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3終極神差

1997年凯文·科斯特纳的後世界末日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3終極神差
Remove ads

2013終極神差》(英語:The Postman)是一部1997年美國劇情片凯文·科斯特纳身兼導演、製片人和主演。本片改編自大衛·布林的1985年科幻小說《末日邮差英语The Postman》,劇本先後由艾瑞克·羅斯布萊恩·海格蘭執筆。其他演員包含威爾·派頓英语Will Patton勞倫斯·泰德英语Larenz Tate奥利维娅·威廉斯詹姆斯·羅素英语James Russo湯姆·佩蒂等人。本片設定在2013年,美國已因戰亂而四分五裂,在一片後末日的景象中,科斯特纳飾演的流浪演員在陰錯陽差下成為郵差,並逐漸變成美國重建的希望象徵。

事实速览 2013終極神差The Postman, 基本资料 ...

製片人史蒂夫·蒂施英语Steve Tisch在1985年便鎖定了該年出版的原著小說,並與《阿甘正传》編劇羅斯合作,但在接下來的幾年未能覓得導演和主演,最後由科斯特纳擔下,劇本也由海格蘭改寫。本片是科斯特纳繼《與狼共舞》後第二次執導電影。主体拍摄於1997年春季至夏季進行,劇組前往亚利桑那州俄勒冈州华盛顿州的一些地點取景。在後期製作中,劇組借助接景綠幕技術來得到想呈現的畫面。本片的製作成本為8000萬美元。

本片由华纳兄弟出品,於1997年12月25日圣诞节檔期在美國上映。本片遭到多數影評人給予負評,影評人大多批評科斯特纳過度自負的導演表現以及老套做作的情節,不過認可本片的拍攝品質。本片在票房方面也失利,全美票房僅1762萬美元[3],被視為票房炸弹[6]。本片在該年度的金酸莓獎拿下包含最差電影在內的五個最差獎項,是該屆最大輸家。

Remove ads

劇情

設定

本片設定在一個後末日的世界,時間是2013年。主角是一名流浪演員,姓名不詳,他帶著一頭驢子比爾(Bill)到處流浪,在村莊表演莎士比亞劇作以維生。美國和其政府已在主角小時候因戰爭而瓦解,核武器破壞大地和氣候,倖存的人們各自組成村落。一些民兵組織紛紛出現,其中勢力最大的是已故励志演讲人納森·何恩(Nathan Holn)成立的何恩黨,該黨遵循何恩的八條教義,成員都烙上「8」的標記。何恩黨平時向村莊徵收資源和男丁,並犯下种族主义的暴力行為,最高領導者由決鬥來決定,現在的首領是主張弱肉強食的伯利恆將軍。

故事大綱

在一座鎮上表演時,主角不巧遇到來徵兵的何恩黨,被強行抓去成為他們的一員,失去了私人物品和驢子。伯利恆也熟悉莎士比亞作品,對主角另眼看待,但認為他太懦弱而成不了戰士。主角趁著出任務的時候跳到河裡逃亡,希望能逃往傳聞中的天堂——聖羅斯鎮(St. Rose)。他在一輛廢棄的車裡棲身,車裡有一具已成白骨的郵差屍體和一堆信,主角起心動念,決定充當郵差來騙吃騙住。

主角前往松景鎮(Pineview),謊稱自己是美國政府派出的郵差,雖然不被警長信任,他仍成功送達了一封信。主角受到鎮民的歡迎及款待,在眾人詢問下,主角又編出美國政府已重建的虛假消息,聲稱總統是缅因州人理查·史塔基(Richard Starkey)[註 1]。女鎮民愛碧因為丈夫不孕,為了懷上孩子而與主角發生一夜情。鎮上的黑人少年福特·林肯深受鼓舞並自薦成為郵差,主角只好裝模作樣地授權福特,讓他成為正式信差,並將鎮上的郵局交給他。

隔天主角被警長趕走,沿途繼續收信和送信,沒多久伯利恆來到松景鎮,下令將掛著美國國旗的郵局燒毀,還在殺了愛碧的丈夫後將她擄走。之後,主角和伯利恆的人馬正好在同一個小鎮相逢,但伯利恆沒有認出主角。小部分鎮民受到主角說詞鼓舞而拒絕讓何恩黨進入,伯利恆下令屠城,主角與愛碧奪槍逃亡,槍戰中主角中彈受傷。兩人在山裡度過一段時日,愛碧懷著主角的孩子,但兩人之間並沒有顯現出愛情。

下山後,主角發現福特成立了送信中心,有許多年輕信差加入,且自己已被宣揚為傳奇人物「郵差」(the postman)。信差們廣傳美國政府已重建的消息,一些地區的人民受到鼓舞,開始表現出對何恩黨的反抗,伯利恆於是下令搜捕「郵差」。主角和一群年輕信差成功伏擊何恩黨,但福特自作主張的宣戰式行為激怒了伯利恆,伯利恆開始濫殺信差和村民,迫使主角解散送信中心以避免無辜人們犧牲,福特自願將主角的投降信帶給伯利恆。但伯利恆意識到「郵差」已成為一種精神象徵,除非將所有信差剷除,否則反抗不會結束,於是他將福特暫時押為人質。

主角、愛碧與三名年輕信差逃到大橋鎮(Bridge City),市長願意庇護他們,並讓主角坐纜車到他處召集反抗何恩黨的人們。離去前,主角與愛碧互訴衷情,愛碧坦承太晚察覺自己已愛上主角。最終,主角帶領著一支志願軍,與伯利恆帶領的何恩黨對峙。伯利恆自認了解主角的弱點,用福特的生命來威脅主角。為了避免犧牲,主角要求執行何恩黨的決鬥規則,與伯利恆爭奪領導權,並當眾露出何恩黨的烙印,所有人都大吃一驚。伯利恆沒有拒絕餘地,兩人便在兩軍中央肉搏,最後由主角勝利。主角宣布了新的規矩,主張和平與重建美國,並阻止福特射殺伯利恆。伯利恆反過來試圖偷襲主角,與伯利恆有仇的副手蓋狄上校將他射殺。事情結束後,主角與愛碧重逢,並見到了自己剛誕生的女兒,名叫「希望」(Hope)。

時間跳轉至2043年的聖羅斯,主角於該年辭世並被以銅像紀念,他的女兒向眾人發表演說。新的美國已經建立起來,主角的事蹟為人們所紀念。

角色

Thumb
凯文·科斯特纳(攝於2016年)身兼本片的導演、製片人及主演
Thumb
奥利维娅·威廉斯(攝於2014年)擔任本片女主角,是她的電影處女秀[8]
  • 凯文·科斯特纳飾演郵差(The Postman):帶著驢子四處演戲維生的流浪者,本名不詳。出生於1973年,曾經歷亂世以前的時光,如今只求溫飽。
  • 威爾·派頓英语Will Patton飾演伯利恆將軍(General Bethlehem):何恩黨的現任首領,在戰亂之前是一名業務員。
  • 勞倫斯·泰德英语Larenz Tate飾演福特·林肯·水星(Ford Lincoln Mercury):松景鎮上孤獨的黑人少年,名字非本名,而是他取自福特汽车及其品牌林肯汽車水星汽车
  • 奥利维娅·威廉斯飾演愛碧(Abby):松景鎮居民,與第一次來送信的主角結下情緣。
  • 詹姆斯·羅素英语James Russo飾演愛德荷(Idaho):何恩黨的小隊長。
  • 丹尼爾·馮·巴根英语Daniel von Bargen飾演布斯科警長(Sheriff Briscoe):守衛松景鎮的人。
  • 湯姆·佩蒂飾演大橋鎮鎮長(Bridge City Mayor)。主角認出他以前曾是名人。
  • 史考特·貝爾斯特飾演盧克(Luke):何恩黨成員,奉命刺殺郵差,但心生動搖而未下手。
  • 乔瓦尼·瑞比西飾演第20號土匪(Bandit #20):被迫加入何恩黨,但反而決定為之賣命,最後在追捕主角時被殺。
  • 蘿伯塔·麥斯威爾英语Roberta Maxwell飾演艾琳·瑪西(Irene March):松景鎮的老婦人,主角送出的第一封信的收信人。
  • 喬·桑托斯英语Joe Santos飾演蓋狄上校(Colonel Getty):伯利恆將軍的副手,之前挑戰對方失敗後遭到割去舌頭和睪丸。
  • 朗·麥拉提英语Ron McLarty飾演老喬治(Old George):信差之一,擁有工程背景的老兵。
  • 佩姬·利普顿飾演艾倫·瑪西(Ellen March),艾琳的女兒。
  • 布萊恩·安東尼·威爾森英语Brian Anthony Wilson飾演伍迪(Woody):被迫加入何恩黨的村民。
  • 陶德·艾倫(Todd Allen)飾演吉布斯(Gibbs):何恩黨成員。
  • 查爾斯·埃斯滕飾演麥克(Michael):愛碧的丈夫,無法生育。
  • 安·科斯特納(Anne Costner)[註 2]飾演馬尾女孩(Ponytail):信差之一,主角與愛碧遇到的第一個年輕信差。
  • 喬·科斯特納(Joe Costner)[註 2]飾演要寄信的男孩(Letter Boy)
    • 馬克·湯瑪森(Mark Thomason)飾演長大後的男孩
  • 瑪莉·史都華·馬斯特森英语Mary Stuart Masterson飾演希望(Hope):主角與愛碧的女兒[10]

其他還有:雷克斯·林恩飾演梅瑟(Mercer)、蕭恩·哈特西飾演比利(Billy)、雷恩·赫斯特英语Ryan Hurst飾演艾迪(Eddie)、泰·歐尼爾英语Ty O'Neal飾演德魯(Drew)、裘德·埃雷拉英语Jude Herrera飾演一名信差、莉莉·科斯特纳(Lily Costner)[註 2]飾演莉莉·瑪西(Lily March)[11]

Remove ads

製作過程

發展

Thumb
Thumb
製片人史蒂夫·蒂施英语Steve Tisch(左,攝於2018年)與原著作者大衛·布林(右,攝於2005年)

1985年秋天,製片人史蒂夫·蒂施英语Steve Tisch買下了大衛·布林小說《末日邮差英语The Postman》的電影改編權[12]。布林回憶道,當時小說剛出版幾個月,他在經紀人的催促下便售出了改編權[13]。改編電影在华纳兄弟旗下籌備,蒂施與溫蒂·芬納曼英语Wendy Finerman擔任製片人,艾瑞克·羅斯執筆劇本。這三人不久後促成了199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得主《阿甘正传》。[14]在接下來的幾年,曾有幾位明星有興趣出演改編電影,包含汤姆·汉克斯米高·基頓羅賓·威廉斯,而導演人選則有扬·德邦特巴瑞·李文森李察·唐納朗·侯活,但最後都沒有結果[14]。布林認為,眾演員和導演拒絕本片是因為羅斯寫的劇本太糟糕,經過多次重寫後也沒有改善,他亦稱該劇本背離原著精神[13]。羅斯之後退出了企劃[14],劇本在1995年的時候已由布萊恩·海格蘭重寫[15][16]。羅斯稱他原本的劇本是一部帶有讽刺元素的電影,羅斯的經紀人朗·馬迪吉安(Ron Mardigian)則稱,原劇本有著傳統西部片的架構,僅僅描寫善惡對決好人勝的劇情而沒有後來加入的愛國主義描寫,且片長只有2小時而不是3小時[14]

最後,华纳兄弟時任董事長特里·塞梅尔決定將改編電影交付給凯文·科斯特纳,科斯特纳答應接下[14]。正好布林的妻子此前在看《夢幻成真》時,就認為科斯特纳很適合演《末日邮差》的主角[13]。1996年6月,宣布科斯特纳將擔任主演,科斯特纳的製片公司Tig Productions同時也與華納兄弟續約至1998年結束[17]。科斯特纳、科斯特纳的合作夥伴吉姆·威爾森英语Jim Wilson (producer)與蒂施一同擔任製片人,導演則尚未確定[17]。1996年8月底,科斯特纳確認將同時擔任導演,本片是他繼《與狼共舞》後第二次執導電影[18]。科斯特纳請海格蘭編寫新的劇本[13]

华纳兄弟賦予科斯特纳相當大的主導權,同時他也已身兼導演、主演和製片人三個重要職位[14]。在科斯特纳接管改編電影後,華納兄弟為本片亮起綠燈[12]。據稱科斯特纳為了製作本片,將主演《空军一号》的機會交給哈里森·福特[19],並且推遲HBO電視劇《肯塔基循環英语The Kentucky Cycle》的製作[20]。選角方面,科斯特纳在拍《軍官與間諜英语No Way Out (1987 film)》時非常欣賞共戲演員威爾·派頓英语Will Patton,此次便邀請對方來飾演反派伯利恆將軍[8]。對於女主角愛碧,科斯特纳與威爾森認為她堅強獨立、不感情用事,但仍會在戀愛上流露深情,整體上和等人來救的常見動作片女主角很不一樣[8]。他們在看過眾多女演員後選上電影界新人奥利维娅·威廉斯,她此前有過演舞台劇的經驗,但演出電影是頭一遭[8]。大橋鎮鎮長由搖滾歌手湯姆·佩蒂客串飾演,因為科斯特纳想要讓電影觀眾看到新面孔但又覺得面熟[8]

Remove ads

拍攝

Thumb
华盛顿州梅塔蘭瀑布鎮英语Metaline Falls, Washington邊界大壩英语Boundary Dam一景

本片的主体拍摄於1997年3月10日開始[21],在該年春天和夏天完成拍攝[22]。本片的攝影指導由史蒂芬·F·溫頓英语Stephen F. Windon擔任,他此前曾為科斯特纳監製的電影《復活島英语Rapa-Nui (film)》(1994年)掌鏡[23]。本片採用2.35:1的影像長寬比進行拍攝,比當時標準的1.85:1更寬,原因是溫頓與科斯特纳想要呈現史詩感[22]。本片約有九成的畫面是外景拍攝,並有很多廣闊的外景鏡頭[22]。主要取景地由南往北分別是亚利桑那州图森俄勒冈州本德华盛顿州梅塔蘭瀑布鎮英语Metaline Falls, Washington[22],主角的旅程即是照這個順序[24]。根據計畫,本片先在图森拍攝約三週,4月初前往俄勒冈州中部拍攝八週,最後在华盛顿州拍攝八週[21]

劇組於1997年1月開始搭景,在图森一帶耗資100萬美元[21]。在亚利桑那州,劇組於图森和綠谷等地取景,為當地創造大量工作機會,劇組雇用244位當地人員和800位臨時演員[25]。本片的開場位在一座大旱湖[註 3],劇組在图森的一處沙石场取景,並建造了船塢殘骸的布景[26]。4月至5月時,劇組前往俄勒冈州拍片,在本德創造了600萬美元的產值[27]。劇組也在該州的史密斯岩州立公園英语Smith Rock State Park克魯克特河國家草原英语Crooked River National Grassland奥乔科国家森林拍攝[11]。5月至7月,劇組到人口僅有230人的梅塔蘭瀑布鎮拍攝,在當地投入700萬美元[27],但有居民受拍攝所擾[28]。大橋鎮拍攝於該鎮的邊界大壩英语Boundary Dam[29]。劇組在壩面建造了大橋鎮的布景,過程經過當局的許可及審核[30]。在主體拍攝的最後幾週,劇組回到洛杉矶拍攝綠幕[26]

伯利恆將軍的大本營在图森的一處露天採礦場英语Open-pit mining拍攝[31]。對劇組來說,該處是非常大的布景,有1.5英里(2.4公里)那麼廣,深度則超過1,200英尺(370米)[32]。大本營的夜間戲是溫頓當時做過最大的,他用上了25架6千瓦聚束燈來為畫面整體打光[32]。在該橋段中,伯利恆的手下從河中心的浮動船塢將電影投影在岩壁上[註 4],由於劇組沒辦法清楚拍出所播放電影的畫面,所以最後是由電腦特效團隊用數位接景手法加上[32]

電影的畫面色調反映主角的心境,前半段在图森時是以藍色為主的陰冷色調,到了俄勒冈州之後畫面開始變得豐富美麗,有了更多色彩和溫度[33]。溫頓在拍攝動人場面時會增加攝影機的拍攝速度,例如主角從農場小男孩手中接過信的重要鏡頭,拍攝時是從平常每秒24幀增加至110幀[34]。以一般速度播放這些幀即營造出慢动作的效果,溫頓稱這麼一來觀眾可以清晰地感受而不覺得模糊,並有著夢幻的感覺[35]

Remove ads

特效與後製

大衛·尼格隆(David Negron)擔任本片的視覺效果總監英语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該職原本是由翠西亞·艾許福德(Tricia Ashford)負責,她在主體拍攝快結束時退出,原因是與科斯特纳溝通不好[36]。尼格隆原本負責本片的分鏡,期間也會向科斯特纳解釋要怎麼實現場景中的特效[26]。本片使用較為低調和寫實風格的特效,主要是藉由接景將現實場景轉換成製作團隊想呈現的末日後景象[37]。例如本片的開場位在一座大旱湖,劇組的取景地並沒有完全符合需求,於是尼格隆與特效公司Cinesite英语Cinesite合作,用數位接景技術將科斯特纳身後的三齿蒿英语Artemisia tridentata從畫面中移除[26],並在背景中加入從加利福尼亚州拍來的山[38][26]。另一個例子是攝影指導史蒂芬·F·溫頓英语Stephen F. Windon覺得晴朗無雲會讓畫面很無聊,所以額外拍了兩百多個特別的雲景,讓後製團隊替換上去[39]。除了雲以外,下雨和下雪的場景也是後製團隊處理的對象[40][41]

本片的後期製作期只有不到3個月,因為華納兄弟把檔期定在12月聖誕節[37]。在艾許福德原本的規劃中,特效主要在後製階段完成,主體拍攝期間由特效攝影指導菲利浦·提米(Philipp Timme)拍攝大量素材,在後製時視情況使用[37]。採用這種做法是因為時間緊湊,若在電影拍完之前就開始處理特效,後製團隊只憑分鏡無法完全確定他們要如何著手[37]。然而此法不符常理或傳統,提米認為這可能就是艾許福德與科斯特纳不合的原因[26]。艾許福德退出以及主體拍攝收工後,尼格隆從零完成150個以上的特效鏡頭[37],他與提米根據艾許福德留下的註記,把已經拍好的素材用在適合的地方,過程頗為艱辛[26]

在開場橋段中,劇組讓獅子和驢子在綠幕前拍攝[42],後製中再加入背景[43]。本片也有幾場運用特效的動作戲,例如繩索橋的橋段。演員們實際在懸空的橋上演出[29],而主角跳到河裡的橋段則使用了特技和特效[44]。科斯特纳的替身演員穿著索具實際從橋上跳下,之後劇組再於綠幕前搭建一座假的吊橋讓科斯特纳「假跳」,最後後製團隊將拍下的畫面整合成該橋段[44]。主角在大橋鎮搭乘纜車的橋段也使用了類似的手法,劇組在水壩拍攝時,科斯特纳乘坐在直升機吊著的車廂裡而非真的纜車,而近距離鏡頭則是在綠幕前拍攝[45]

《2013終極神差》長達177分鐘,比一般電影還要多出許多。該片在兩場試映英语Test screening中得到的迴響有如災難,華納兄弟高層勸科斯特纳刪減片長,但科斯特纳拒絕,並將該片比做《日瓦戈医生》(1965年,片長193分鐘)。[46][47]

Remove ads

配樂

事实速览 2013終極神差:電影原聲帶, 詹姆斯·紐頓·霍華的电影配乐 ...
Thumb
詹姆斯·紐頓·霍華(攝於2008年)操刀本片的配樂

本片的配樂由詹姆斯·紐頓·霍華譜寫,此前他曾為科斯特纳主演的另一部電影《執法捍將英语Wyatt Earp (film)》作曲[48]原聲帶於1997年12月23日發行[49]

更多信息 原聲帶曲目列表[49], 曲序 ...
其他電影中使用的非原創曲目[11]
詞曲:威廉·蓋瑞特(William Garrett) / 喬治亞·多賓斯英语瑪佛列特(Georgia Dobbins) / 布蘭恩·霍蘭德英语Brian Holland / 佛萊迪·戈曼英语Freddie Gorman / 勞勃·貝特曼英语Robert Bateman (songwriter)

上映

本片於1997年12月25日在美國院線上映[3],為圣诞节檔期電影之一。美國電影協會將本片分為R級,未滿17歲人士不得單獨觀賞[50],原因是本片包含暴力和少許性愛場面[51]

票房

本片的同週新片有《尽善尽美》、《黑色終結令》、《變種人》和《脫線先生英语Mr. Magoo (film)》等電影,前一週上映的《泰坦尼克号》和《新鐵金剛之明日帝國》也還在熱映當中[52]。本片首週末在2207家電影院上映,收穫681萬美元的票房,排名第九[52]。《洛杉磯時報》認為該票房表現令人失望[53],《綜藝雜誌》則稱本片是該檔期票房失利最慘重的作品[54]。次週末,本片以353萬美元的票房排名第12,慘淡表現被媒體拿來與《泰坦尼克号》的賣座表現做對比[55][4]。《纽约时报》等報導中稱,本片票房失敗的原因包含負面口碑散播以及行銷宣傳失利[4][14]

根據Box Office Mojo,本片的美國票房至下檔時一共為17,626,234美元[3]。本片的全球總票房不明確,The Numbers列出的數據是20,841,123美元,但沒有提供細節[56]。相較之下,本片的製片成本為8000萬美元,營銷宣傳估計花費3500萬美元[4]。本片因此被視為票房炸弹Filmsite.org英语Filmsite.org估計本片蝕本7000萬美元[註 5][6]

更多信息 週次, 上映院數 ...
Remove ads

迴響

影評

更多信息 綜合得分, 來源 ...

《2013終極神差》獲得多數影評人的負面評價。根据評論匯總网站爛番茄汇总的41篇评论文章,12%的评论家给予该作正面评价,平均打分为4.20分(满分10分)。该网站总结的评论家共识是“凯文·科斯特纳自導自演的《2013終極神差》是他企圖自我造神之下的龐大失策,若非這部片太把自己當一回事,觀眾本可享受一齣單純傻笨的好戲。”[註 6][50]Metacritic網站上,本片得到「負面評論為主」的綜合評分,獲得了29/100分(14位影評人)[58]。據美國CinemaScore所進行的調查,觀眾的平均評價於A+至F間落於「B-」[63]

影片人發現本片的風格和預期有所出入。《洛杉磯時報》影評肯尼斯·圖蘭英语Kenneth Turan認為觀眾預期看到《未来水世界》的陸地版,但本片脫離後末日憂鬱氛圍後露出傻蠢的一面,可說是煞有其事的大雜燴,好比讓法蘭克·卡普拉來導演《疯狂的麦克斯2[64]。《芝加哥太陽報》的罗杰·埃伯特指出本片結合了《與狼共舞》和《未来水世界》的核心題材,結果卻拍得像是西部片[59],《綜藝雜誌》的陶德·麥卡錫等也認為本片比較像西部片[65][61]。對於本片的主旨,《纽约时报》的史蒂芬·霍登英语Stephen Holden認為本片充斥國族主義,令人不適[66]。麥卡錫認為本片藉由後末日光景鼓吹對美國基本價值的復興,但又給人一種叛逆和反建制的感覺,可能導致觀眾反應兩極[65]

本片在劇情和場景安排上遭到批評,許多負評指向了科斯特纳的自負表現[66][64][67],片長過長也被視為問題[59][61][68]。霍登批評本片是貨真價實的糟糕史詩片,充斥陳腔濫調和做作的情緒化氛圍,並認為科斯特纳自賣自誇到無恥的程度[66]。《Time Out》編輯批評本片缺少細節解釋,故事也不流暢[69]。《奧斯汀紀事》影評羅素·史密斯(Russell Smith)抱怨科斯特纳放任場景的感性程度,例子包含不必要的慢動作鏡頭、配樂過度渲染以及做作的台詞[7]。《今日美國》影評麥克·克拉克英语Mike Clark (critic)與圖蘭認為本片是科斯特纳虛榮心作祟的產物[62][64],圖蘭稱本片的整體風格和演員表現違背常理,顯示出讓一名電影明星(科斯特纳)自掌導演筒會出什麼差錯[64]。埃伯特覺得本片愚蠢且自命不凡,一些做作的橋段引人譏笑,不過整部片「有著善良的心地」(good-hearted)[59]。麥卡錫認為本片在講到重要主旨時未能控制力度而顯得笨拙自大,但認可科斯特纳在本片的表現[65]。也有影評人點出美國民眾對美國郵政署印象不佳,本片把英雄設定為郵差未必明智[61][67][60]

本片的製作品質及畫面吸引力得到影評人認可[64][65][64][68]。麥卡錫認為本片的旅程宏偉且振奮人心,畫面亦引人入勝,他將後者歸功於出色的取景地點、攝影指導史蒂芬·F·溫頓英语Stephen F. Windon、藝術指導艾達·蘭登英语Ida Random以及服裝設計约翰·布龙菲尔德(John Bloomfield)[65]。影評人對本片的配角陣容褒貶不一,新人奥利维娅·威廉斯的演出備受肯定[7][65]威爾·派頓英语Will Patton丹尼爾·馮·巴根英语Daniel von Bargen也得到好評[65],不過搖滾歌手湯姆·佩蒂的演出遭到詬病[64][60]

獎項

本片在該年度的金酸莓獎入圍最差電影等五個獎項,最終全數拿下[70],是該屆最大輸家[71]

更多信息 獎名/影展名, 頒獎日期 ...

備註

腳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