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黄帝纪元
中國曾經廢止的紀年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黃帝紀元,又稱黄帝曆、軒轅紀年,是種紀年,以黃帝誕生(劉師培)或即位(如宋教仁、現代的道曆)作為紀年之始。後來變成道教曆法所用紀元——道曆,在清朝末期曾獲提倡,但未有廣泛使用。黃帝時代有不同推測時間,紀年起點也有許多不同說法。
历史

最早於清光绪29年(公元1903年)由劉師培在《国民日日报》发表“黄帝纪年论”時提出,其反对年号制,同时也反对康有为等变法派主张的孔子纪年。刘师培主张把黄帝诞生的那一年作为纪元元年,光绪29年是黄帝4601年,惟黄帝生卒年月在文献上未有明确记载。清末变法派、革命派都曾使用這種紀元[1][2][3]。
中華民國建國時官方認定的黃帝紀元係依宋教仁主张把黄帝即位可能的癸亥年作为纪元元年,把公元1904年作为黄帝4602年,成为主流的黄帝纪元。即清末辛亥年(孔曆2462年,公元1911年)為黃帝4609年,民國元年為黃帝4610年。黃帝紀元比孔子紀元提早2147年,比公元早2698年。依據清華大學法學院凱原中心之提議,軒轅紀年是黃帝即位後以創製曆法的年份甲子年為元年的紀年方式,乃根據黃帝曆、天干地支、《帝王世紀》、《皇極經世》推算出來。軒轅元年應為干支紀年開始的甲子年,公元前2697年剛好是甲子年。軒轅紀元=公元前+如2025年為道曆4722年(2025+2697),如1912年民國元年元旦就是軒轅4609年,農曆新年後須加一,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2月18日後為黃帝4610年。民國100年(公元2011年)元旦為4708年,同國慶為4709年。
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采用黄帝纪元,各省政府也跟着使用,另民間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为首,革命派杂志亦采用黄帝纪元。不过,建立共和政府的讨论认为黄帝纪元是帝王纪年法之始,与民主共和精神不相称。孙文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宣布将黄帝纪元4609年11月13日(1912年1月1日)作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4],之后黄帝纪元停止使用。目前一些国学机构仍然使用黄帝纪元,并将其称为“中元”。[5]
Remove ads
西历对照

關於其他版本的黃帝紀年啟用之年如下:
Remove ads
其他紀年
- 黄帝紀年(直譯Yellow Emperor Calendar / Anno Imperatoris Flavi)以黃帝登基為開始,前2697年+AD=AIF。
- 唐堯紀年(直譯Anno Neii)以堯帝登基為開始,前2156年+AD=AN。
- 共和紀年(直譯Anno Gonhoi)以共和行政為開始,前841年+AD=AG。
- 孔子紀年(直譯Anno Confucii)以孔子誕生為開始,前551年+AD=AC。
- 統一紀年(直譯Anno Unitatis)以秦始皇建立秦朝為開始,前221年+AD=AU。
- 建元紀年(直譯Anno Jianyuani)以建元元年(中國歷史上最初的成型年號)為開始,前140年+AD=AJ。
- 六十甲子:紀年以黃帝紀元後建立天干地支為開始,來自公元前2997年+AD,以黃帝紀元格里曆(5021年:農曆新年前或5022年:農曆新年後)開始計算,其餘月份安排等與農曆相同。換算方法為格里曆年份+2997為干支年份,如2025年,則為干支2025+2997=5022年。[14][15]
轉換方法
西元紀年十天干十二地支以年份換算的是減去分別在西元前2997年農曆癸亥年時起即由為六十甲子紀年法或者以西元纪年+2697年(黄帝诞辰年)=黄帝纪年(农历新年+1)。
Remove ads
參見
文內注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