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發音: /ˈwf/[1][2][3]),又稱「無線網路」,是Wi-Fi聯盟商標,一個基於IEEE 802.11標準的無線區域網路技術。「Wi-Fi」常寫作「WiFi」或「Wifi」,但是這些寫法並沒有被Wi-Fi聯盟認可。

Quick Facts 規範發布, 相容的硬體 ...
Wi-Fi
A round black-and-white yin-yang logo stating 'Wi-Fi Alliance'
規範發布1997年9月21日,​26年前​(1997-09-21
相容的硬體電視印表機個人電腦
電子遊戲機智慧型裝置英語Smart device
智慧型手機閉路電視
Close

Wi-Fi產品經由Wi-Fi聯盟的一家獨立授權測試實驗室進行嚴格測試,產品成功通過測試後,授予製造商或銷售商使用Wi-Fi標誌、Wi-Fi CERTIFIED標誌和相關商標,Wi-Fi聯盟使用術語「Wi-Fi CERTIFIED」來稱呼這類通過認證的產品。認證(Certification)意味著產品與在相同頻段內執行的其他Wi-Fi CERTIFIED裝置具有互操作性。 [4]

由來

Wi-Fi這個術語經常被誤以為是指無線傳真Wireless Fidelity[5],類似歷史悠久的音響裝置分類:高傳真(1930年開始採用)或Hi-Fi(1950年開始採用)。即便是Wi-Fi聯盟本身也經常在新聞稿和檔案中使用「Wireless Fidelity」這個詞,Wi-Fi還出現在ITAA英語ITAA的一個論文中。事實上,Wi-Fi一詞是沒有任何意義,也沒有全寫的。[5]

1999年,幾家富有遠見的公司聯合起來組成了一個全球性非營利性協會——無線乙太網路相容性聯盟(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 WECA),其目標是使用一種新的無線網路技術,無論品牌如何,都能帶來最佳的使用者體驗。在2000年,該小組採用術語「Wi-Fi」作為其技術工作的專有名稱,並宣布了正式名稱:Wi-Fi Alliance。 [6]

歷史

1971年
  • 夏威夷大學建立了無線分組資料網路ALOHAnet,該網路以UHF(超高頻)無線電波執行。 [7] [8] [9]
1985年
1988年
  • NCR開始基於直接序列擴頻的WLAN產品開發。 [8]
1990年
  • 成立IEEE 802.11工作群組。 [8]
  • NCR發布915 MHz的WaveLAN,提供2 Mbps速率。 [8] [10]
1991年
  • WLAN標準要求在IEEE 802.11工作群組中達成一致。 [8]
  • 歐洲研究委員會(ERC)將2.4 GHz ISM頻段分配給WLAN使用。 [8]
1993年
  • AT&T發布2.4 GHz的WaveLAN,提供2 Mbps速率。 [8]
  • IEEE 802.11從NCR,Symbol Technologies和Xircom的提案中選擇了MAC協定的基礎。 [8]
  • AT&T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完成了WaveLAN的首次大規模安裝。 [10] [11]
1994年
  • 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卡內基梅隆大學的Alex Hills博士於1993年構思的無線研究計劃「Wireless Andrew」開始實施,最初覆蓋了校園內的7座建築物, 後來擴充到了校園中所有的學術和行政大樓。 [10] [11]
1995年
  • Wayport首次部署「熱點(hotspots)」。 [8]
1997年
  • IEEE 802.11標準的第一個版本IEEE 802.11-1997發布,提供最高2 Mbps的連結速度。 [9] [10] [12]
1999年
  • 六家技術公司成立了無線乙太網路相容性聯盟(WECA),致力於通用相容性和優質使用者體驗。 [7] [9] [12] [13]
1999年-2000年
  • IEEE 802.11的第一個修訂版IEEE 802.11-1999於1999年8月10日發布,並成為ISO標準ISO/IEC 8802–11:1999。[8]兩個修正案IEEE 802.11a-1999於1999年12月30日正式發布,IEEE 802.11b-1999於2000年1月20日發布。[14]802.11b在2.4GHz頻段上提供最高11 Mbps的連結速度,取得了市場成功。802.11a將正交頻分復用(OFDM)引入802.11,使用5GHz頻段提供最高54 Mbps的速率,但由於工作頻段不同,新裝置想要利用802.11a提供的高速率又要與龐大的802.11b裝置基礎保持向下相容性會增加成本,且在1999年-2000年期間,美國非軍事使用的5 GHz頻段僅限於部分信道,故而802.11a未能流行開來。 [9] [12]
2000年
  • 無線乙太網路相容性聯盟(WECA)更名Wi-Fi聯盟(Wi-Fi Alliance,縮寫WFA),並引入術語「Wi-Fi」。第一款Wi-Fi CERTIFIED產品發布。 [7] [13]
2003年
  • IEEE 802.11g-2003修正案發布,將正交頻分復用(OFDM)應用到2.4GHz頻段上,提供最高54 Mbps的速率,並與802.11b保持向下相容性和互操作性,802.11g在市場上取得了成功。Broadcom在IEEE 802.11g修正案發布之前發布了基於802.11g標準草案的晶片,為後來行業參與者基於標準草案搶先發布產品進入市場的行為開創了先例。 [7] [12]
  • 世界無線電大會在5GHz頻段為無線接入系統分配了額外的455 MHz頻譜。 [7] [8]
  • 為應對Wi-Fi網路暴露出來的安全性問題,Wi-Fi聯盟基於IEEE 802.11i標準草案推出Wi-Fi Protected Access(WPA)認證作為過渡。 [12] [15]
2004年
  • IEEE 802.11i-2004修正案發布,Wi-Fi聯盟開啟Wi-Fi CERTIFIED WPA2認證以增強Wi-Fi安全性。 [12] [13] [15]
  • Wi-Fi聯盟基於IEEE 802.11e標準草案推出Wi-Fi CERTIFIED WMM認證,在Wi‑Fi網路中增加了服務品質(QoS)功能。 [12] [16]
2005年
  • IEEE 802.11e-2005修正案發布,為802.11帶了服務品質(QoS)增強功能,Wi-Fi聯盟推出Wi-Fi CERTIFIED WMM-Power Save認證,用以改善行動裝置的電池壽命並提高通過Wi-Fi網路傳輸語音呼叫的效率。 [12] [16]
  • 「Wi-Fi」被韋氏大學詞典(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收錄。 [9] [13]
2007年
  • 鑑於2005年至2006年期間市場參與者搶先推出所謂「pre-n」或「draft-n」產品,IEEE採取非常規措施將2007年初形成的IEEE 802.11n草案D2.0公開發布,Wi-Fi聯盟基於草案D2.0在2007年6月開啟Wi-Fi CERTIFIED 802.11n draft 2.0認證計劃,以確保在802.11n標準獲批之前發布的產品具有互操作性。 [7] [12] [13] [17] [18]
2009年
  • IEEE 802.11n-2009修正案發布,為802.11引入MIMO技術,該技術允許更多的天線建立更多的資料流,最大傳輸速率可達600 Mbps。 Wi-Fi聯盟開啟Wi-Fi CERTIFIED n認證計劃,更新了Wi-Fi CERTIFIED n標誌,以Wi-Fi CERTIFIED標誌左邊字母的變化表明與802.11 a/b/g產品的向下相容性。 [9] [12] [13] [18] [19]
2013年
  • Wi-Fi CERTIFIED ac認證打破了1G速率障礙。 [9] [13]
2018年
  • Wi-Fi聯盟引入Wi-Fi 6,Wi-Fi 5和Wi-Fi 4行業命名。 WPA3繼續Wi-Fi安全演進。 [13] [15]
2019年
  • Wi-Fi CERTIFIED 6開創了Wi-Fi新時代。 [9] [13]

世代

用途

優勢和挑戰

技術簡述

運作原理

讀音爭議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