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2年6—7月澳門2019冠狀病毒病聚集性疫情分級分區精準防控方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2年6-7月澳門2019冠狀病毒病聚集性疫情分級分區精準防控方案,介紹在2022年澳門2019冠狀病毒病聚集性疫情期間作為疫情期間的防疫及醫療安排的一部分,在澳門對應疫情所作出的防疫及醫療安排中包括分級分區精準防控方案措施和安排,將患者所居住的地點或部分工作地點列為 封控區 (紅碼區) 和 防範區 (黃碼區) 。

時序

2022年6月18日,在發現本輪疫情首個陽性患者後,政府跨部門對亞利鴉架街一帶、鄰近地點,以及南灣大馬路一帶和鄰近多幢大廈進行封控及管控[1]

2022年6月19日中午,再新增三個俗稱封控區的紅碼區和兩個俗稱防範區的黃碼區,三個紅碼區分別是高地烏街23號潮福中心、栢威大廈第2座(賈伯樂提督街146號)、達昌大廈(亞豐素街33-35G);另外兩個黃碼區分別是德榮大廈(亞豐素街37-45)和文興樓(亞豐素街31C-31G)[2]

2022年6月19日下午,新增氹仔埃武拉街超級花城被劃封控及防範區[3]

2022年6月20日凌晨2時,新增兩個紅碼封控區,分別是湖景花園(羅飛勒前地/燒灰爐口 16-18)及林記燒味(義字街40號)[4]

2022年6月20日晚上8時,新增三個紅碼封控區,分別是澳門國際中心第六幢(馬六甲街124號,海港街93-103號,友誼巷82號)、逸麗大廈第六座(台山中街302)及萬利樓S,T座(黑沙環第三街6號)[5]

2022年6月21日下午2時30分,新增財神酒店列為封控區。[6]

2021年6月22日,衛生局傳染病防控處處長梁亦好於防疫記者會上解釋,現時病例多,將所有風險人士全部管控起來不現實,現時做法是先管控風險最高人士,將所有與病例同住、同食的家人,特別參加過的活動無戴口罩,會全部做管控。活動時間相對短或全程戴口罩,會逐步管控[7]

2022年6月23日凌晨1時,新增沙梨頭都匯及氹仔花城利盛大廈列為紅碼區[8]。在當天防疫記者會中,中心補充花城(利盛大廈)之前未有立即劃為紅碼區,是基於該幢大廈的兩個案例來自同一家庭,當局再評估和分析兩個病例會否引起更大的傳播風險後,現按照新標準把該大廈列為紅碼區[9]。晚上8時50分,望廈信譽名門第2座被圍封。身穿防護衣人員在區神父街信譽名門門外駐守,現場並拉起封鎖線[10]。晚上9時許,黑沙環裕華大廈第6座和荷蘭園柏惠花園第3座被圍封[11]。晚上11時許,應變協調中心公佈新增4個紅碼區,分別是荷蘭園栢蕙花園第3座,黑沙環裕華大廈第6座、望廈信譽名門第2座,祐漢翡翠廣場[12]

2022年6月23日,應變協調中心更新紅碼區、黃碼區檢測及解封日期[13]

2022年6月25日,應變協調中心公佈新增5個紅碼區[14]。同日下午,高士德大馬路31號華暉閣進行圍封[15]。晚上10時許,應變協調中心公佈新增三個紅碼封控區,分別為華暉閣、裕華大廈(第十二座)以及順利樓[16]

2022年6月26日晚上11時,應變協調中心更新紅黃碼區清單,新增海上居 (第四座)、永珍大廈列為紅碼區;淑芬大廈、牡丹樓由黃碼區升級為紅碼區;達昌大廈、財神酒店延長封控時間,預計解封日期為6月29日及7月1日[17]

2022年6月27日晚上,應變協調中心更新黃紅碼區名單,新增“中僑大廈”列為紅碼區;黃碼區方面,澳門半島包括宏開大廈 (第三座)、運順新邨(B座)、怡濤閣、麗香大廈;氹仔曼克頓-北塔;路環樂群樓(第5座)、居雅大廈(第5座梅苑)[18]

Remove ads

實施範圍 (舊標準劃分)

黃碼區實施範圍 (舊標準劃分)

更多信息 確診群組名稱或個案編號, 實行日期 ...

紅碼區實施範圍 (舊標準劃分)

更多信息 確診群組名稱或個案編號, 實行日期 ...
Remove ads

實施範圍 (2022年6月26日起)

黃碼區實施範圍 (沒被封控或升級為紅碼區)

更多信息 確診群組名稱或個案編號, 區域名稱 ...
Remove ads

紅碼區實施範圍(2022年6-7月)

更多信息 確診群組名稱或個案編號, 範圍 ...
Remove ads

紅碼區實施範圍(2022年8月)

更多信息 確診群組名稱或個案編號, 範圍 ...

黃碼區升為紅碼區

更多信息 確診群組名稱或個案編號, 區域 ...

相關措施

6月19日,根據修改後的紅黃碼區相關防疫措施,應變協調中心已按照原來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方案,迅速地根據風險高低的程度,而採取封閉和管控應對措施,即將不同區域列為封控區(紅碼區)和防範區(黃碼區),暫定隔離天數為7天。隔離天數將視乎隔離期間澳門有否出現更多個案而可能調整至10天。詳情如下[67]

封控區(即紅碼區),實施健康碼紅碼管制,其他措施包括就地進行核酸檢測,暫時安排第1、3、7天做核酸檢測,第2、4、5、6天做快速抗原檢測。除工作人員外,其餘人士只准進入不准外出,只能最低限度活動,例如在指定地點領取配給品;實行全限制封閉式管理,並根據實際情況就地隔離醫學觀察或轉移至適當地點接受集中管理醫學觀察。

防範區(即黃碼區),實施健康碼黃碼管制,相關區內人士的健康碼轉為黃碼,第1、2、3、5、7天做核酸檢測,核酸檢測結果不會上載至澳門健康碼,亦不可作為出入境用途。其他限制措施包括實施離境限制,並需進行最少14天的密切健康監測及自我健康管理 [1]

按照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機制,維生小組會跟進紅、黃碼區人士的日常生活需求,由專責部門負責提供日常生活及膳食支援。如果是獨居長者、有困難人士、在心理上或精神上需要協助,可致電社會工作局熱線,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6月26日,應變協調中心再修改紅黃碼區人士的檢測和封控安排,紅碼區的隔離期由 7天縮短至 5天,區內居民第 1和第 5天接受核酸檢測,中間 3天作快速抗原檢測;第 6至 7天健康碼轉為黃碼,要自我健康管理,第 7天須接受核檢,翌日取得陰性結果後,回復綠碼。而黃碼防範區的居民維持 7天自我健康管理,第 1、2、4、7天要預約接受核酸檢測,其餘 3天作抗原檢測,至第 8天顯示核檢陰性結果後,健康碼將轉為綠碼[68]

更多信息 實施日期, / ...
Remove ads

調整紅碼區和黃碼區相關防疫措施

2022年6月23日,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於當天行政長官記者會中稱,由於本輪疫情的病毒潛伏期大約 2至 3天。至今紅碼區發現感染情況不多,現時有兩幢大廈艷麗大廈和達昌大廈,相對發病人數和住戶比較多。因此有計劃縮短紅碼區隔離時間,黃碼區相對措施亦稍為放寬。初步計劃若出現 2個或以上陽性個案的大廈或樓宇,設為紅碼區,採取管控時間為 5天,依據2至3天潛伏期作出;而出現 1個陽性病例的大廈或樓宇則會設為黃碼區實施管制[70]

其後於疫情記者會上宣佈,因應疫情變化,調整設立封控區(即紅碼區)的標準,由原本出現1例未管控核酸陽性個案的大廈為封控區,改為出現2例未管控核酸陽性個案才劃定為封控區。即在新標準中,出現1例未管控個案的大廈列為防範區(即黃碼區),原已被列為封控區(即紅碼區)的大廈,如只為出現1例未管控陽性個案,將在完成一次核酸檢測後按新標準改列為防範區(即黃碼區)[71]

2022年6月26日凌晨,應變協調中心再調整紅黃碼區設立標準,對設立封控區(即紅碼區)的標準作出進一步調整,由目前一棟大廈出現2例未被管控的核酸陽性個案,改為2個單位或2個家庭(集體居住者超過一個房間)有未被管控的核酸陽性個案。新標準中,出現僅有1個單位或1個家庭有未被管控的核酸陽性個案的大廈則列為防範區(即黃碼區)。原先已列為封控區(即紅碼區)但不符合新的紅碼區定義者,在進行至少一次核酸檢測後,改列為防範區(即黃碼區)[72]

2022年7月19日,在“相對靜止管理”延長後同時進入疫情的“清零期”,其中位於關閘馬路的怡南大廈被列為紅碼區。衛生局處長梁亦好在防疫記者會上表示,原因是於7月18日新增的1宗社會面感染個案,當局會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和風險評估,倘有需要,即使出現1宗個案而未有發現感染源頭也會將相關地點列作紅碼區,清零期期間防疫措施將越來越嚴格,目的是將社區傳播風險減至最低,也是調整防疫措施的方向。梁亦好亦回應指出,根據風險評估是需要的話,就算只有一宗個案,若當局找不到感染原因,就會將其居住的大廈列為「紅碼區」。梁亦好提出,新濤閣也是一樣,當局以最快速度將其列為「紅碼區」,透過核檢在同一大廈不同單位發現更多個案。在現刻,不可以放過任何可能性。[73][74]

2022年7月23日,衛生局傳染病防控處處長梁亦好於疫情記者會上宣佈,由7月24日起,當局對黃碼區內的人士要求更頻密的核酸檢測,由原來須第1、2、4、7天作核檢,增加至第1、2、3、5、7天作核檢;有關措施也適用於舊的黃碼區人士,衛生局將以短訊方式通知黃碼區人士。[75] 同時,特區政府調整黃碼區標準,紅碼區周邊地區將列為黃碼區,由2022年7月24日起生效。[76]

2022年7月24日防疫記者會上,衛生局傳染病防控處處長梁亦好進一步解釋設立黃碼區準則,即紅碼區周邊、以及陽性病例活動較多的範圍亦會列為黃碼區。至於紅黃碼區公布,會在對紅碼區管控後,隨即透過新聞稿公布哪些大廈列為黃碼區。[77]

Remove ads

環境樣本呈陽性

2022年6月23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公佈艷麗大廈、達昌大廈和栢威大廈的多個環境樣本化驗結果呈陽性[78]

支援管控區人士就診

6月23日,衛生局傳染病防控處處長梁亦好表示,當局設有衛生支援小組,協助管控區內有需要的居民接受醫療服務。她舉例指,衛生支援小組會提供遞送藥物、線上診治等服務,如果居民病情嚴重或須定期到醫院接受治療,衛生支援小組會安排以閉環的方式,將居民送院治理[79]

調整風險人群管控措施

6月27日,應變協調中心宣佈調整本地疫情風險人群管控措施[80]

  • 核心密切接觸者、非核心密切接觸者(即共軌人士),需要接受 8天醫學觀察及 2天自我健康管理,並在與陽性病例最後接觸日(第 0天),以及第 3及第 7天接受核酸檢測,健康碼會在第 8天轉為黃碼,進入自我健康管理期,並在第 8和第 10天需要繼續預約做核檢。
  • 次密切接觸者,需要接受 5天醫學觀察及 2天自我健康管理,其中第 2及第 4天要核檢,第 5天健康碼轉為黃碼開展自我健康管理期,在第 5和第 7天要預約做檢測。

應變協調中心稱,相關的措施追溯至 6月 18日,期限內沒有核檢人士健康碼將轉為紅碼。

市政署封控區維生小組特別安排

  • 6月24日,市政署消息,翡翠廣場已圍封,由於住戶眾多,涉及數百戶,為確保消毒、核酸檢測等工作順利開展,翡翠廣場在當天下午3時至5時物資配送時段會取消,敬請住戶通知親友今天不要送物資到現場,配送服務將於第二天 (即6月25日) 下午3時至5時開放。維生支援小組已向住戶派發應急食品包,市政署亦已對確診病例居住大廈公用部分及周邊街道等區域進行清潔消毒[81]
  • 6月30日,因應熱帶風暴暹芭可能為澳門帶來不穩定天氣,為協助封控大廈住戶做好防風準備,市政署維生支援小組於6月30日,提前向住戶派發蔬菜凍肉食物包或應急食物包,用作打風期間未能上門派送蔬菜凍肉食物包或飯盒時的儲備食糧。根據地球物理暨氣象局預報,受“暹芭”影響,本週後期風勢有所增強,有大驟雨及雷暴。基於公共安全,維生小組將視乎情況暫時撤離位於封控區內的露天帳篷及臨時設施,及暫停膳食、生活物資代轉及生活垃圾收集服務。有關安排亦已透過手提電話短信通知封控大廈住戶,維生小組會密切留意本澳天氣的變化,在條件許可下恢復上述服務,倘有進一步安排將以手提電話短信通知住戶[82]
  • 6月30日中午,市政署表示,新美安大廈第二期由黃碼區升為紅碼區,維生支援小組正逐戶收集住戶資料並派發應急食物包,由於住戶眾多,為使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故新美安大廈第二期當天下午三時至五時的物資配送時段暫停服務,敬請住戶通知親友今天不要送物資到現場[83]
  • 7月1日,受熱帶風暴暹芭影響,氣象局在當天發出三號風球,維生支援小組暫停代紅碼大廈住戶接收親友送來生活物資的服務[84]。同時,因應氣象局於當天晚上改發八號風球,維生支援小組一直持續對各紅碼大廈進行排查和派發維生物資,對康泰樓、南華新邨(第五座)、添福大廈、麗香大廈等四棟新增紅碼大廈進行住戶調查,派發四天份量的蔬菜凍肉食物包或應急食物包,用作打風期間未能上門派送蔬菜凍肉食物包或飯盒時的儲備食糧,並為有特殊需要人士安排飯盒,滿足居民基本膳食需要。市政署亦於當天凌晨時段,已完成該四棟大廈公用空間的大型清潔及消毒工作,並於防控區內搭建臨時核酸採樣站及前線協調站。小組將密切留意本澳天氣的變化,若各項服務有任何改變,將以手提電話短信通知住戶,並透過新聞稿發佈,希望紅碼大廈住戶留意[85]。當天晚上,根據應變協調中心最新公佈,位於柯高街萬事達商場的住宅由黃碼轉為紅碼。強烈熱帶風暴「暹芭」正迫近本澳,市政署即時調派人手對大廈公共地方進行大型清潔消毒,維生支援小組亦即時出動,爭取時間完成住戶排查,向住戶派發雙份應急食物包,用作打風期間未能上門派送蔬菜凍肉食物包或飯盒時的儲備食糧[86]
  • 7月2日,因澳門正在發出八號風球。基於公共安全,維生支援小組已撤離圍封區內,暫停對紅碼大廈的各項服務,包括上門收集生活垃圾服務,冀住戶暫時將生活垃圾妥善包好留在家中,切勿隨意棄置。維生支援小組已於本周四提前向紅碼大廈住戶派發四天份量的蔬菜凍肉食物包或應急食物包,用作打風期間未能上門派送蔬菜凍肉食物包或飯盒時的儲備食糧。小組將密切留意本澳天氣的變化,在條件許可下恢復服務,倘有進一步安排將以短信通知紅碼大廈的住戶。另外,市政署已為暫托照顧的動物作適切安置,而八號風球下將暫停派員上門接收暫托寵物,有關服務會在除下八號風球後盡快恢復[87]
  • 7月3日,隨著颱風遠離澳門,市政署將加緊於各個封控區外重新搭建帳篷及設立工作協調點,而維生支援小組於當天中午起將恢復向紅碼區住戶派送蔬菜凍肉食物包及飯盒。同時繼續暫停代紅碼大廈住戶接收親友送來生活物資的服務[88]
  • 7月5日,因應筷子基長者社屋快富樓被列為封控區,社會工作局將聯同大樓內的澳門明愛匯暉長者中心,為有關長者提供相應支援,例如派發特別餐、藥物,提供傷口及個人護理、藥物注射、核酸檢測,安排洗腎,進行電話慰問以及24小時緊急支援等服務。而維生支援小組自7月6日早上起會為住戶提供適合長者的早餐,並會安排每天兩餐熱食。如有長者希望自行煮食,亦會提供蔬菜凍肉食物包。[89]
  • 7月8日,因應維生小組對7月7日晚上新增的七個紅碼區進行排查及派送物資,故暫停原定下午三時至五時上述紅碼大廈親友送交生活物資的代轉服務[90]

紅碼區內不代轉交非緊急維生物品清單

7月4日,市政署公佈維生支援小組不能代轉交非緊急維生物品清單[91]

  • 酒精類飲品:如啤酒、紅白酒等;
  • 休閒飲品:瓶裝或罐裝飲品、珍珠奶茶等手搖飲料;
  • 易腐敗食品:如新鮮或急凍肉類、雪糕、壽司等;
  • 外賣配送餐飲;
  • 其他:如香煙、十公斤或以上的米、飲水機桶裝水、家電、鮮花、健身單車等。

紅碼區大廈部分或所有住戶可能安排遷往醫觀酒店

7月11日防疫記者會上,衛生局傳染病防控處處長梁亦好表示,康和廣場、快富樓及新美安的陽性個案都較多,正分析他們是於家居或是酒店發病。同時,政府加強紅碼區大廈的環境清潔消毒,教育住戶家居衛生,以免與鄰居接觸,並增加住戶的核酸檢測。同一大廈出現較多病例原因好多,分析後,有需要時或遷移同一大廈水平或垂直鄰居到醫觀酒店。目前暫未有對任何一幢紅碼大廈住戶作遷移。[92][93]

7月11日晚上,政府跨部門將司打口安仿西街99號、兆基大廈: 罅些喇提督大馬路 / 提督馬路129G-129GA所有人員轉移至醫學觀察酒店。[94]

工作人員進入紅碼區的管理指引

7月20日,應變協調中心發出工作人員進入紅碼區的管理指引,包括應事先與管理實體溝通,工作時必須穿戴個人防護裝備等,工作期間若接觸到陽性個案,須按衛生當局要求採取管制措施。指引提出,工作人員應完成疫苗全程接種,並建立健康檔案,每日測溫;避免聚會和聚集,尤其不能戴口罩活動;較高風險人員離崗後 5天內在單人間休息及用餐。進入紅碼區內工作期間,工作人員應至少隔日核檢,結束工作離開紅碼區日起計 7天,須接受 6次核檢;而疫情嚴重時,工作期間及離開紅碼區日起 7天,均須每日核檢。指引並提出要建立培訓機制,令工作人員熟悉崗位責任、防護要求和熟練個人防護用品穿脫等技能規範。[95]

外部連結

註釋

相關條目

参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