𠬝 U+20B1D, 𠬝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20B1D ← 𠬜[U+20B1C]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展區B 𠬞 →[U+20B1E] 跨語言 漢字 𠬝(又部+2畫,共4畫,部件組合:⿸卩又) 派生漢字 服、叝、𦨕、𨈞、𨋁、𬨃、報(报)、𡙈、𤵓、𮤑、𨶔、𮤝 赧(僅適用於中國大陸、香港、臺灣、越南標準,因為日本、韓國標準中右側的字符是㞋) 參考資料 康熙字典:第165页第16字 漢語大字典(第一版):第1卷第391页第2字 宋本廣韻:第492页第12字 Unihan:U+20B1D 漢語 字源 更多信息 古代字體(𠬝), 商 ... 古代字體(𠬝) 商 西周 《六書通》(明·閔齊伋) 甲骨文 金文 傳抄古文字 关闭 會意漢字 :卩 (“跪著的人”) + 又 (“手”) :以手捕人(捕獲的敵人),有降伏、制服之義。 釋義 關於「𠬝」的發音和釋義,請見「服」。(此字是「服」的古字。) 參考資料 “𠬝”,漢語多功能字庫 (Multi-function Chinese Character Database)[1],香港中文大學,2014–年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