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3年马来西亚大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13年马来西亚大选(英語:2013 Malaysian General Election)是于2013年5月5日举行的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第13届选举,共有12个州的州议会同步举行选举,只有砂拉越州除外[註 1]。这届选举被列为马来西亚史上最激烈的一次大选之一。
反对党联盟人民联盟(民联)在这次选举中首次获得了全国过半票数的支持,但执政联盟国民阵线(国阵)仍凭着选区划分优势,得以保住国会的简单多数席位继续执政,并从民联手中取回吉打州的执政权,在其他州属的席次也有所增加,当中在霹雳及登嘉楼州获得多数席位继续执政。
Remove ads
背景
《马来西亚联邦宪法》规定,国会下议院的任期是五年,任期从召开首次会议的日期开始计算,首相可以向最高元首要求提早解散下议院。各州宪法也规定各州立法议会的任期为五年,各州州务大臣或首席部长可以向各自的州元首要求提早解散议会。国会解散后,《联邦宪法》规定必须在60天内举行选举。
上届大选已在2008年3月8日举行,该届国会下议员于同年4月28日召开的首次会议中宣誓就任,因此任期会在2013年4月29日才届满并于4月30日自动解散(因4月28日正好是星期日,所以计算时延后一天),所以最迟的可能选举日期会落在6月,但实际的解散日期仍取决于首相及最高元首的决定,而实际的选举日期则取决于选举委员会的安排[3]。
由于砂拉越已在2011年举行州议会选举,要到2016年才届满,所以这次只改选国会议席。
2008年大选时,执政集团国民阵线(国阵)受到自1974年成立以来最大的挫折,反对党则打破了国阵长期垄断的三分之二绝对多数议席,这也是1969年大选以来的首次。国阵在该届选举中首次失去槟城、雪兰莪、吉打及霹雳四个州的执政权,使反对党控制的州属增至五个(包括吉兰丹)。以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及伊斯兰党为首的反对党阵营也在同年4月组成政治联盟——人民联盟(民联),首次形成两大聯盟制的局面。
选举后,公正党顾问安华·依布拉欣提出了“九一六变天”计划,意图游说东马二州的国阵议员加入民联以促使国阵联邦政府下台,然而并未成功。时任首相阿都拉·巴达威也在巫统党内的压力下,于次年4月辞去首相职。同时,2009年2月霹雳州民联三名州议员集体退党,触发了持续一年的“霹雳州宪政危机”,使该州政权再度回到国阵手中。
选举日期
4月2日,一些内阁部长向媒体透露,表示接获首相通知,要求他们次日穿上正式西装及打红色领带出席每星期三的内阁例常会议。由于历届内阁在国会解散前都有先拍大合照留念的不成文传统,因此各传媒纷纷报道国会可能解散的消息[4]。
4月3日,首相于早上8时25分进入国家皇宫觐见最高元首苏丹端姑阿都哈林,在获得最高元首的御准以后,于早上11时30分宣布解散国会[5]。
同一天内,玻璃市、马六甲、霹雳、柔佛、沙巴和登嘉楼相继宣布解散州议会[6][7][8];雪兰莪、彭亨和吉兰丹州议会则于4日解散[9];槟城及吉打则在5日早上解散[10][11]。
选举课题
选举成绩
争议事件、选举舞弊
选后大事记
另见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