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5次元音樂劇
由漫畫、動畫或遊戲改編的日本音樂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5次元音樂劇(日语:2.5次元ミュージカル),也稱為2.5次元舞台劇(日语:2.5次元舞台)[1],是一種以改編自漫畫、動畫、遊戲等作品,流行於日本的表演艺术(主要以音樂劇的形式出现),也就是在三次元(现实生活)中表演二次元的故事[2][3]。
2013年,日本演出了約70部2.5次元音樂劇,吸引了至少160萬觀眾,其中大部分為十幾歲和二十幾歲的女性。2.5次元音樂劇被視為許多日本年輕演員的起點[4]。
定義
2.5次元音樂劇的定義是透過化妝與服裝,準確地讓演員像原作角色,以及演員模仿原作中誇張的表情,並且將原作的背景特效表演出來。其導演大多為作詞家[5]。隨著科技發展,一些現代的2.5次元音樂劇會使用光雕投影技術,將背景和特效投影到舞台和螢幕上[6]。根據日本2.5次元音樂劇協會的說法,這個術語並不僅限於音樂劇,還可用於戲劇[7]。
原作
2.5次元音樂劇的原作作品大多選自已經流行的漫畫、動畫和遊戲,尤其是受女性歡迎的漫畫最容易被改編成音樂劇,如《網球王子》和《飆速宅男》等[8]。
男性向的作品則比較少被改編,雖然有《櫻花大戰》、《幸運☆星》、《迷糊餐廳》、《命運石之門》等作品被改編,但只有《櫻花大戰》有長期演出,多數作品只演出2週就結束了。
歷史
最早改編自漫畫的作品有1966年江利智惠美特別演出的音樂劇《海螺小姐》與1969年於芸術座演出的《巨人之星》。
1974年,寶塚歌劇團演出改編自漫畫的音樂劇《凡爾賽玫瑰》後一炮而紅,被視為最成功的舞台劇,據說是2.5次元音樂劇的起源。但當時的音樂劇是以寶塚的風格演出,與現代的音樂劇特徵不同[9]。
改編自動畫的作品如1985年IMAGINE Musical演出的《愛少女波麗安娜物語》等,另外還有四季剧团將許多迪士尼動畫改編成音樂劇,做為該劇團的節目之一。
1990年代初期,剛出道的SMAP將《聖鬥士星矢》改編成音樂劇,並成為了現代2.5次元音樂劇的基礎,由帥氣男演員飾演受女性觀眾喜歡的作品,如1993年至2005年的萬代版《美少女戰士》等,然而這些作品表現普通,被稱為「女児物」[10]。
《聖鬥士星矢》的製作人片岡義朗之後又繼續將漫畫與動畫改編成舞台劇,像是《網球王子》[11]。《網球王子音樂劇》於2003年4月30日在東京藝術劇場演出。《網球王子音樂劇》是一部具備了後來成為主流的所有元素的作品:全男性演員、原作為深受女性歡迎的漫畫、以及有多種角色的運動類作品。然而當時人們對音樂劇不熟悉,知名度並不高。雖然有70%的座位被坐滿,但坐在前排的原作的女粉絲非常安靜,似乎只是來購買週邊商品的[12]。但第一幕結束後,觀眾開始給予掌聲,並用手機分享他們的感想[12]。由於口耳相传,其收視人數逐漸增加,成為長期熱門劇,最終播放期間總共吸引了約200萬人觀看[13]。
為了因應這一流行趨勢,集英社陸續將《火影忍者》、《BLEACH》、《排球少年!!》等《週刊少年Jump》的熱門作品改編成音樂劇。其他出版社也紛紛效仿,將《飆速宅男》等受女性歡迎的漫畫改變成音樂劇。遊戲《戰國BASARA》也被改變成音樂劇。
2014年,音樂劇《網球王子》的首任導演松田誠成立了「一般社團法人日本2.5次元音樂劇協會」,使「2.5次元音樂劇」一詞被法典化,成為協會的注册商标。
2015年10月,演出了改編自DMM.com的遊戲《刀劍亂舞》的音樂劇版《音樂劇刀劍亂舞》,並於2018年第69回NHK紅白歌合戰演出。該劇由NELKE PLANNING製作,該公司還製作了《網球王子音樂劇》和改編自手機遊戲《A3!》的音樂劇。
2018年,東京動畫與聲優學校增設「2.5次元音樂劇研究課程」[14]。2018年4月,曾演出舞台劇版《火影忍者》的我愛羅和《排球少年!!》的日向翔陽的演員須賀健太,被任命為日本2.5次元音樂劇協會的海外大使[15]。截至2018年,2.5次元音樂劇市場較前一年增加44.9%,總規模達226億日圓[16]。
非音樂劇
芭蕾舞方面,STAR DANCERS 芭蕾舞團自1995年開始,演出了改編自《勇者鬥惡龍系列》的《芭蕾舞版勇者鬥惡龍》。
歌舞伎方面,演出了一些由漫畫改編的作品,如改編自《ONE PIECE》的《超級歌舞伎II ONE PIECE》,以及改編自《風之谷》的許多歌舞伎作品。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