鬿 U+9B3F, 鬿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9B3F ← 鬾[U+9B3E]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魀 →[U+9B40] 跨語言 漢字 鬿(鬼部+4畫,共14畫,倉頡碼:竹戈竹一中(HIHML),四角號碼:22212,部件組合:⿺鬼斤) 來源 康熙字典:第1461页第4字 大漢和辭典:第45779字 大字源:第1994页第15字 漢語大字典(第一版):第7卷第4429页第3字 辭海:第1522頁第4行第3字 Unihan:U+9B3F 漢語 更多信息 正體/繁體, 簡體 # ... 正體/繁體 鬿 簡體 # 鬿 关闭 詞源1 發音 官話 (拼音):qí (qi2) (注音):ㄑㄧˊ 粵語 (粵拼):kei4 官話 (現代標準漢語)+ 拼音:qí 注音:ㄑㄧˊ 通用拼音:cí 威妥瑪拼音:chʻi2 耶魯官話拼音:chí 國語羅馬字:chyi 西里爾字母轉寫:ци (ci) 漢語國際音標 (幫助):/t͡ɕʰi³⁵/ 粵語 (標準粵語,廣州–香港話) 粵拼:kei4 耶魯粵拼:kèih 廣州話拼音:kei4 廣東拼音:kéi4 國際音標 (幫助):/kʰei̯²¹/ 釋義 鬿 古星名,即北斗九星 詞源2 關於「鬿」的發音和釋義,請見「魁」。(此字是「魁」的異體字。)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