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多爾袞(1612-1650),滿洲愛新覺羅氏,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個同父異母阿弟,娘是為努爾哈赤大妃阿巴亥,同母兄英親王阿濟格,同母弟豫親王多鐸。初稱台吉。1626年封貝勒,後因戰功封「和碩睿親王」。
伊擔當順治攝政個辰光,明帝國被李自成滅脫,伊趁機發動清軍入關,並且拿首都從盛京遷到北京。拿東亞大陸確立清朝個統治地位。現在故宮東面南池子大街西面個普度寺,老早就是多爾袞來勒北京城個宅邸。
評價
多爾袞是滿洲帝國征服東亞大陸個決定性人物,但帝國文人對伊個評價並弗是老高,伊拉認為,伊有「六大弊政」[1],薙髮、易服、圈地、占房(侵占房舍)、投充(搶掠漢人為奴隸)、逋逃(逃人法),延續時間最長的,是逃人法。順治七年六月,廣西巡撫郭肇基等人因為「擅帶逃人五十三名」,畀處死[2]。順治十年,天降大雨,「直隸被水諸處,萬民流離,扶老攜幼,就食山東。但逃人法嚴,不敢收留,流民啼號轉徙」[3]。
屠江南
多爾袞血洗江南,指示揚州十日、嘉定三屠[4],對吳越人犯下邪氣大個罪行。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