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黃授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黃授書 (1915年4月26日—1977年9月15日),男,江苏常熟人,美籍华裔天體物理學家。黄畢業於芝加哥大學。職業生涯早期致力於双電子系統中連續吸收係數的研究,后轉向了恆星大氣層輻射轉換、和聯星多星系統。在隨後的幾年,開始研究太陽系外行星的生命及其存在條件,於1959年在太平洋天文學會的一次會議中創造了適居帶這個名詞,指稱在恆星周圍能夠讓行星表面的水維持液態的區域[1]

事实速览 黄授书, 出生 ...
Remove ads

生平

黃授書祖籍江苏省常熟县。1937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1943年至1947年就读于清華大學,獲得天文學碩士學位。1947年公派美國留学,师从地外行星探索先驱奥托·斯特鲁维。1949年取得芝加哥大學天文學博士學位。後在研究機構教授了兩年天文學的課程,并任职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59年,獲得了馬里蘭州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職位。1960年至1961年兼職於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1963年至1964年任美國天主教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1964年成為西北大學的物理和天文教授[2]

晚年

1974年和1977年兩度回到中國。1977年9月15日因心肌梗塞逝世於北京[2]

学术贡献

早年從事双電子系統的研究,稍後研究恆星大氣層、輻射層和聯星或多星系統的動力學。後來轉向恆星物理,研究支持外星生命的星體,並創造出“適居帶”一詞[1]。最終,研究行星適居性,並在1960年的論文中論述適居行星的尺度[3]

黃授書探索外星生命的文章也刊登在最受歡迎的期刊,如《美國科學家[4]和《科學美國人[5]

纪念

1979年,紫金山天文台將新發現的主帶小行星命名為(3014) 黃授書(Huangsushu)[6]

2007年,中国天文学会设立黄授书奖,鼓励并表彰在天文学研究中取得突出成果的年轻天文学家,奖项从2007年起开始颁发,每两年一次,每次不超过两项[7]

参考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