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ESO 3.6米望遠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ESO 3.6米望遠鏡
Remove ads

ESO 3.6米望遠鏡是在智利拉西拉天文台,由ESO從1971年開始操作的一架光學反射望遠鏡,它的淨口徑大約是3.6米 (140英吋),面積為8.6米2。它在1999年進行了全面的改進,並在2004年更換了次鏡。當它在1970年代末期完成時,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光學望遠鏡,並且支援了許多先進的光學和科學成就。在1980年代,它提出了天文社群中第一個自適應光學系統:ADONIS: ADaptive Optics Near Infrared System。迄2009年,這架望遠鏡發現75顆可能的系外行星[2]

事实速览 ESO 3.6 米望遠鏡[1], 基本資料 ...


Remove ads

儀器

從2008年4月以來,ESO 3.6米望遠鏡唯一的儀器就是HARPS,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ARPS是一個專用於發現系外行星的光纖回饋高解析中階梯攝譜儀,這架望遠鏡的其它儀器都已經停用了,他們包括[3]

  • CES: 在346 - 1028 nm 波長的範圍上提供解析度達到235,000的攝譜儀。
  • EFOSC2:全名是ESO暗天體攝譜儀和照相機(v.2),視功能很多的低解析攝譜儀和照相機。
  • TIMMI-2:熱感紅外線多模式儀器,專用於3至25微米。

最近的科學成就

自開光以來,ESO 3.6米望遠鏡已經獲得一些科學上的發現,而最的天文成就都來自HARPS,’’頂級’’的儀器。這些成就包括發現著名的系外行星格利澤581e,質量只有地球的2倍[4],和當食最富有的系外行星系,有多達7顆行星環繞著一顆與太陽相似的恆星[5]

這架望遠鏡也參與解決長達數十年之久的造父變星質量之謎。使用HARPS這架儀器,天文學家首度測量出一個雙星系統是脈衝造父變星,並且其中的一顆恆星正由另一顆的前方通過,這使天文學家可以測量出造父變星的質量。這個研究推斷出恆星演化理論計算出來的恆星質量,對脈動恆星質量的預測是正確的[6]

瑞士日內瓦大學天文台史蒂芬·烏德利(Stéphane Udry)領導的小組在2007年4月24日宣布發現系外行星格利澤581c[7]。這個團隊使用在智利歐洲南天天文台拉希拉的ESO3.6米望遠鏡HARPS (階梯光柵光譜儀),並使用徑向速度的技術來確認行星對恆星的影響[7][8]

2016年8月24日ESO正式发布他们的新发现——比邻星b。截至2016年8月为止,比邻星b是最靠近地球的类地行星

Remove ads

同一时期的其它望远镜

在冷戰的高潮期間。ESO 3.6米望遠鏡的處境介於新和舊的巨眼之間。

在1977年最大的望遠鏡:

更多信息 #, 天文台/ 名稱 ...

圖集

外部連結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