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历史学家(1900-1966)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向達(1900年2月19日—1966年11月24日),字覺明,號覺明居士、別署方回、佛陀耶舍,男,土家族,湖南漵浦人。中國現代歷史學家、敦煌學家、中外交通史家,版本目錄學家,翻譯家。[1]
1900年2月19日生於湖南漵浦縣,當地向姓為土家族人,與湘西北土家族向姓兩地同源[2]。1911年入湖南漵浦縣麻陽水漵府小學堂學習。1915年入長沙明德中學學習。1919年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就讀於化學系。1920年轉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文史地部,專攻歷史學。1924年畢業於國立東南大學(1921年南高改建為東南大學)歷史系。
1925年至1930年,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編輯。期間翻譯出版《世界史綱》、斯坦因的《西域考古記》、《黑水獲古記略》、《敦煌獲書記》和勒柯克的《高昌考古記》。
1928年秋冬之際在南京國學圖書館任採訪部主任半年。1930年任北平圖書館編纂委員會委員、寫經組組長。1934年兼任北京大學歷史系講師半年因出國辭去。1934年8月被北平圖書館作為交流研究員派往英、法、德三國著名圖書館研究流失海外的中文古典典籍。
1935年在英國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整理中文史籍,抄錄《指南正法》、《順風相送》等中國古籍。1936年到倫敦大英博物館研究所藏敦煌寫卷,著《倫敦所藏敦煌卷子經眼目錄》;又到意大利梵蒂岡圖書館抄錄來華天主教傳教士資料。1937年到德國柏林研究普魯士科學院所藏中國國西北地區的壁畫和寫卷。1938年到巴黎法國國立圖書館研究由伯希和掠去的敦煌寫卷。8月自法國回國,取道香港,越南,昆明,貴陽。10月回到湖南漵浦老家。
1939年3月離開湖南漵浦老家,至廣西宜山在浙江大學任教半年。9月去昆明任西南聯合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北大文科研究所導師。1942年-1944年任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北京大學聯合組成的西北史地考察團考古組組長兩次赴敦煌考察。期間用「方回」署名在重慶大公報1942.12.27日28日30日連載發表《論敦煌千佛洞的管理研究以及其他連帶的幾個問題》。
1945年冬回到昆明任西南聯大歷史系教授。1946年9月北京大學復校回到北京,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1947年7月北大休假,到中央博物院(現南京博物院)工作,並在中大歷史系兼課。1948年暑假回到北京大學。
1948年2月代表中央博物院至台灣籌備展覽。1948年7月-1949年2月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1949年2月北京被中共佔領後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原圖書館館長毛子水離開北京後受臨時「校務委員會」委託代管北京大學圖書館。解放軍進城後北大接受軍管,始任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到1957年被免職。
1951年3月參加第一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到朝鮮慰問志願軍。回國後6月參加「赴朝慰問團宣講團」赴西北宣傳志願軍事跡,順帶考察了新疆多處古蹟。10月回到北大。
1954年,中國史學會公佈第一屆理事會名單,郭沫若擔任主席,吳玉章、范文瀾擔任副主席,他擔任理事[3][4][5]。史學會成立後,即着手編輯《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由徐特立、范文瀾、翦伯贊、陳垣、鄭振鐸、向達、胡繩、呂振羽、華崗、邵循正、白壽彝為總編輯委員[6][7]。同年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二所副所長。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人大代表。
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被劃為「大右派」。解除一切職務,一級教授降為二級教授。1958年-1960年主持《中外交通史籍從刊》。1959年摘去「右派」的帽子。1964年南下廣州中山大學唔陳寅恪並發表《敦煌學六十年》的講演。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遭受迫害。1966年11月24日在北京阜外醫院因病逝世。
1978年11月20日向達同志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1980年獲得平反。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