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04年大韓民國國會選舉
第17屆大韓民國國會議員選舉・對盧武鉉政府的第一次信任投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04年大韩民国国会选举(韓語:대한민국 제17대 국회의원 선거)是韓國第17次國會選舉,也是民主化以來第5次,該選舉于2004年4月15日举行。選舉結果由支持总统卢武铉的开放国民党获得大部分席位,終結自金大中執政以來,韓國政治朝小野大的格局。
Remove ads
背景
2002年總統大選後,盧武鉉延續金大中的自由派政權,然而保守勢力並不認同盧武鉉,多次利用國會多數杯葛政府施政,朝小野大的政治格局自金大中當選總統以來懸而未決,且朝野不斷因各種議題而衝突,造成政局不穩,其中以政治人物的操守問題成為雙方爭論不休的話題。
2003年9月,42位新千年民主黨國會議員離開該黨成立新政黨,同時有5位大國家黨議員加入。盧武鉉對新黨的支持引起新千年民主黨保守派不滿。29日,盧武鉉退出新千年民主黨,原本就屬國會少數的執政根基更加不穩。2003年11月22日,新黨定名開放國民黨,支持盧武鉉。2004年1月11日的臨時政黨大會通過鄭東泳為議長(黨首職稱)。
非法競選資金案是盧武鉉遭國會彈劾的導火線,大國家黨和新千年民主黨認為盧武鉉競選總統時的政治獻金超過合法的額度,擔任總統欠缺正當性、合法性;然而檢方雖然逮捕16位盧武鉉親信、企業家、政治家,卻牽連出大國家黨、新千年民主黨也同樣面臨貪腐問題的窘境,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盧武鉉更信誓旦旦的表示,若其不法競選資金超過大國家黨10%,將辭去總統職務並退出政壇。
騎虎難下的在野陣營,欲為即將到來的選舉挽回頹勢,加大對盧武鉉的施壓。3月5日,在野黨向盧武鉉發出最后通牒:若盧武鉉不在12日前向國民道歉,將於國會對其進行彈劾。8日,檢察機關公布調查結果,大國家黨不法政治獻金823億韓元,盧武鉉陣營113億韓元,超過10%,成為在野黨彈劾盧武鉉下臺的口實。11日上午,盧武鉉公開道歉,卻斷然拒絕國會的最後通牒,也不對其支持開放國民黨而道歉,強硬的態度令國會議長朴寬用對盧武鉉的聲明失望,認為彈劾已勢在必行。開放國民黨議員雖在國會議場抗爭並佔領主席臺阻擋朴寬用,仍無法阻擋在野議員和警方合力架出開放國民黨議員,之後共有195議員進行彈劾投票,在嘈雜聲中,國會以193票贊成,2票反對,通過彈劾,該案將交由韓國憲法法院於選後的5月14日宣判,盧武鉉也被暫時中止總統職務,由國務總理高建代行。政局就在如此混亂的情形下,迎來了本次大選。
Remove ads
選舉基本情況
前屆選舉比例代表席位的分配是依據選民投給該區域國會議員候選人的選票,以其所屬政黨來計算政黨比例代表的得票率,然而2001年7月19日,韓國憲法法院判決一票制違憲,本次國會選舉首次採用兩票制,用以分開計算區域候選人與不分區政黨得票。不分區分配席位門檻為3%,未達3%的政黨須在區域席次達5席以上才可分配不分區席次。
- 候選人(區域):1,175人
Remove ads
出口民調
本次選舉預測以KBS預測最為準確。MBC和SBS雖成功預測開放國民黨過半,但席次預估過度樂觀,同時低估大國家黨所代表的保守勢力。
- 粗體表預測準確
選舉結果
- 選舉人數:35,596,497
- 投票人數:21,581,550
- 投票率:60.6%
↓↓ | |||||||
10 | 152 | 9 | 2 | 1 | 4 | 121 | |
開放國民黨 | 大國家黨 |
2 | 129 | 5 | 2 | 1 | 4 | 100 | |
開放國民黨 | 大國家黨 |
8 | 23 | 4 | 21 |
民劳黨 | 開放國民黨 | 大國家黨 |
民主勞動黨; 開放國民黨; 新千年民主黨; 無黨籍; 國民統合21; 自由民主聯合; 大國家黨
Remove ads
Remove ads
当選議員
開放國民黨 大國家党 新千年民主党 自由民主聯合 民主勞動党 国民統合21 無黨籍
Remove ads
Remove ads
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