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來西亞聯邦5號公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聯邦5號公路馬來語Laluan Persekutuan 5,英語:Federal Route 5,简称:FT5),是馬來西亞半岛西海岸的三條主要南北向联邦公路之一。[3] 這條长655.85公里(408英里)的聯邦公路北起霹靂州九洞,南至柔佛州士姑來,途经霹雳雪兰莪森美兰马六甲柔佛5个州属[4]。新建的西海岸大道也采用5号公路的走向从安顺万津

事实速览 聯邦5號公路, 道路信息 ...
Remove ads

背景

Thumb
Thumb
位于瓜拉雪兰莪县的苏丹沙拉胡丁阿都阿兹沙大桥(左)和麻坡的苏丹依斯迈大桥(右)是5号公路的两座主要桥梁
Thumb
位于雪兰莪巴生的FR5 KM0纪念碑

5号公路是马来西亚半岛的三条主要南北向联邦公路,另两个为1号3号公路[3]。5号公路是3条主要道路中最短的,处于半岛西海岸沿海一带[5]。5号公路的0公里起点位于柔佛州士姑来,并设有道路枢纽与位于半岛中间的主干道路1号公路衔接。联邦公路从士姑来-笨珍高速公路(东西向)开始至小笨珍,并在笨珍之后沿海岸线往北至实兆远[5]

峇株巴辖的万兰交通岛至苏雅山交界处路段曾是峇株巴辖-居銮路的一部分,但已改为5号公路;苏雅山交界处之后的路段则被宪报为峇株巴辖-居銮路(FT50)。在苏雅山交界处,联邦5号公路改道至的柏色莱路,麻坡-峇株巴辖路的主干前往巴冬[6]巴冬,联邦5号公路改道至阿都拉曼路前往麻坡和经过三个环形交叉,即卡立迪交通岛、苏莱曼交通岛和文打烟交通岛)。在文打烟交通岛,联邦5号公路再次改道前往峇吉里路,亦连接苏丹伊斯迈大桥和吉双路。[7]

在巴力文莪交界处,联邦5号公路再次改道至左边成为AMJ大道。在吉双交界处,联邦5号公路改道成双向单车道马六甲 - 麻坡路,而AMJ大道成为19号公路。麻坡-马六甲公路的终点在鲁容交界处并与AMJ大道19号公路交叠至士马木交界处,联邦5号公路改道至士马木路。[8]

马六甲市,联邦5号公路路段经过该市的许多旧街并连接马六甲 - 波德申路的一部分东圭纳路。[9]马六甲 - 波德申路的终点位于芦骨,联邦5号公路再次改道至雪邦路,而原有路段以芙蓉 - 波德申路(联邦53号公路)延续。[5]

雪邦县,联邦5号公路改道至摩立路。在摩立,联邦5号公路改道两次至Kelanang路和Sultan Alam Shah路前往万津。再万津,联邦5号公路改道至冷岳路前往巴生。[10]巴生市哥打桥路 FT2/FT5从Simpang Lima交通岛交界处至Simpang Tujuh交通岛交界处路段与联邦2号公路交叠,之后联邦5号公路改道至巴生 - 安顺路的一部分加埔路,而哥打桥路(馬來語Jalan Jambatan Kota)成为联邦大道[5][11]

在5英里处,巴生 - 安顺路的Batak Rabit路段,联邦5号公路改道至苏丹尤索夫大桥前往实兆远,而巴生 - 安顺路的路段的道路编号改制成联邦58号公路。从实兆远至北端终点怡保,联邦5号公路不再是主要沿海道路;由联邦60号公路联邦1号公路接手作用。从实兆远,联邦5号公路最后一次改道成为怡保 - 红土坎大道前往其最北端终点九洞,通过九洞路AI连接南北大道江沙路[5]

Remove ads

历史

联邦5号公路起源于从马六甲市万里茂短路,于1887年竣工。[2] 几十年之后,另外一条从怡保至红土坎的路竣工,具备穿越霹雳河的波打桥。[3][12]1911年,柔佛州政府与英国马来属邦政府合作发展从新山前往峇株巴辖县麻坡县的道路网。[13] 巴株峇辖 - 居銮 - 丰盛港路在1919年竣工,[14] 万兰交通岛至苏雅山交界处路段成为现今联邦5号公路的一部分。[3]

接下来完成的项目是在1929年竣工的麻坡 - 峇株巴辖路。于此同时马六甲 - 万里茂路已延伸至麻坡。马六甲 - 波德申路是同期完成的项目,也是在1910年年头完工的芙蓉 - 波德申路的延伸道路。[15] 1939年,从巴生至雪邦路段的沿海道路和在巴生安顺的沿海道路已对外开放。士姑来 - 笨珍路和峇株巴辖 - 笨珍路也是在同年竣工。[3][16]

1967年,巨大的洪水使原有的波打桥坍塌 ,直接切断了怡保与红土坎之间的交通运输连接。政府耗资总共3.1百万令吉修建一座新桥,即苏丹依德利斯二世大桥[17] 新的苏丹依德利斯二世大桥在1973年竣工和在1973年2月向民众开放。[18]

联邦政府从大通銀行提出贷款9百万令吉后,联邦政府在1965年开始两座大桥的工程和在1967年年头竣工。在麻坡的大桥被命名为苏丹伊斯迈大桥[19] 1967年,在麻坡和峇株巴辖的两座大桥作为收费桥向民众开放。两座收费站各自设立在丹绒亚葛斯和Peserai。[3] 然而,由于一些驾驶人士的抗议,在1971年降低收费费用并在1975年完全废除收费。[19]

在1970年,瓜拉雪兰莪大桥被提议。[20] 然而,由于原先的承包商无法完成工程,这个项目陷入争议。[21] 结果1976年,政府重新招标找新承包商以完成被搁置的瓜拉雪兰莪大桥工程。与此同时,沙白安南大桥工程在1977年动工。[22] 瓜拉雪兰莪大桥和沙白安南大桥在1980年竣工。瓜拉雪兰莪大桥命名为苏丹沙拉胡丁阿都阿兹沙大桥[21]

最后竣工的路段是安顺 - 实兆远路段或者霹雳河 - 红土坎西部沿海道路项目,联邦5号公路的最后一个路段工程是第五大马计划的项目。[23] 此项目包括1.3公路的苏丹尤索夫大桥,是联邦5号公路里最长的大桥。此大桥未落成时霹雳河对岸Telok Selandang或力侨村的村民只能靠由油棕属园主经营的渡轮服务。[24] 苏丹尤索夫大桥工程始于1986年4月动工,全程工程使用总计2.7千万令吉。[23] 这座大桥于1988年竣工和在1988年11月17日通车,联邦5号公路正式完工。[25]

由于联邦5号公路离南北大道很远,而且联邦5号公路经过马来西亚半岛的著名地点,联邦5号公路在马来西亚半岛西岸还是旅行者和通勤者常用的道路和没有因南北大道的竣工而受到影响。联邦5号公路的一些路段升级至分隔式道路或超级四车道公路。[3] 例如,巴生 - 安顺路已升级成超级四车道公路,而怡保 - 红土坎大道冷岳路笨珍大道升级至分隔式道路以应付持续上升的交通流量。

E32 西海岸大道在无数次的延迟后于2015年5月25日开始动工。[26] 建造从章卡遮令万津的233公里高速公路成为在假期和佳节时常交通堵塞南北大道的沿海替代路线。然而,此大道工程引起很多争议,在于丹戎加弄 - 胡丹美林丹和安顺 - 力侨路段将沿用联邦5号公路的原先路段,严重违背马来西亚公共工程局Arahan Teknik 8/86: A Guide on Geometric Design of Roads中的完全管制高速公路标准,因此已竣工的大道很可能危害当地居民和道路使用者的安全。[27] 因此马来西亚公共工程局考虑重新评估大道的走向,特别是丹戎加弄 - 胡丹美林丹路段。[28][29]

Remove ads

交通枢纽列表

更多信息 公里, 出口 ...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