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t

重視記憶體安全性與並行處理的程式語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ust

Rust是由Mozilla[11]主导开发的通用编译型编程语言。设计准则为“安全、并发、实用”[12][13],支持函数式並行式过程式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式設計风格。

事实速览 编程范型, 設計者 ...
Rust
Thumb
编程范型編譯語言並行计算
函数式指令式
物件導向结构化
設計者Graydon Hoare
實作者Mozilla
发行时间2010年
当前版本
  • 1.86.0(2025年4月3日;穩定版本)[1]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型態系統靜態類型強型別
類型推論結構類型英语Structural type system
操作系统LinuxmacOSWindows
FreeBSDAndroidiOS[2]
許可證Apache许可证2.0及MIT許可證[3]
文件扩展名.rs、.rlib
網站rust-lang.org
受影响于
Alef英语Alef (programming language)[4]C#[4]C++[4]Cyclone英语Cyclone (programming language)[4][5]
Erlang[4]Haskell[4]Hermes英语Hermes (programming language)[4]Limbo[4]
Newsqueak[4]NIL英语NIL (programming language)[4]OCaml[4]Ruby[4]
Scheme[4]Standard ML[4]Swift[4][6]
影響語言
C# 7[7]Elm[8]Idris[9]Swift[10]Carbon
关闭

Rust語言原本是Mozilla員工Graydon Hoare的個人專案,而Mozilla於2009年開始贊助這個專案 [14],並且在2010年首次公開[15]。也在同一年,其編譯器原始碼開始由原本的OCaml語言轉移到用Rust語言,進行自我編譯工作,稱做「rustc」[16],並於2011年實際完成[17]。這個可自我編譯的編譯器在架構上採用了LLVM做為它的後端。

第一個有版本號的Rust編譯器於2012年1月釋出[18]。Rust 1.0是第一個穩定版本,於2015年5月15日釋出[19]

Rust在完全公開的情況下開發,並且相當歡迎社区的回饋。在1.0穩定版之前,語言設計也因為透過撰寫Servo網頁瀏覽器排版引擎和rustc編譯器本身,而有進一步的改善。它雖然由Mozilla資助,但其實是一個共有專案,有很大部分的程式碼是來自於社区的貢獻者[20]

設計

Rust的設計目標之一,是要使設計大型的網際網路客户端伺服器的任務變得更容易[21]。因此更加強調安全性、記憶體配置、以及並行處理等方面的特性。

性能

在效能上,具有額外安全保證的代碼會比C++慢一些,例如Rust对数组进行操作时会進行边界检查(尽管可以通过一些方式[22]绕过[23]),而C++则不会,但是如果等價的C++代碼作手工检查,則兩者效能上是相似的[24]

编译报错

比起C/C++,Rust编译器的对于代码中错误的提示更清晰明瞭,开发者可根据提示轻松地修复代码中的错误。

編譯速度

由於其編譯器會做出額外的安全檢查,Rust的編譯速度有時低於C/C++。

语法

Rust的語法設計,與C語言C++相當相似,區塊(block)使用大括號隔開,控制流程的關鍵字如ifelsewhile等等。在保持相似性的同時,Rust也加進了新的關鍵字,如用於模式匹配match(與switch相似)則是使用C/C++系統程式語言的人會相對陌生的概念。儘管在語法上相似,Rust的語義(semantic)和C/C++非常不同。

内存安全

為了提供内存安全,它的設計不允許空指標懸空指標[25][26]。指針只能透過固定的初始化形態來建構,而所有這些形態都要求它們的輸入已經分析過了[27]。Rust有一個檢查指標生命期間和指標凍結的系統,可以用來預防在C++中許多的型別錯誤,甚至是用了智能指针功能之後會發生的型別錯誤。

所有权

Rust设计了一个所有权系统,其中所有值都有一个唯一的所有者,并且值的作用域与所有者的作用域相同。值可以通过不可变引用(&T)、可变引用(&mut T)或者通过值本身(T)传递。任何时候,一个变量都可以有多个不可变引用或一个可变引用,这实际上是一个显式的读写锁。Rust编译器在编译时强制执行这些规则,并检查所有引用是否有效。[28][29]

内存管理

早期的Rust雖然有垃圾回收系統,但非如Java.NET平台的全自動垃圾回收。Rust 1.0已不再使用垃圾回收器,而是全面改用基于引用计数的智能指针来管理内存。

类型与多态

它的型別系統直接地模仿了Haskell語言的类型类概念,並把它稱作「traits」,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種特设多态。Rust的作法是透過在宣告型別變數(type variable)的時候,在上面加上限制條件。至於Haskell的高階型別變數(Higher-kinded polymorphism)則還未支援。

型別推導也是Rust提供的特性之一,使用let語法宣告的變數可以不用宣告型別,亦不需要初始值來推斷型別。但如果在稍後的程式中從未指派任何值到該變數,編譯器會發出編譯時(compile time)錯誤[30]。函數可以使用泛型化參數(generics),但是必須綁定Trait。不能使用方法或運算子而不声明它們的型別,每一項都必確明確定義。

Rust的物件系統是基於三樣東西之上的,即實作(implementation)、Trait以及結構化資料(如struct)。實作的角色類似提供Class關鍵字的程式語言所代表的意義,並使用impl關鍵字。繼承和多型則通过Trait實現,它們使得方法(method)可以在實作中被定義。結構化資料用來定義欄位。實作和(trait)都無法定義欄位,並且只有(trait)可以提供繼承,藉以躲避C++的「鑽石繼承問題」(菱型缺陷)。

历史

2006年,Rust作为Graydon Hoare的个人项目首次出现。

2009年,Graydon Hoare成为Mozilla雇员[14]

2010年,Rust首次作为Mozilla官方项目出现[15]。同年,Rust开始从初始编译(由OCaml写成)转变为自编译[16]

2011年,Rust成功的完成了移植[17]。Rust的自编译器采用LLVM作为其编译后端。

2012年1月20日,第一个有版本号的预览版Rust编译器发布[18]

2013年4月4日,Mozilla基金會宣布將與三星集團合作開發瀏覽器排版引擎Servo,此引擎将由Rust來實作[31]

2015年5月16日,Rust 1.0.0发布[32]

2020年3月27日,Rust核心团队成员Steve Klabnik在官方博客发表了一篇名为《Goodbye, docs team》的文章,叙述了Rust文档的现状[33]

2021年2月8日,AWS華為Google微軟以及Mozilla宣布成立Rust基金會[34][35],并承诺在两年时间里每年投入不少于 100 万美元的预算,以用于 Rust 项目的开发、维护和推广[36]

2022年9月19日,Linux初始開發者 Linus Torvalds 表示在Linux核心6.1版中會有對Rust的初步支援[37]

2023年4月6日,Rust基金会发布了新商标政策草案,修订了关于如何使用Rust标志和名称的规则,导致了Rust用户社区的负面反应和抗议。[38]

生态系统

除了编译器和标准库,Rust生态系统还包括用于软件开发的额外组件。官方推荐使用Rustup,一个Rust工具链安装程序来管理这些组件。

Cargo

Cargo是Rust的软件包管理器,用来下载和构建依赖关系。Cargo还充当了Clippy和其他Rust组件的封装器。它要求项目遵循一定的目录结构。[39]

Cargo.toml文件指定了项目所需的依赖和版本要求,告诉Cargo哪些版本的依赖关系与该包兼容。Cargo默认从crates.io中获取依赖,但Git仓库和本地文件系统中的包也可以作为依赖。[40]

集成开发环境支持

rust-analyzer 是一系列工具,可以通过语言服务器协议集成开发环境(IDE)和文本编辑器提供有关某一Rust项目的信息。利用它,开发者可以在编辑Rust代码时使用自动完成和编译错误显示等功能。[41]

代码示例

下面的代码在Rust 1.3中测试通过。

Hello World

fn main() {
    println!("Hello, World!");
}

如果不想使输出包含换行符(\n),可以使用print!巨集代替println!巨集。

階乘

下面是三個不同版本的階乘函數,分別以遞迴迴圈迭代器的方法寫成:

// 這個函數的if-else語句中展示了Rust中可選的隱式返回值,可用於寫出更像函數式程式設計風格的代碼
// 與C++和其他類似的語言不同,Rust中的if-else結構不是語句而是運算式,有返回值
fn recursive_factorial(n: u32) -> u32 {
    if n <= 1 {
        1
    } else {
        n * recursive_factorial(n - 1)
    }
}

fn iterative_factorial(n: u32) -> u32 {
    // 變數用`let`定義,`mut`關鍵字使得變數可以變化
    let mut i = 1u32;
    let mut result = 1u32;
    while i <= n {
        result *= i;
        i += 1;
    }
    result // 顯式返回值,與上一個函數不同
}

fn iterator_factorial(n: u32) -> u32 {
    // 迭代器有多種用於變換的函數
    // |accum, x| 定義了一個匿名函數
    // 內聯展開等最佳化方法會消去區間和fold,使本函數的運行效率和上一個函數相近
    (1..n + 1).fold(1, |accum, x| accum * x)
}

fn main() {
    println!("Recursive result: {}", recursive_factorial(10));
    println!("Iterative result: {}", iterative_factorial(10));
    println!("Iterator result: {}", iterator_factorial(10));
}

一個簡單的Rust並行計算例子:

use std::thread;

// 這個函數將創建十個同時並行的執行緒
// 若要驗證這一點,可多次運行這個程式,觀察各執行緒輸出順序的隨機性
fn main() {
    // 這個字串是不可變的,因此可以安全地同時被多個執行緒訪問
    let greeting = "Hello";

    let mut threads = Vec::new();
    // `for`迴圈可用於任何實現了`iterator`特性的類型
    for num in 0..10 {
        threads.push(thread::spawn(move || {
            // `println!`是一個可以靜態檢查格式字串類型的巨集
            // Rust的巨集是基於結構的(如同Scheme)而不是基於文本的(如同C)
            println!("{} from thread number {}", greeting, num);
        }));
    }

    // 收集所有執行緒,保證它們在程式退出前全部結束
    for thread in threads {
        thread.join().unwrap();
    }
}

參考資料

参閱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