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生產總值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國內生產總值(英語:gross domestic product,縮寫:GDP)亦稱國內生產毛額或本地生產總值,是一定辰光裏向(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區域裏向個經濟活動中所生產出之全部最終成果(產品和勞務)個市場價值(market value)。國內生產總值是國民經濟核算個核心指標,在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搭發展水平亦有相當重要性。[2]佢搭國民生產總值弗同之處嚜,國內生產總值弗擔國與國之間個收入轉移計算在內,即國內生產總值計算個是一個地區內生產個產品價值,而國民生產總值嚜計算一個地區實際獲得個生產性收入。再簡單個來話本地生產總值是屬地主義,GNP是屬人主義;舉例來講,無論臺灣、香港、韓國、美國等廠商在中國大陸生產個最終財貨,儕包括在中國大陸個本地生產總值裏向,昰隻數值亦包括移住勞工個薪資在內。

計算公式

> $64,000 $32,000 – 64,000 $16,000 – 32,000 $8,000 – 16,000 $4,000 – 8,000 | $2,000 – 4,000 $1,000 – 2,000 $500 – 1,000 < $500 沒有數據 |
生產面
又稱最終產出法,先擔社會一至三級產業加以區分後,再把各產業個增加產值相加。[4]
- 本地生產總值 = 第一產業產值 + 第二產業產值 + 第三產業產值
當中第一產業包括農業、漁業等提取天然資源個經濟活動,第二產業包括紡織業、重工業等擔天然資源轉換成製成品或半製成品個經濟活動,第三產業嚜包括商業、金融保險、零售業等提供服務個經濟活動。
該方法得出個本地生產總值乃按要素成本計算,若加上間接稅,再扣脫補貼,擔得到按市價計算個本地生產總值。
分配面
又稱所得面法,利用各種生產要素個收入總和來估計。
- GDP = W + R + I + π
當中 W = 工資,R = 地租,I = 利息,π = 利潤
此方法得出個本地生產總值同樣按要素成本計算,若加上間接稅,再扣脫補貼,將得到按市價計算個本地生產總值。
以此方法計算個本地生產總值,又稱爲本地總收入。
個人面
- GDP = c + s + t
當中 c = 消費,s = 儲蓄,t = 稅
支出面
又稱最終用途衡量法,從最終產品購買者個支出面來估計。
- GDP = C + I + G + (X - M)
當中C = 私人消費開支,I = 投資總額, G = 政府消費開支,X = 出口總值,M = 進口總值
由於出口總值減脫進口總值等於淨出口(NX),所以公式可表示成:
- GDP = C + I + G + NX
本地生產總值要計算出口是因爲本地公司所生產個物品弗一定全部反映在本地私人消費(C)和政府開支(G)中,出口物品或服務也是以本地爲基地個公司個生產所得,應計算在本地生產總值內。而進口成份要減脫因爲本地消費或投資當中或有進口物品或服務,而昰眼開支儕非本地生產所得。
此方法得出個本地生產總值乃按市價計算,若加上補貼,再扣脫間接稅,將得到按要素成本計算個本地生產總值。
Remove ads
計算方式
由於本地生產總值反映個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個經濟中所生產出個全部最終產品搭勞務個價值,而物價水平是弗斷變化個。名目本地生產總值是指以現行市場價格計算個既定時期國內總產品搭服務個價格總和。名目本地生產總值包含了物價水平個因素,所以假使我伲現在個物價水平上漲仔一倍,葛末名目本地生產總值也就上漲了一倍。所以名目本地生產總值有得交關大個弗確定性,尤其是通貨膨脹嚴重個辰光。葛末我伲引入仔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昰個概念。
經濟學丄個實質本地生產總值並弗是捨棄脫物價個變化因素,而是使用了基準年個價格水平。舉例來講,2011年個名目本地生產總值是使用2011年個物價計算出個,而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是用仔2000年個物價計算出來個(假設以2000年為基準年)。
各國比較
弗同國家間個國內生產總值比較需要轉換各國貨幣,轉換方式主要有得兩種:
- 使用各國貨幣個國際匯率轉換;
- 根據各國貨幣與一選定標準(一般爲美元)個購買力平價。
通過兩種方式得到個各國國內生產總值排名會有得交關大個弗同(見下),因爲如果使用國際匯率,就會由於發展中國家個貨幣在國際市場過弱,而低估國內消費者與生產商個購買力50~60%;但是如果使用購買力平價,則又無法精確計算該國在國際市場丄個產品與服務。
國內生產總值分爲名目國內生產總值與實質國內生產總值。其中,名目國內生產總值是以現行價格水平計算個國內生產總值個值,弗罷包含仔當期產量個資訊也包含了當期該國個價格水平資訊。實質國內生產總值是以基準點價格水平計算個國內生產總值個值。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用名目國內生產總值與實質國內生產總值比率計算個物價水平衡量指標。
目前共有3個組織分別對世界各國國內生產總值進行統計比較,分別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搭美國中央情報局(包含在其出版個《世界概況》裏向)。
各國本地生產總值總量
- 各國國內生產總值列表 (國際匯率)
- 各國國內生產總值列表 (購買力平價)
各國人均本地生產總值
- 各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列表 (國際匯率)
- 各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列表 (購買力平價)
- 歷年各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列表
- 各國人均國內GNI列表 (購買力平價)
參見
- 綠色GDP
- 國民收入
- 世界各地區歷史上個國內生產總值列表 (購買力平價)
- 國民生產總值(GNP)
- 宏觀經濟學
- 無條件基本收入
- 軍事凱因斯主義
- 主權國家個外部資產清單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