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日韩汉字

中文、日文、韓文等包含漢字及其衍伸文字的總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日韩汉字
Remove ads

中日韩汉字(英語:CJK characters)是對中文日文文字韓文的統稱,這些語言全部含有汉字及其變體,某時亦會與其他文字混合使用。因為越南文曾經使用漢字,所以它有時候也與「中日韩」結合,統稱「中日韓越」(英語:Chinese-Japanese-Korean-Vietnamese)。概括來說,「中日韓越漢字」通常包括中文漢字日文文字日本汉字日語假名、韓文的朝鮮漢字諺文和越南文的儒字喃字

事实速览 上级分类, 所属实体 ...
Thumb
中日韓越漢字源自古代漢字;由左至右:日文、越南文、韓文、簡體中文及繁體中文

歷史

標準普通話和廣東話幾乎可以全數使用漢字表達,基本識字需要3000字,而囊括全部日常用語則需要40000字。而日文使用漢字較少,所需的基本識字量預計爲2163字,列於常用漢字表中。20世紀下半葉,朝鮮半島已基本用諺文徹底取代漢字,所以南韓以及北韓使用漢字的情況越來越少,但因為特殊的專有名詞需要漢字解釋,所以仍需要學習漢字。時至今日,韓國學校仍教授學生約1800漢字。而在越南,在20世纪初,越南還依舊使用文言文漢喃喃字,到1920年代末,法國殖民者強行推行基于拉丁文越南語字母國語字)取代文言文漢喃喃字[1][2]

中文的注音符號汉语拼音、日文的平假名片假名、韓文的諺文,嚴格上都不是「中日韓漢字」。但多數相關字集為了涵蓋目標語言的全部文字,也包括這些拼音文字。

1971年,中國學學家卡爾·萊班對中日韓漢字編碼系統作出了早期調查。

另見

參考資料

外部鏈接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