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9冠状病毒病中国大陆疫情

關於2019冠狀病毒病在中國大陸的疫情情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9冠状病毒病中国大陆疫情
Remove ads

2019冠狀病毒病中国大陆疫情介紹在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中,在中國大陸发生的情況。[註 4]

事实速览 2019冠狀病毒病中国大陆疫情, 疾病 ...

目前中国公布的数据统计认为,中国大陆确诊病例发病时间是2019年12月1日[12][註 5]。首位前往医院就诊的患者可能出现于12月12日[15]。12月26日,武汉市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医生张继先最早发现和上报此不明原因肺炎,并怀疑该病属传染病[16][17][18][19][20]。其后该病在武汉市出现大规模疫情[19]。2020年3月13日,香港《南华早报》引述消息来源表示,首宗感染病例发病时间是2019年11月17日[21]。2020年1月23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宣布采取疫区封锁隔离措施[22][23],是近代公共衛生史上首次对具有1100万人口的大型城市采取封锁措施[24]。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布,总体上中国大陆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25]。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疫情小组组长李克强宣布,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的中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26][27];但此后通过境外输入病例携带病毒、冷链输入病毒等方式,中国大陆各地仍有数起疫情爆发事件。2020年9月7日,中国大陆本土原发病例曾一度清零[28]

此次疫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9]。2021年1月,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組到訪最先爆發疫情的武漢市調查新冠病毒起源[30]。2021年2月,中国-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組召开新闻发布会,认为武汉实验室无SARS-CoV-2,实验室泄漏引起武汉疫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31]2022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工作组表示,由于中国报告中存在的信息空白使其难以确定疫情出现的时间地点,需要更多的中国数据来研究新冠病毒的起源,不排除实验室泄漏也是因素之一。[32]

自2022年3月底上海封城后,对党政机关实施的动态清零政策的反对声音逐渐变大,最终在乌鲁木齐火灾后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抗议。2022年12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时表示国内示威是源于新冠疫情抗疫三年民众感到沮丧,承认现流行的奥密克戎株远不如德尔塔株致命[33]。在经济衰退群众压力下,中国政府被迫作出改变,在12月7日发布了新十条,事实上结束了持续近三年的清零政策[34]。中國在2022年冬季結束清零政策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医疗挤兑现象:醫院人滿為患,殯儀館焚尸爐日夜運作,尸體需要等待数天才能火化,甚至有長者遺體因無處安放而暫厝家中,相關退燒藥和抗原也出現緊缺,[35][36]中國境內人士的海外亲友帮忙抢药,导致港澳澳大利亚多地缺药,[37]中国一些地方还宣布对退热药零拆销售,并采取限购措施。[38]2023年1月14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披露,通过分析显示,37天(从2022年12月8日-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54435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0.3岁,65岁及以上约占90.1%,其中80岁及以上约占56.5%,死亡病例90%以上合并有基础疾病,主要合并心血管疾病、晚期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及肾功能不全等[39]

因应全国多地爆发反对清零政策的“白纸运动”,2022年12月26日深夜,国家卫健委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40]。至此,2019冠状病毒病结束了在中国大陆近三年的“乙类甲管”的历史。2023年2月16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官方宣布中国已经走出COVID-19大流行。

Remove ads

病例

在疫情暴发初期,基本傳染數據先前預計為1.4到2.5之間[41](另有香港中文大學研究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基本傳染數為2.24到3.58之間[42])。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院根據截至2020年1月24日的數據,統計得出基本傳染數中位數為2.6,95%置信區間為2.1-3.5。[43]根據蘭開斯特大學研究人員Jonathan M Read所領導的研究小組於2020年1月28日發表的預印本認為,此病毒的R0 係數為3.11(95%置信度區間(95%CI)為2.39-4.13),在武漢,此傳染系数确定为5.0。[44]而根據西安交通大學Tang Biao領導的研究小組與2020年1月24日所發表的文章認為:R0 係數可能高達6.47。[45]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專家丁亮(Eric Ding)根據各方的公開信息,估計傳染指數目前介於2.6與2.9之間[46]。基于至2020年1月22日的所有病例报告,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者认为R0 系数应当为2.2,95%置信区间为1.4-3.9。[47]1月23日,英國蘭開斯特大學格拉斯哥大學及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推出論文,如果疫情不受控制,估計2月4日單單在武漢市感染人數將會在13萬人至27萬人之間[48]。2月1日,梁卓偉與研究團隊在醫學期刊《刺胳針》發表報告,以模型推算1月25日前,武漢已經有75800多人感染新型肺炎,其後傳播至重慶、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若病毒傳播能力不減,武漢疫情將在4月到達高峰,中國多個主要城市可能持續有本地暴发,會隨武漢疫情高峰期後1、2星期後進入高峰[49][50]

截至2020年4月14日,中国大陆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6764例,其中境外输入588例;累计转归为确诊病例1297例,其中境外输入251例;累计解除医学观察4444例,其中来自境外输入109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023例,其中境外输入228例[51]

2022年12月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和多地呼吁市民非必要不去医院后,由于病例数仅为就医或核酸检测后确诊的统计数,可能会远小于实际的感染数量。据一份网上流传的文件估计,12月1日至20日感染者(含无症状感染者)有2.48亿人。[52]

更多信息 省市区, 确诊 病例 ...
湖北省确诊病例在院治疗状态分布变化
(截至2020年4月12日)
(注1:1月22日以前仅统计武汉市数据。注2:1月11日武汉市累计病例有减少之情形係為武汉市卫健委針對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检测。注3:1月18日起卫生部门新设“危重症”分类。注4:2月12日至17日卫生部门统计数据增设“临床诊断”分类,係指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此类疑似患者依确诊病例标准治疗之。自2月12日至17日,本表“轻症及普通”改为“轻症、普通及临床诊断”,指除危重症、重症病例外在院治疗之病例(含在院治疗的临床诊断病例)。2月19日改进核酸检测方法后,取消“临床诊断”分类,本表恢复“轻症及普通”,指除危重症、重症病例外在院治疗之病例。注5:2019年12月以A表示;2020年1月以B表示;2020年2月以C表示;2020年3月以D表示;2020年4月以E表示,如A31即12月31日。)
更多信息 疫情阶段, 期间 ...


Remove ads

过程

影响

慰问

2020年1月2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Twitter上代表美國人感謝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特朗普表示中國正非常努力控制新冠病毒,美國非常感激中國的努力和透明度[85]。2020年2月13日,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莫哈末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通电话。马哈迪代表马来西亚政府对中国政府和人民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表示慰问[86][87][88][89]

援助

俄罗斯为援助中国最早和最多的国家,其中2020年2月5日飞抵武汉便一次性提供了23吨的医疗物资[90]

日本也是最早援助中国疫情物资的国家之一。因为日本也使用汉字,日本援助物资箱子上贴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等诗句也感动了中国人[91]。中国外交部以及官方媒体新华社也特别提及诗词并致以感谢。

争议

  • 在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召開和習近平順利再次連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前,習近平本人和相關黨政官員多次強調「動態清零不動搖[92]
  • 2022年以来,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较快但毒性较温和的特点使中国大陆的清零政策面临更多质疑,有人质疑清零政策产生的经济成本过高,造成了方方面面的人造次生灾难。[93][94][95][96][97]
  • 2022年11月下旬,白紙運動在全国各地爆发,党政机关被迫放弃清零政策,开始放宽疫情的限制。这也导致新冠感染和间接死亡人数激增。同時政府取消了全员核酸,提倡自我康復和非必要不檢測,又更改判定新冠確診和死亡的標準,導致疫情报告的实际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數不再准确。
  • 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步宽松,美国[98],韩国[99],意大利[100]等国要求中国旅客入境后进行快速检测核酸,印度和日本[101]要求隔离阳性旅客,马来西亚[102]要对中国旅客测量体温。对此中国外交部表示只要不影响人员往来和交流合作,管控在科学范围,中国政府不会有任何严肃的怨言和抗议,但还是建议不对中国旅客采取入境限制[103]。此举引发国际讨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早已采取与病毒共存策略,而共存政策对中国大陆来说是初来乍到,并且中国旅客人流量庞大且密度大。这便涉及到对流动人员管控的公平性。下面列出三个主流观点:
  1. 不限制: 欧洲疾控中心认为没有理由限制中国游客[104]
  2. 适当限制: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认为目前一些国家的对来自中国大陆的旅客的防疫措施可以理解[105]
  3. 观望:英国等国决定目前密切关注中国疫情走向,之后再做出判断。
  • 2023年2月后,对中国大陆旅客作出限制的国家和地区纷纷解除了限制。
Remove ads

注释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