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
究六合之象,察天體之學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天文學,格致之學也。究六合之象、察天體之學也。究星之佈、行、位、態、構、性、始、終,亦論寰宇之象,猶超新星、伽瑪射線暴、背景輻射者,格致之本也。又,宇宙學,類於天文者,窮極宇宙之理也。

蓋物理、化學者,實驗而論之;天文學者,觀測而知也。古之曆法,制以天文也。
二十世紀,分觀測、理論天文二支。觀測者,觀星而知訊也,又析以格致之律。理論者,以電腦籌算,以述星象也。蓋二域互補,理論者,釋之以測,觀測者,證之以理。
今,多有好者,觀天而得重察也。好天文者日多,而殊為有功,多乎察暫穩之象也。
史
觀天測文,上古已有之。其史記迄今幾千年矣。埃及、巴比倫、古希臘、中國、印度、波斯、瑪雅諸地皆有究之。顧炎武《日知錄》云:「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農夫之辭也;三星在戶,婦人之語也;月離於畢,戍卒之作也;龍尾伏辰,兒童之謠也」[一]。昔者文明,皆以天文為重。古人目日、月、星而悉時曉向,又制以曆以助農,此天體測量之始也。占星者生,以星動料凶吉,測災禍、斷王寇、臆天命也。
二世紀,古希臘托勒密倡地心說,以地為心,萬星皆繞之。後爲教會所取,而衆信之千年有奇。十六世紀,波人哥白尼倡日心說。越十年,義人伽利略證之,並觀天以望遠鏡,得察日之黑子、太陰之貌、行星之盈虧,乃至歲星四衛。英人牛頓律通攝力,創經典力學,天體力學遂生,以昔者究幾何運動,進而察其作用、動之故矣。十九世紀半,始有攝天、分光之技,得以察其性、成、動態、演化律矣,天體物理學遂生。

二戰畢,始以電波望天,不復限以可見光也,背景輻射、脈衝星、類星體、星際官品者,時「天文四察」也[二]。
科技日新,空間天文學興,能觀天於大氣之外,以收諸類輻射。鏡者日良,所得益增,新象新星愈為多見。
Remove ads
究法
天文學者,以察為本也。所測之標者甚遠,尺大而時長,更有若高溫、高密度、強磁場之絕境,難以擬之。天文者,以論釋象,而又察之,有誤者正之,或以新論替之。大氣者,常阻電磁波矣,故以氣球、火箭、衛星、太空船者助究之,使全譜皆能究也。
域
天文者,究之天體也。學問日長,所測之界日廣。
細可究行星之大小:蓋有行星、衛星、小天體猶小行星、彗星、流星、行星際質者。能徑測者獨太陽系矣。然類太陽系者,宇宙多有之。
大者目之星系:天河者,眾百億星者也,乃為常有旋渦星系,河外星系諸多,眾者群、團、極團也。
至大者究宇宙之尺:極團之上,或有曰總星系者,所目至極也,徑百億光年矣。
迢迢天體,光抵坤輿歷時。十億光年之外者,貌十億年前也,顯其本態,映其演化。故所測天象,可尋演化之絡,以得演化之論也。
寰宇始末,格致者愛究之。一九四八年,美伽莫夫倡大霹靂。天地初開於霹靂者,後脹而冷,為元素星辰,宇宙遂成,逾億萬年而得今貌。
今域之闊,議題眾矣。
支
支者,曰理論、曰觀測矣。天文學者,鑒天而有論矣。
以法類之,蓋分天體測量、天體力學、天體物理者也;
以測類之,蓋分光學、電波、紅外線、倫琴、伽馬、空間、紫外線矣;
詳列如下:
占星
占星者,以星動卜命也,非格致天文矣。乎一九七五年,美有格致者逾百,批占星為虛格致也[三]。
雖近源,天文者格致也,鑒天而究之;占星者,穿鑿附會,以應人事,無格致之據也。
未解
天文者,雖察天甚廣,然尚有未解之謎。若要解之,或要新器新論矣。
攷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