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GeForce 600系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GeForce 600系列[2]是NVIDIA的第十四代GeForce顯示晶片。GeForce 600首次發佈於2011年12月6日,型號是GeForce 610M、GeForce GT 630M、GeForce GT 635M,均為上一代Fermi架構的移動版GPU。真正全新一代Kepler架構的產品於2012年3月22日正式發表,命名為GeForce GTX 680,競爭對手為AMD Radeon HD 7970。在發表的同時NVIDIA宣佈更換沿用6年之久的GeForce Logo,著力於打造全新的GeForce品牌形象。
Remove ads
Remove ads
架構介紹

开普勒架構以约翰内斯·开普勒命名,本身實際基於Fermi設計,核心由費米的流處理器群改為SMX,其中同樣以CUDA核心、升級後的PolyMorph 2.0和Texture Units等組成,而每組CUDA核心的數量大幅增加,如GK104的CUDA核心數量為每組192,上代GF110為每組32個,數量是其6倍。GK104核心以兩組SMX構成一個GPC單元,核心共有四組GPC單元和四組Raster引擎,之間共享有768KB L2緩存,GK104核心內含四組64bit記憶體控制器,共支援256bit記憶體,比上代GF110的384bit低。但GDDR5顯示記憶體的頻率提升,可以彌補有關減少。同時开普勒架構核心支援GPU Boost動態超頻技術,通過PCB內建的晶片與BIOS控制,會根據GPU的TDP與實際運作功耗之間的差異來進行動態超頻。其他的特性還包括採用臺積電28nm製程工藝,支援PCI-E 3.0,支援全新的反鋸齒技術TXAA及垂直同步技術Adaptive VSync。开普勒架構實現了單卡三屏輸出(上一代產品只能以SLI方式進行),通過一個HDMI與兩個DVI進行輸出,同時還可以通過DisplayPort輸出,組成3+1顯示器模式。
Remove ads
相對於以往的Streaming Mulit-processor,新的SMX中CUDA處理器的數量由32個大幅提升為192個[3]。最終結果就是採用較少的控制單元,去控制更多的CUDA核心[4]。事實上,新架構為了提升CUDA處理器的數量而作出的改良,是會降低整個架構的效率。但是,新的驅動程式已開始支援软件预解码,取代過往的硬體條件檢查,晶體管的數量可以減少,但效率依然有所提升。
對手AMD Radeon HD 7000顯示核心,硬性規定16個流處理器為一組,而使一個GCN陣列支援4個線程。而NVIDIA的SIMT方面,线程可以自由分配。即是控制元件會根據負載,而決定一個線程由多少個CUDA核心負責。整個過程是動態的,但也考驗了驅動程式和不同應用對之的優化程度。除了被稱為CUDA核心的流處理器數目有所上升之外,每個SMX中有32個特殊功能单元,用作正弦、余弦等計算。每個SMX中,并行线程调度器亦提升至4個,用作调度CUDA核心。指令分派单元則雙倍提升至8個,用作根據并行线程调度器,將數據分配給不同CUDA核心。载入/存储单元有32個,用作提取緩衝記憶體或顯示記憶體中的數據。纹理单元有32個,用作處理纹理和阴影。
CUDA核心的頻率再不是核心頻率的雙倍,而是相同。NVIDIA聲稱是因應功率而作出改變。但也有意見是因為元件跟不上更高的頻率[5]。
可以突破DirectX 11的限制,每個shader可以讀取得紋理數量,由最多128個提升至可以超過一百万个[6]。現時只支援OpenGL,將來可以透過NVAPI支援DirectX。
每個SMX中的Polymorph Engine只有8個,比GTX580時的16個少。但曲面细分单元的運作頻率和效率都有所提升,所以GTX680對曲面细分性能比GTX580的高。
顯示核心可以動態超頻,提升性能。硬件电路系统會作出監控,確保功率不會超過額定值。
垂直同步更新原意是FPS跟顯示器更新率同步,減少畫面撕裂效果。不過當FPS比較低的時候,開啟垂直同步更新會造成更新率瞬间降低。為了解決問題,NVIDIA引入了自適應垂直同步更新。當遊戲應用低過某個FPS的時候,垂直同步更新將會被關閉。
FXAA用意不是解決锯齿問題,但可以提升圖像品質,效率比傳統的MSAA提升60%。而TXAA是一種全新的,基於硬體的抗锯齿技术。透過GTX680中的HDR處理單元,矫正顏色。
為了追趕對手AMD的Eyefinity技術,GTX680支援四屏显示技術,也可配合自家的3D Vision Surround技術。相比對手,NVIDIA的多屏显示技術不需要使用DisplayPort接口。
首次支援Direct3D 11.1,相較于前代GeForce400/500支援的Direct3D 11,Direct 3D11.1是增量升級。然而實際上GeForce 600對Direct 3D11.1的支援並不完全,有4個Direct3D11.1的硬體特性並沒有予以支援。NVIDIA認為,這些新增的特性完全可透過驅動程式來支援,無需在硬體電路上大做文章。[7]
部分產品介紹
- GeForce GT 640[8] - 2012年4月25日推出OEM版本。OEM版本GT 640擁有3種規格:一種使用上一代的GF116核心,擁有144個CUDA核心,核心時脈720Mhz,採用時脈為1782Mhz的GDDR3顯示記憶體,位寬192位元,容量1.5GB/3GB,TDP為75W;其餘两種使用GK107顯示核心,不同點在於核心時脈和使用的顯示記憶體,一種核心時脈為797Mhz,採用位寬為128位元,時脈為1782Mhz,容量1GB/2GB的DDR3顯示記憶體,其TDP為50W,另一種核心時脈950Mhz,採用位寬為128位元,時脈為5000Mhz,容量1GB/2GB的DDR5顯示記憶體,TDP為70W。[9]2012年6月推出零售版[10]。零售版GT 640擁有2種規格:两種使用GK107顯示核心,不同點在於核心時脈和使用的顯示記憶體,一種核心時脈797Mhz,採用位寬為128位元,時脈為1782Mhz,容量2GB的DDR3顯示記憶體,TDP為50W,另一種核心時脈1046Mhz,採用位寬為64位元,時脈為5000Mhz,容量1GB的DDR5顯示記憶體,TDP為50W。
- GeForce GT 645[11]和GeForce GTX 645[12] - 前者於2012年4月25日推出,供OEM市場,GeForce GTX 560 SE的更名版,晶片代號為GF114-400-A1;在2013年4月22日GT 645被GTX 650的OEM版本:GTX 645所取代,採用規格有所刪減,代號為GK106的顯示核心,576個CUDA核心,核心時脈823MHz,記憶體位寬128位元,容量1GB的GDDR5顯示記憶體。
- GeForce GTX 650[13] - 2012年9月17日發布。採用代號為GK107的顯示核心(GK107-450-A2):384個CUDA核心,核心時脈1058MHz;GDDR5顯示記憶體,容量1GB、位寬128位元;採用單6-Pin輔助供電連接埠。
- GeForce GTX 650 Ti[14]和GeForce GTX 650 Ti Boost[15],前者2012年10月9日發布,採用規格有所刪減,代號為GK106的顯示核心,768個CUDA核心,核心時脈928MHz,128位元位寬的GDDR5顯示記憶體;後者於2013年3月26日發布,採用幾乎相同的核心,但核心時脈升至980MHz,而且使用192位元位寬的GDDR5記憶體控制器,顯示記憶體容量2GB。
- GeForce GTX 660[16][17] - 2012年8月22日發布。OEM版本採用進一步“閹割”的代號為GK104的核心(GK104-200-KD-A2):1152個CUDA核心,核心時脈823MHz~888MHz;零售版是全新的代號為GK106的顯示核心(GK106-400-A1):960個流處理器,核心時脈980MHz;零售版和OEM版本均採用GDDR5顯示記憶體,位寬192位元,但OEM版的記憶體容量為1.5GB或3GB,而零售版的容量則為2GB;OEM版本和零售版的的外接輔助供電均為單6Pin連接埠。
- GeForce GTX 660 Ti[18] - 2012年8月19日正式发布。GeForce GTX 660 Ti采用规格和GeForce GTX 670相同的代號為GK104的核心(GK104-300-KD-A2),1344個CUDA核心,供電設計也和GTX 670一致,依然是雙6Pin供電,記憶體容量一樣是2GB/4GB GDDR5但其位寬降至192位元,公版的PCB也和GTX670一致。[19][20]
- GeForce GTX 670[21] - 2012年5月10日發布。GeForce GTX 670采用規格小幅刪減的代號為GK104的顯示核心(GK104-325-A2),擁有1344個CUDA核心,112个纹理单元,32个ROP光栅单元,核心時脈為900MHz,採用時脈為5000Mhz的GDDR5顯示記憶體,位寬256位元,容量2GB/4GB,採用雙6Pin輔助供電,但公版的PCB則採用緊湊設計,使得公版GTX 670的電路板長度比公版GTX 680的短了1/3。[22]
- GeForce GTX 680[23] - 2012年3月22日推出。採用完整的,代號為GK104的顯示核心(GK104-400)。 GTX 680公版顯示卡採用P2002 PCB,有1536個CUDA核心,核心時脈1006MHz,著色器時脈2012MHz,記憶體時脈6208MHz,容量為2GB,TDP為195W,採用雙6Pin外接輔助供電。在多個媒體評測中效能超過競爭對手AMD的Radeon HD 7970,但仍不敌AMD稍后推出的Radeon HD 7970 GHz Edition。
- GeForce GTX 690[24] - 2012年4月29日推出。在2012年5月1日國際勞動節假期,已經有不少媒體收到了測試樣卡。GeForce GTX 690採用2顆完整的代號為GK104的顯示核心(GK104-355-A2),3072個CUDA核心,核心時脈915MHz,4GB容量的512位元位寬GDDR5顯示記憶體,外接雙8Pin輔助供電。[25][26]2013年,有硬體玩家發現,公版的Geforce GTX 690僅僅更變PCB背板上GPU晶片鄰近的幾顆電阻焊接位上的電阻有無或電阻阻值,即可變成Quadro K5000專業繪圖卡或是Tesla K10運算加速卡。而GTX690也被稱為“戰術核顯卡”。[來源請求][27]
晶片規格
- 1 統一渲染器/流處理器數量 : 紋理映射單元數量 : 渲染輸出單元數量
- 2 GeForce 605是GeForce 510的更名產品。
- 3 GeForce GT 610是GeForce GT 520的更名產品[28]
- 4 GeForce GT 620的OEM版本是GeForce GT 520的更名版本
- 5 GeForce GT 620的零售版本是GeForce GT 530的更名版本[28]
- 6 更新版GeForce GT 630 DDR3版本是GeForce GT 440 DDR3版本的更名版本[28]
- 7 GeForce GT 630 GDDR5版本是GeForce GT 440 GDDR5版本的更名版本
- 8 GeForce GT 640 OEM版本是GeForce GT 545 DDR3版本的更名版本
- 9 GeForce GT 645 OEM版本是GeForce GTX 560 SE的更名版本
- 10 畫素填充率的計算:ROP的數量乘以基準核心時脈速率(時脈單位Hz),單位畫素數每秒(P/s)。
- 11 紋理填充率的計算:TMU的數量乘以基準核心時脈速率(時脈單位Hz),單位紋理數每秒(T/s)。
- 12 GDDR5視訊記憶體的資料傳輸時脈速率是其運作時脈的四倍,DDR3記憶體的則為兩倍。
GeForce 600M系列,是面向筆記型電腦平台的顯示核心。
相關條目
參考鏈接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