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5年6月加沙自由船隊
2025年人道行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5年6月,加沙自由船隊再度啟航,這項由「自由船隊聯盟」發起的海上行動,旨在冲破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海上封鎖,並運送一批象徵性的人道援助物資。領航船「瑪德琳號」懸掛英國紅船旗[1],已於6月1日從意大利西西里島卡塔尼亞港出發。
6月9日凌晨,以色列軍方在國際水域攔截並登上「瑪德琳號」,強行扣押該船,阻止其前往加沙,並拘捕船上人員。這次行動是繼5月2日「良知號」在馬耳他外海的國際水域遭不明彈藥攻擊後,再次發起的挑戰行動。
船上共載有12名人士,其中包括瑞典氣候行動者格蕾塔·通貝里及法國歐洲議會議員莉瑪·哈桑。據哈桑表示,船上所載的援助物資包括嬰兒奶粉、100公斤麵粉、250公斤白米、尿片、醫療包及拐杖[2]。
背景
2025年6月的「加沙自由船隊」是眾多試圖突破封鎖、向加沙提供人道援助的行動之一。類似的海上行動可追溯至2010年,當年「加沙自由船隊」首次出航,目的是挑戰以色列自2005年起對加沙實施的封鎖政策[3][4]。其後在2011年、2015年、2018年及2025年5月,亦有多次船隊行動,但均遭以色列攔截,參與者不是被扣留、驅逐出境,就是遭羈押在以色列監獄[5]。「自由船隊聯盟」在2025年5月的一次行動中,嘗試開闢一條人道援助通道,惟當時船隊在馬耳他對開的國際水域遭無人機襲擊[6]。
自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襲擊以色列及其後爆發加沙戰爭以來,以色列進一步加強對加沙地帶的封鎖,並將措施升級為「全面封鎖」,禁止食物、飲用水、藥物、燃料和電力等一切物資進入[7],導致加沙出現嚴重飢荒與人道災難。有部分學者已將其形容為種族滅絕[8]。事實上,即使在2023年哈馬斯襲擊以色列之前,以色列已透過設於加沙出入口的檢查站控制援助物資的進出。多年來,援助經常因以色列政府的封鎖或以色列平民的干預而受阻[9]。自2025年3月2日起,獲准進入加沙的人道援助量急劇下降。「綜合糧食安全階段分類系統」已對當地飢荒風險發出嚴重警告[10][11]。此外,以色列與美國曾指控哈馬斯竊取援助物資,但哈馬斯方面否認相關說法。這類爭議亦加劇人道援助發放的困難[12]。
Remove ads
航程
「瑪德琳號」原名「巴卡羅爾號」,為紀念加沙首位女性漁民瑪德琳·庫拉布而改名[13][14],並於2025年6月1日自意大利西西里島的卡塔尼亞啟航[15] [16]。船上載有人道援助物資,包括嬰兒奶粉、100公斤麵粉、250公斤白米、尿片、女性衛生用品、海水淡化設備、醫療物資、拐杖及兒童義肢,預計於6月7日抵達加沙地帶[2] [17][15]。
船上共有12人,包括瑞典環保行動者格蕾塔·通貝里及法國歐洲議會議員莉瑪·哈桑[15][18]。由於「瑪德琳號」懸掛英國紅船旗,「自由船隊聯盟」指出,英國政府有法律義務保護該船及船上平民,並應防止包括以色列在內的任何外國勢力以非法手段干預,包括施以威脅或使用武力[19]。
6月3日,一架無人機出現在船隻附近,船方隨即呼籲國際介入以提供保護[20]。據報,當時一架希臘海岸警衛隊的海鷺無人機正對該船進行監控[21][22][23]。
6月4日下午,船隊行至克里特島附近[21]。翌日,即6月5日,船隻改變航線以協助一艘載有蘇丹難民的小艇[22],成功從海中救起4人[24],並將其帶上「瑪德琳號」,其後轉交歐洲邊境管制局處理[25]。至6月7日,該船已抵達埃及海域[26]。
Remove ads
以色列攔截、登船和拘留乘客
6月8日,「瑪德琳號」上的乘客報稱有小艇在船隻周圍盤旋,船上警報亦曾響起,眾人一度為即將遭攔截作好準備[27]。不過有關小艇最終離去,乘客其後形容事件可能只是虛驚一場[28]。「自由船隊聯盟」亦指出,當時有2架以色列四旋翼無人機靠近船隻,並噴灑出一種白色、類似油漆的刺激性物質。其後,該組織表示已無法再與船上乘客聯絡,而以色列軍方則已展開登船行動[29][30]。
6月9日凌晨約3時,以色列海軍特種部隊「第13突擊隊」在距加沙約185公里的國際水域扣押「瑪德琳號」[31] [32] [33],並將其拖往阿什杜德港。以色列官方稱,在展開登船行動前曾要求船隻返航[34]。
據報導指,登船過程中,船上乘客將手機及一部手提電腦拋入海中[35]。乘客最終未作抵抗,和平向以色列軍方投降,並於被扣留後獲提供三文治與瓶裝水[30][a]。
據以方公布,船上共有12名乘客,分別為[31]:
以色列外交部事後表示,整項行動為官方授權,船上援助物資將經由「真正具人道精神的渠道」運往加沙[37][30]。
以色列國防部部長伊斯雷爾·卡茨表示,已指示向船上人員播放紀錄片《目擊10月7日大屠殺》,並指通貝里有反猶立場[38][39]。卡茨稱,船隊成員已拒絕觀看該片[40]。他原本計劃記錄他們觀看這部紀錄片的過程,但被以色列外交部和總理辦公室阻止[41]。
被扣留人士於抵達阿什杜德港後,隨即被帶往本·古里安國際機場,並與其所屬國家領事接觸。他們獲通知可選擇簽署遞解文件以快速離境,否則將須接受以色列司法遞解程序[42]。通貝里雖拒絕簽署相關文件[43],但最終仍於6月10日自願離境[44],與另外3名行動人士安德烈、法伊亞德及托里比奧一同被遣返[45]。其餘8名人士,包括法國籍歐洲議會議員哈桑,則選擇拒絕遣返並展開法律程序。他們在訴訟期間被扣押於拉姆拉的基翁監獄[46]。
反應
以色列外交部譏諷「自由船隊」為「名人自拍遊艇」,批評這場行動不過是「作秀」,並將格蕾塔·通貝里形容為「反猶分子」[37] 。
以色列國防軍早於6月4日已向《耶路撒冷郵報》表示,不會容許該船隊靠岸加沙[20]。至6月9日,國防部長伊斯雷爾·卡茨進一步表明立場:「我已下令以軍阻止『瑪德琳號』這艘充滿仇恨的船隻抵達加沙,並授權一切必要手段。對這些反猶的格蕾塔與一眾哈馬斯宣傳喉舌,我要說清楚:你們最好回頭,因為加沙你們去不到[47]。」
6月2日,聯合國多位專家發聲,呼籲國際社會保障「瑪德琳號」的安全通行權[48]。愛爾蘭副總理兼外交部長西蒙·哈里斯稱,這艘船是「向加沙飢民提供糧食與藥物的感人嘗試」;英國下議員郝爾彬亦公開支持船隊行動[49]。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則在Twitter/X發文:「希望格蕾塔和她的朋友們會游泳[50]!」此言引起爭議,被普遍解讀為對船隊發出軍事威脅。記者邁赫迪·哈桑批評該言論「冷血、失控,甚至近乎犯罪」[50]。
自由船隊聯盟發聲明,嚴厲譴責以色列的行動「公然違反國際法,並無視國際法院對加沙人道援助通行所作的具約束力命令」[51]。該組織強調,扣押其行動人士的行為「既任意、亦非法,必須即時終止」。聯盟同時於社交平台公開多段由船上乘客預先錄製的影片,內容預計會在船隊遭遇攔截時發布[52][53][54]。
自由船隊聯盟在第二天的新聞稿中稱,對其活動人士的拘留是「強行綁架」[45]。
以色列政府指「瑪德琳號」所載援助物資「甚至不足一卡車的載貨量」,更譏諷該行動為「Instagram激進主義」[55]。
前海軍司令艾利澤·馬羅姆則批評政府做法過於激進,形容整體處理為「外交失敗」,應以談判而非軍力應對。他重申自2005年起實施的加沙封鎖「已獲全球承認」,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若放行此船恐開先例,甚至讓伊朗船隻在數月內抵達加沙[56]。
哈馬斯則批評以色列實施的海上封鎖為「國家級恐怖主義」,又指此次對「瑪德琳號」的攔截是「明目張膽地踐踏國際法,亦是對人道志願者的襲擊行為」[30]。
美國伊斯蘭關係協會強烈譴責,指以色列軍方攔截「瑪德琳號」為「赤裸裸的國際海盜行為和國家恐怖主義」[29]。
國際特赦組織亦指出,以色列扣押該船及船員的行動違反國際法,屬非法行為[57]。
美國總統當勞·特朗普則再度抨擊通貝里,指她「怪異且憤怒」,還「建議」她去上「憤怒管理課」[58]。在被以色列驅逐出境後,通貝里同意特朗普的說法,她很憤怒,但並不認為這是一件壞事,並表示「我認為世界需要更多憤怒的年輕女性」[43]。
參見
- 加沙自由船隊及加沙船隊衝突(2010年)
- 自由船隊 II(2011年)
- 歡迎來到巴勒斯坦(2012年—2013年)
- 自由船隊 III(2015年)
- 前往加沙婦女船隊(2016年)
- 2024年加沙自由船隊(2024年)
- 加沙戰爭期間的人道援助
- 全球向加沙進軍(2025年6月)
註釋
参考文献
外部鏈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