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JAK抑制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JAK抑制剂(英語:Janus kinase inhibitor)能够抑制JAK激酶,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对于肿瘤、免疫、炎症、血液系统疾病、新冠感染等在内的多种疾病具有巨大的治疗潜力[1]。
2011年11月,Incyte与诺华联合开发的JAK1/2抑制剂芦可替尼获FDA批准上市,成为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JAK抑制剂[2][3]。2022年,JAK抑制剂市场规模已超93.6亿美元[1]。全球有超150款JAK抑制剂同步在研[1]。截至2024年7月[update],全球共有12款JAK抑制剂成功获批上市[4]。
划代与警告
JAK抑制剂以其对JAK激酶家族是广谱性的抑制还是有选择性的抑制而划分为两代[1],分别为泛JAK抑制剂(第一代)及特异性JAK1抑制剂(第二代)[5]。
第一代抑制剂以JAK蛋白上的酪氨酸激酶结构域为目标,是ATP竞争性化合物,对JAK家族成员都产生抑制效果,在治疗炎症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方面有良好的疗效[4]。但另一方面,由于JAK家族介导多种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不同的受体与不同的JAK相关,广谱抑制JAK家族则会带来多种副作用,如:感染、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淋巴细胞减少症、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穿孔、高脂血症等[4]。第一代非选择性JAK抑制剂包括芦可替尼、托法替布、巴瑞替尼 、吉瑞替尼、迪高替尼等[4];第一代泛JAK抑制剂的安全性问题很大程度归因于其对各个JAK亚型靶点的广谱结合,如JAK2的错误抑制可导致血小板减少和贫血、JAK3的错误抑制可引发免疫缺陷及感染[4]。
第二代JAK抑制剂可以选择性地抑制JAK家族成员、抑制特定与疾病相关信号通路,使得安全性提高[4]。第二代JAK抑制剂大多也具有ATP竞争性[4]。第二代选择性JAK抑制剂包括艾伯维的烏帕替尼、百时美施贵宝的菲卓替尼、吉利德的非戈替尼等[4]。
Remove ads
第一代泛JAK1抑制剂托法替布在美国上市后,因发现存在肺部血栓和死亡等副作用风险,于2019年2月[6]和7月[7]被FDA要求黑框警告。2021年9月,FDA宣布托法替布在高、低剂量下均存在严重副作用,并认为烏帕替尼和巴瑞替尼的机理类似托法替布,判定在其取得充分的安全性数据前,同样给予黑框警告[8]。至此,尽管目前大部分JAK1抑制剂并未在临床中暴露严重的安全性问题,但均具有心血管风险、肿瘤、血栓和死亡等方面的黑框警告[4][9]。
获批产品
Remove ads
参考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