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IFVA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ifva(英語:ifva)是一個由香港藝術中心主辦的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每年三月舉行頒獎禮,同時舉辦「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放映及展出入圍作品。比賽目前設有公開組、青少年組、動畫組、媒體藝術組、亞洲新力量組及VR特別獎。除VR特別獎外,各組別設入圍作品十名,並設金獎、銀獎及特別表揚。
ifva多年來培育了不少香港電影及錄像工作者,黃修平、麥曦茵、梁銘佳、黃進等都曾經贏過公開組金獎[1]。賈樟柯於第二屆比賽以《小山回家》奪得金獎,因此遇上余力為和周強,開始長期合作。曾在ifva得獎的中國內地及台灣電影工作者還包括畢贛、魏書鈞、徐漢強、侯季然和沈可尚等。
起源及發展
香港市政局於1992年創辦「香港獨立短片比賽」[2],香港藝術中心亦宣布舉辦獨立錄像比賽。兩年後,為了集中資源,香港藝術中心與香港市政局決定合辦,便於1995年舉行了第一屆ifva比賽[3],是香港歷史最久的短片競賽。英文名稱本為「Independent Short Film and Video Awards」,其後加入媒體藝術組別,易名為「Incubator for Film and Visual Media in Asia」。每屆比賽都有評審會議紀錄可供查閱[4],詳細記錄評審討論獎項的過程。
第一屆比賽分為劇情組、紀錄組、動畫組、實驗組及音樂錄像組,並設跨組別的大獎。第二屆將實驗組改為另類組。第三屆增設青少年組。第五屆開始簡化為公開組、青少年組及動畫組。第八屆加入亞洲新力量組(起初設多個影評人大獎,到第十屆才改為一名大獎,第十六屆改名為金獎)。第十一屆加入單螢幕互動媒體組(第十四屆改為互動媒體組,再於第二十屆改名為媒體藝術組)。第二十八屆增設VR特別獎(只辦了一屆)。
此外,ifva亦舉辦一系列延伸節目,包括2009年起開辦「影像無國界」創意影像計劃,為香港的少數族裔青年免費提供影像教育;亦有舉辦旨在普及影像藝術的「ifva Everywhere 影像嘉年華」、鼓勵創作的「48小時短片製作挑戰賽」、從學術角度出發的「CINEMA 2.0」媒體藝術展覽,以及推廣影像教育的社區和學校巡迴放映等。
Remove ads
宗旨
- 為香港影像創意産業發掘獨立自主新力量;
- 挑戰媒體的可能性,表現創意及美學;
- 促進亞洲地區媒體創作的交流及發展。
暫時停辦
根據2024年9月26日「Wave. 流行文化誌」的報道,香港藝術中心決定暫時停辦ifva。
歷屆金獎得主
Remove ads
Remove ads
第28屆增設VR特別獎,只辦了一屆,得獎作品是陳芯宜導演的《無法離開的人》。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