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資治通鑑》,編年史也[]:一司馬光奉敕撰。凡二百九十四卷,《目錄》三十卷,《考異》三十卷,計三百萬言。以年月為目,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總千三百六十有二年事。

初以治平三年,光成《通志》八卷,呈英宗御覽,時《通志》止戰國秦朝事爾。帝覽而善之,遂詔設書局,續修此書。後光沉浮宦海,書局則隨身而設,未嘗一日廢也。神宗踐祚,開經筵,光進《通志》,神宗以為「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乃賜名《資治通鑑》,並親為之序。王安石新政,光與之爭,不果,致仕歸洛,專修《通鑑》[]。元豐七年書成,自治平三年開局,已十九年矣[]:一。後黃庭堅閱《通鑑》稿百卷,未見一字潦草,其嚴謹如此。後世學者,多以《史記》之外,無可過於《通鑑》者也。

修官

體例

記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即自三家分晉始,而終於趙宋建立前。共十二代,凡千三百二十有六年。

以年月為綱,分為十六紀,曰:

《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後梁紀》六卷、《後唐紀》八卷、《後晉紀》六卷、《後漢紀》四卷、《後周紀》五卷。[]

另有《目錄》《考異》各三十卷,以助考證事。總三百五十四卷。

後事

哲宗徽宗朝,黨爭事起,新黨禁元祐諸賢之學,光為元祐黨魁,其著述見謗。然《通鑑》以卷首有神宗御製之序,故得免於毀版之厄,流傳至今。[]

胡三省為之作注,曰《資治通鑑音注》,考證精詳,訂正訛誤,為最善之本,今世盛行。

美辭妙篇,具錄於維基文庫︰資治通鑑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