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GNU
类Unix操作系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GNU是一個自由的作業系統,其內容軟體主要以GPL方式釋出。這個作業系統是GNU計劃的主要目標,名稱來自GNU's Not Unix!的遞迴縮寫,因為GNU的設計類似Unix,但它不包含具AT&T或任意专有著作權的Unix代碼。GNU的創始人,理察·馬修·斯托曼,將GNU視為「達成社會目的技術方法」。
GNU计划自己开发的内核Hurd,在上世纪曾是自由軟體基金會發展的重點;gnu.org声称如今GNU维护者主要出于技术上的兴趣继续发展此内核[3]。實際使用上,多半使用Linux內核作為系統核心。许多Linux作業系統包涵了Linux內核與GNU计划的核心組件和軟體,对于这一类Linux发行版,gnu.org认为应该稱為GNU/Linux。
Remove ads
歷史

GNU操作系统起源於GNU計劃,由理查·斯托曼在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能實驗室發起,希望發展出一套完整的開放原始碼作業系統來取代Unix,計劃中的作業系統,名為GNU。1983年9月27日,理查·斯托曼在 net.unix-wizards 和 net.usoft新聞群組中公布這項計劃。[4][5]。理查德·斯托曼通過使用變化單詞的各種手法來選擇名稱,包括曲目The Gnu。[6](00:45:30)
斯托曼的目標是成立一個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统,他希望電腦用戶是能夠“自由使用”的。因為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 - 大多數人都能自由學習軟件的源代碼,自由地與他人分享的軟件,可自由修改軟件的行為,自由發布的軟件的修改後的版本。這種理念,在1985年3月出版的GNU宣言嶄露無遺。[5]
1984年1月5日,斯托曼正式開始编写軟體,為了防止這些軟體將來可能被主張所有權,影響到自由軟體的發展,他辭去了在實驗室的工作。[7]。理查·斯托曼使用不兼容分時系統 (ITS)[7](一種早期的作業系統,使用汇编语言撰寫,因其所運行的稱爲 PDP-10的電腦系統架構停止發展而變得過時)的經驗,導致了需要一种可移植系統的决定。[6](00:40:52)[8]因此,會議決定,將開發新的系統,並使用 C 和Lisp作為系統編程語言。[9] 且GNU將與UNIX兼容。[10] 當時,UNIX已經是一個流行的專有操作系统。而Unix的設計是模塊化的,所以它可以被逐步分塊的實現。[8]
同年,开发者开始编写GNU Emacs,次年GNU宣言公开发布。1989年,斯托曼發表GNU通用公共授權條款。当时,GNU計劃中的其他部份,如編輯器、編譯器、shell等都已經完成,獨缺作業系統核心。1990年,自由軟體基金會開始正式發展Hurd,作為GNU計畫中的作業系統。根據湯瑪斯·布什內爾的回憶,最早自由軟體基金會使用Trix來開發作業系統,但在1986年放棄這個計畫。在此後,他們原希望以輕量化後的4.4BSD為基礎進行開發。1987年,理查德·斯托曼決定以Mach微内核进行开发,認為可以借此加速作業系統的開發,但因為一直不確定卡内基梅隆大学何時要將核心原始碼釋出,造成計劃延宕三年。他在之後承認這是個錯誤。[來源請求]
許多必要的軟體需要從零寫起,但已存在的第三方組件,如 TeX、X Window System[5]被部分GNU软件包依赖并被认为是完整的GNU操作系统的一部分[來源請求]。[11] 除了上述的第三方組件外,大多數的GNU軟體是由許多志願者,在他們的空閒時間,或由公司、[12] 教育機構和非營利性組織贊助下撰寫。1985年10月,理查·斯托曼建立自由軟體基金會 (FSF)。在1980到1990年代,他們雇用軟體發展工程師去轉寫GNU必須的軟體。[13][14]
1991年,Linux出現。1993年,FreeBSD釋出。所有GNU計劃中,運行於使用者空間的軟體,都可以在Linux或FreeBSD上使用。許多開發者轉向於Linux或FreeBSD。其中,Linux成為常見的GNU計劃軟體運行平台。
由於GNU頗具知名度,有興趣的商家開始促進發展或出售GNU軟件和技術支持。其中最突出的和成功的,是Cygnus Solutions,[12]現在紅帽公司的一部分。
Remove ads
組成
該系統的基本組成包括GNU編譯器套裝(GCC)、GNU的C函式庫(glibc)、以及GNU核心工具組(coreutils)[15],另外也包含GNU除錯器(GDB)、GNU二進制實用程序(binutils)[16],GNU Bash shell[11] 和GNOME桌面環境[17]等。其中GNOME作为一个整体曾是GNU软件包,但是GNOME基金会现今认为GNOME已不是GNU的一部分(見GNOME条目)。据gnu.org的观点,GNU操作系统包含GNU软件包以及第三方的自由软件[3]。開發人員已經将GNU應用程序和工具向Linux内核移植 ,現在也廣泛應用在其它操作系统中,如BSD變體的Solaris,和OS X。[18]
許多GNU程序已經被移植到其他操作系统,包括專有的操作系统实现,如Microsoft Windows[19]和OS X。[20]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科学系在1995年发表的一个研究认为:GNU作为操作系统比他們的專有Unix对应更為可靠。[21]截至2024年7月底,gnu.org记载有459個GNU軟件包(正在维护的有387个)。[22]
Remove ads
GNU 變種
GNU項目的官方核心是GNU Hurd;而在2012年,Linux-libre内核正式成為GNU計畫的一部份,相较于上游的Linux,其开发者使用脚本删除了所有专有组件。[23]
像FreeBSD內核其他核心依然和GNU軟件合作,形成一個工作的作業系統。[24] FSF認為Linux核心,與GNU工具和實用程序使用時,應承認自己為GNU變種,並促進改成 GNU/Linux 的這類系統名稱(導致GNU/Linux命名爭議) 。[25][26][27] GNU工程已認可的Linux發行版,包含gNewSense (已停止开发),Guix System, Trisquel和Parabola GNU/Linux-libre等。[28] 不使用Hurd或Linux作為核心的GNU的其他變種包括Debian GNU/kFreeBSD和Debian GNU/NetBSD。
-
采用Linux-libre内核的Guix System,运行着Xfce桌面环境
商標
-
GNU 30周年紀念商標
-
上色版本
-
粗體版本
GNU的商標是一个牛羚頭,最初版本是Etienne Suvasa所設計;而今比較流行的粗體版本則是Aurelio Heckert所設計[29]。GNU商標出現在GNU的電子文件中,也是自由軟體基金會的元素。
30周年商標是原商標的修正版本,是由自由軟體基金會創作,其目的為慶祝30周年。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