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02年歐洲歌唱大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02年歐洲歌唱大賽(愛沙尼亞語:2002. aasta Eurovisiooni lauluvõistlus)為歐洲歌唱大賽之第47屆比賽,在塔內爾·帕達爾,戴夫·班頓和2XL在2001年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比賽中以《大家一起來》 "Everybody"的歌曲獲勝之後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舉行。這是愛沙尼亞首次舉辦比賽-在該國首次亮相8年之後。比賽由歐洲廣播聯盟(EBU)和主播電視台愛沙尼亞電視公司 (ETV) 主辦,比賽在薩庫蘇爾哈爾體育館舉行,決賽於2002年5月25日舉行。現場直播由安妮莉·皮博和馬克·馬特維爾主持。[2]
這是第一次在波羅的海國家、前蘇聯共和國和講芬蘭-烏戈爾語族的國家舉辦的歐洲歌唱大賽。
24個國家參加了比賽。奧地利,比利時,賽普勒斯,芬蘭,馬其頓,羅馬尼亞和瑞士從上一屆降級後返回。冰島、愛爾蘭、荷蘭、挪威和波蘭由於2001年成績不佳而被降級。這是挪威和愛爾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淘汰出局。拉脫維亞也將在今年缺席,但當葡萄牙宣佈不參加時,由於其廣播公司的內部問題,該國給拉脫維亞留下了一個機會,因為該國在前一年的排名高於任何其他降級國家。[a]
冠軍由拉脫維亞選手瑪麗亞 N以歌曲《我想要》 "I Wanna" 奪下,次為馬爾他選手艾拉·珊迪,第三名有二,分別為英國與主辦國愛沙尼亞,第五名則為法國。排名最後的丹麥獲得第二十四名(最後一名),儘管它是最受歡迎的國家之一。
Remove ads
主辦場地

塔林是愛沙尼亞的首都和最大都市。它位於芬蘭北部海岸,芬蘭灣沿岸,芬蘭赫爾辛基以南80公里(50英里),瑞典斯德哥爾摩以東,俄羅斯聖彼德堡以西。建於1248年,但最早的人類住區可追溯到西元前3000年,使其成為北歐最古老的首都之一。由於其重要的戰略位置,這座城市很快成為一個主要的貿易中心,特別是在14至16世紀期間,它逐漸成為漢薩同盟內的一個重要商業中心。塔林古城是歐洲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都市之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3]
起初,愛沙尼亞電視公司被懷疑無法勝任主辦工作,但這個質疑隨後即因聯合募款及愛沙尼亞政府全力援助而煙消雲散。
賽場位於於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薩庫蘇爾哈爾體育館,該場館於2001年建成,至多可容納一萬人,主要用於籃球、冰球運動及音樂會。它以愛沙尼亞啤酒和汽水公司薩庫啤酒的名字命名。
格式
本次主題為"A Modern Fairytale"(中文:一個現代神話),並將主題應用在以愛沙尼亞式經典神話作為比賽的結束。[4]
明信片繼續以“現代童話”為開場主題,將著名的童話故事通過短片翻譯成愛沙尼亞人的生活,每一個故事的結尾都帶有寓意。各種童話故事如下,按出現順序排列:[5]
半數參與國組織了電話投票,前10首歌曲獲得1、2、3、4、5、6、7、8、10和12分,但馬其頓、羅馬尼亞、俄羅斯、土耳其和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使用陪審團投票,而賽普勒斯、希臘、西班牙、克羅埃西亞、芬蘭、馬爾他、斯洛維尼亞和立陶宛則採用50比50的電話投票和陪審團投票。
在2002年比賽中的歐廣聯盟規則中,有這樣的規定:在電話投票中,家庭投票不得超過三次。[6]這是因為很明顯,與更接近開始的歌曲相比,公眾投票更傾向於運行順序後期的歌曲,特別是在上一次2001年的比賽中。在這次比賽(以及接下來的比賽)中,播音員决定倒轉歌曲重述——從最後一首表演的歌曲(第24首)開始,到第一首表演的歌曲(第1首)結束。
插曲
本次比賽曾在輿論界爆發爭論,因瑞典和比利時電視台在轉播比賽的同時告知觀眾切勿投票給以色列選手薩里特·哈達德。該選手最後只分別從兩國手中拿到0分與2分,得到第12名。[7]
今年有人指控某些國家的陪審團在其他國家之間交換選票。據挪威《達格布拉德報》 (Dagbladet) 報導,據稱法國代表團團長說,賽普勒斯代表團成員曾找他交換選票。除了賽普勒斯,還有人對希臘、俄羅斯、馬其頓、馬爾他和羅馬尼亞提出指控。[8]
參賽國

參賽國
過去參賽過,但2002年未參賽國
本次大賽共有24個參賽國,包括2001年前17強與7個2001年被剔除資格的重返比賽國家,而2001年最後六名則在本次比賽被剔除資格。 原本參賽名額為22國,但歐洲廣播聯盟(EBU)將其增加為24國,允許以色列及葡萄牙得以參賽,但葡萄牙則因參賽單位葡萄牙廣播電視公司(RTP)內部問題拒絕了參賽,該名額最後由冠軍拉脫維亞取代之。[9]
表演出場順序抽籤於2001年11月9日舉行。
重返參賽的歌手
結算
以粗體顯示的國家被允許參加2003年歐洲歌唱大賽。
得分
以下為各國在投票中給予12分的參賽國列表:
馬塞爾·貝桑松獎

馬塞爾·貝桑松獎首次頒發給決賽中的最佳參賽歌曲。該獎項由克里斯特·比約克曼(1992年歐洲歌唱大賽瑞典代表、現任瑞典代表團團長)和理查德·哈雷斯(1984年歐洲歌唱大賽瑞典獲勝者哈雷斯兄弟成員)創立,以年度大賽創辦人馬塞爾·貝桑松的名字命名。[12]獎項分為三類:新聞獎、歌手獎和粉絲獎。[13]
備註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