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黃景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黃景昉(1596年—1662年),字可遠、太樨,號東崖,福建泉州府晉江縣東石蘗谷村人。明末政治人物,崇禎朝辅相五十余人,是少數能克保令名者。
生平
黃中庸十六世孙。黄国彦之孫。[1]黄宗彝之子。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生,七歲作《鴻雁麋鹿》。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入泮学,受教于黄瑞台,翌年(1615年)乡试中举。天啟五年(1625年)中進士二甲十八名,選庶吉士。當時魏忠賢專權,御史吳裕中被杖死,無人敢吊丧,唯景昉為其治喪。崇祯元年(1628年),授翰林院编修,参修《熹宗实录》。崇祯三年(1630年),与吏科给事中钟炌主考湖广乡试。崇祯四年(1631年)五月,回乡丁忧,“家居二载”。崇祯七年(1634年),回京复职,升任詹事府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崇禎十一年時,崇禎帝在經筵問用人之道,黃景昉提到推官成勇、朱天麟廉能素著卻不得考選,又為得罪的大臣鄭三俊辯護,最終使得鄭三俊獲釋,而成、朱二人也得到升遷。[2]
崇禎十四年(1641年),累遷至詹事兼掌翰林院事。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疏请召还修撰刘同升、编修赵士春。崇祯十六年,加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3]崇祯十六年(1643年)九月因副都御史惠世扬案被明思宗責問,致仕歸里。崇祯十七年九月十六日,与黄道周、蒋德璟、林胤昌、周廷鑨等登游清源山。明亡後,蛰居家鄉,專心著述。南明唐王遣中书舍人陈翔敦聘黄景昉,不久告归。[4]清康熙元年(1662年),病逝。[5]葬於磁灶山。
Remove ads
評價
- 《明史》评价:“庄烈帝在位仅十七年,辅相至五十余人。其克保令名者,数人而已。”
- 陳盟雪《崇禎內閣行略》評價曰:“景昉恂恂雅飭,曲謹事上,雍容朝甯,內外安之,亦其際會然也。但年逾強仕,時値多艱,崎嶇里閈,良亦苦矣。”
著作
著有《馆阁旧事》、《读史唯疑》、《宦梦录》、《经史要论》、《经史汇对》、《双声叠韵谱》、《古今明堂记》、《制词》、《东崖诗稿》、《鹿鸠咏》、《燕楚游咏》、《国史唯疑》、《馆寮十志》、《读诸家诗评》、《御览备边略》等。黄景昉一生著述丰赡,有百万言之多,生前谋刻未果,卒後多散佚。
注釋
參考書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