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鲫鱼
淡水鱼,常见于水族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鲫(学名:Carassius auratus),通稱鲫鱼,俗名鲫瓜子、月鲫仔、土鲫、细头、鲋鱼、寒鲋,粵語稱為鰂魚,为鲤科鲫属的一种,在歐亞地區為常见淡水鱼。鲫鱼经过人工养殖和选育,可以产生许多新品种,例如金鱼就是由此产生的一种观赏鱼类,为其下的指名亚种。
Remove ads
特徵


本魚體側扁,頭略短,吻鈍圓,無鬚。鱗片大;魚體呈銀灰、黃色或紅色,背部顏色較深,腹部銀白色,各鰭灰色,尾鰭淺叉形,背鰭硬棘3至4枚;背鰭軟條14 -20枚;臀鰭硬棘2至3枚;臀鰭軟條4至7枚;脊椎骨30個,體長約50公分。
分布
生態
鯽魚生活于水深20公尺以上,為初級淡水魚,棲息於河川中下游水草較多之淺水域、溪流或静水水体。對環境適應力強,體內的糖原使鯽魚能忍受含氧量不高的污濁水[3],生性敏感且警覺性高。屬雜食性,主要以藻類及小型底棲甲殼類為食。產粘性卵黏附於水草上,產卵期為3至9月。
經濟利用
常作為水族市面上大型魚類或寵物水龜的餌料。也是相當普遍的食用魚,目前已大量養殖,適合清燉、紅燒,也是遊釣魚類。
名稱訛誤
亚种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