卓瑶
 - 羅文
 - 羅守耀
 - 羅永昌
 - 李小龍
 - 李志毅
 - 李化
 - 李家榮
 - 李華月
 - 李公樂
 - 李國輝
 - 李光耀
 - 李力持
 - 李修賢
 - 李兆熊
 - 李兆基
 - 李兆華
 - 李晨風
 - 李添勝
 - 李鐵
 - 李惠民
 - 李仁港
 - 李元科
 - 李子俊
 - 李思捷
 - 梁普智
 - 梁鴻華
 - 梁家仁
 - 梁家樹
 - 良鳴
 - 梁碧芝
 - 梁少坡
 - 李翰祥
 - 李萍倩
 - 李影
 - 梁哲夫
 - 梁國斌
 - 梁成致
 - 梁嘉銘
 - 林翠
 - 林子穎
 - 林超榮
 - 凌雲
 - 劉芳剛
 - 劉家輝
 - 劉晶
 - 劉瓊
 - 廖偉雄
 - 羅臻
 - 羅志良
 - 盧旳明
 - 盧敦
 - 勞劍華
 - 羅傑承
 - 羅烈
 - 羅馬
 - 羅舜泉
 - 羅維
 - 盧雨岐
 - 羅恩惠
 - 羅耀輝
 - 婁貽哲
 - 雷宇揚
 - 魯俊谷
 - 呂奇
 - 陸劍明
 - 龍剛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