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颶風伯莎 (2008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颶風伯莎(英語:Hurricane Bertha)是2008年大西洋颶風季中於7月形成、持續時間最長的熱帶氣旋,同時也是紀錄中該月在大西洋最東側達到熱帶風暴強度的系統。伯莎作為該活躍颶風季的第二個命名風暴、首場颶風及首場大型颶風,其源頭可追溯至7月1日自西非洲移出的东风波。該系統於7月3日發展為熱帶低氣壓,隨後在6小時內增強為熱帶風暴伯莎,並於7月7日進一步增強為颶風。同日下午,伯莎經歷快速增强過程,一舉達到三級颶風標準,創下每小時205公里的最高風速及952毫巴的最低氣壓紀錄。此後,受风切变與內部結構變化影響,伯莎在百慕大附近海域徘徊一週,強度多有起伏,最終因移入冷水域而於7月20日轉變為溫帶氣旋。系統繼續向東北移動,翌日在冰島附近遭另一低氣壓系統合併。伯莎在美國東岸引發的狂浪導致3人溺斃,另有多起泳客受傷或需救援的事件;百慕大則出現街道淹水與停電,但災情相對輕微。
Remove ads
氣象歷史

7月1日,國家颶風中心開始監測一股自非洲西岸近海移出的強烈东风波,其伴隨淺層低壓及大範圍雷雨活動[1]。7月2日上午,系統顯現組織化跡象[2];至次日衛星影像顯示,系統中心已具備深層對流,西北象限更出現明顯帶狀結構[3]。結合衛星風速資料,系統於世界標準時7月3日6時在佛得角東南偏南約410公里處正式升格為熱帶低氣壓[4]。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模式早在一週前已預示熱帶氣旋可能發展,國家颶風中心稱此為「卓越成就」[3]。隨雲系持續整合,系統在6小時後增強為熱帶風暴伯莎[4]。
受中層高壓脊南緣氣流引導,伯莎在隨後數日以西北偏西轉西北路徑快速行進[3]。儘管所經海面溫度僅約25°C,且處於弱風切環境,風暴中心仍間歇爆發深層對流[5]。直至7月5日晚間,伯莎進入暖水域後結構始趨穩固[6]。7月6日對流進一步整合,雖低中層環流略顯傾斜,但晚間微波影像已顯示眼牆特徵正在形成[7]。隨著風眼清晰可見、眼牆對流持續冷卻,伯莎進入快速增強期[8],於世界標準時7月7日6時成為本季首場颶風,並在同日21時達到三級大型颶風標準,創下每小時205公里風速與952毫巴氣壓的巔峰強度[4]。
達到巔峰後,伯莎旋即因強烈風切而迅速減弱[9],至世界標準時7月9日6時已減弱為一級颶風。然而風切稍緩後,伯莎於當日18時再度增強為二級颶風,隨後展開眼牆置換循環。7月13日,因引導氣流減弱,風暴移至百慕大以東海域並降級為熱帶風暴,此時大西洋中部上層低壓引導其轉向東南再向東移動[4]。在強度平穩數日後,7月18日伯莎因風眼重建與對流趨於對稱[10],於當日18時左右重新升格為颶風[4]。其後伯莎在美國東岸低壓槽驅動下加速北移,進入水溫驟降海域,導致風場失衡、中心對流消散[11],最終於世界標準時7月20日12時轉化為溫帶氣旋。此後系統向東北行進,翌日於冰島附近與中緯度低壓合併[4]。
Remove ads
防災措施、影響和記錄

熱帶風暴伯莎曾為佛得角群島南部帶來降雨,但未傳出災情或傷亡[12]。
7月7日,百慕大居民獲悉颶風伯莎逼近,紛紛搶購燈具、篷布與手電筒,部分商店的電池甚至售罄[13]。當地緊急措施組織呼籲民眾密切關注預報,並遠離海灘[14];同時百慕達氣象局隨風暴接近發布熱帶氣旋警告[4]。7月10日,因伯莎外圍湧浪加劇,公園管理部門於南部沿岸海灘設置警示標誌,並封鎖所有游泳與水上活動區域[15]。
7月14日,隨著伯莎最後一次接近百慕大,所有往返該島航班均受影響:捷藍航空與達美航空取消航班,美國航空則提前一日將航班撤至邁阿密與紐約,英國航空延後航班至下午以期避開風暴。往返圣乔治斯的渡輪及陸上交通當日全面停擺[15]。風暴期間,部分街道淹水,高地氣象站測得每小時146公里的陣風,吹折多處樹枝[4]。倒塌電線導致約7,500戶停電,然百慕大電燈有限公司迅速修復供電[16]。L.F.韋德國際機場累積雨量達121毫米[17]。
伯莎在美國東岸引發狂浪與離岸流,於新泽西州海岸造成3人死亡。7月12日,一名51歲男子在救援過程中昏迷後不治;7月13日,三名男子在懷爾德伍德海灘游向離岸91.4公尺浮標時遭大浪吞噬,其中一人被發現時已無生命跡象,另一人失蹤推定罹難,僅一人獲救。風暴期間,新澤西州沿岸共計57人獲救[18]。特拉华州海灘亦因三股離岸流導致55人受傷,傷勢從輕微刮傷至骨折不等[19]。北卡羅來納州亦有4人受傷,其中一人險些溺斃;兩日內至少60人需從巨浪中救援[20]。
颶風伯莎共持續17天,創下7月大西洋熱帶氣旋最長壽命紀錄[4],同時亦成為該月形成位置最東(西經24.7度)的熱帶風暴[21]。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