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頭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頭牆
Remove ads

馬頭牆,又稱馬頭山牆,是中國傳統建築中封火牆的一種造型,為徽派建築重要標誌之一。因其牆頂部分形似馬頭而得名[1]。依據馬頭牆頂的馬頭形狀可分為鵲尾式、印斗式、坐吻式、金印式或朝笏式等[2]

Thumb
宁波秦氏支祠鵲尾式馬頭牆
Thumb
浙江省玉環縣農展館的馬頭牆

功能

由於傳統建築多以木造之,且為節約用地,房屋間的街巷都相當窄小[3]。因此,為防火災的蔓延,便在屋與屋間加上大幅高出屋面的山牆[4]。此外,高大的山牆與其屋簷使牆頭不致被雨水淋濕,保持房屋木結構的乾燥,進而達到保護木製主架構的作用[1]

分類

  • 依疊數分

馬頭牆隨屋頂斜面層層疊落,呈梯級[2]。以三至四層較常見(一說二至四層),多至五疊,俗稱「五嶽朝天」[2][1]。疊數的層層堆疊,亦有家族人丁興旺之寓意[1]

Thumb
徽州印斗式馬頭牆
  • 依裝飾物分
更多信息 形式, 特點 ...

變體

Thumb
南潯古鎮的部分馬頭墻略帶翹角風格
Thumb
嶽麓書院文廟大成門的翹角馬頭墻

在湖北、湖南、江西流行一種飛簷翹角式的馬頭墻,以湖南的最爲明顯,如平江縣杜甫墓祠的封火墻。

其中湖南湖北的類似“︶”形、江西的類似“︺”形,如沿溪镇江畔村的封火墻。

這種翹角的馬頭墻不同于前述鵲尾式馬頭墻,江西不少馬頭墻僅爲鵲尾式,並非“︺”形翹角馬頭墻。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