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始於老子,成於莊子。道法自然,清靜無為。貴柔守雌,絕聖棄智。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道家,列先秦諸子百家。其學說以「道」為本,究天人玄同之妙,貴清虛以契自然,尚無為而應帝王。道家之學,始於老子,成於莊子,嗣後黃老嗣響於漢世,重玄赓續乎李唐,至宋元則內丹道熾,流衍不絕,浸潤哲思、沾溉文教、潛移默政,蔚為大觀。
源流
道家之學,源自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人,嘗為周朝守藏室之史,博學多聞,通曉天文地理、典章制度。 其著《道德經》,凡五千言,言簡意賅,深邃玄奧,闡述「道」之玄理,為道家經典之首。[一] 老子以「道」為宇宙萬物之本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二]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萬物。」 [二]其思想之重於順應自然、無為而治,統治者當順民心,弗妄加干預,而至「無為而無不為」之境。
莊子繼老子之後,其學說更為玄妙,以逍遙自在為旨歸。 莊子,名周,宋國蒙人,嘗為漆園吏,然志趣高遠,不屑於仕途名利。 其著《莊子》一書,內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篇,皆為後世推崇之至文。 莊子繼承並發展了老子之論,倡「逍遙遊」理念,追求心靈自由,不為世俗所累。 其曰:「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 其翼若垂天之雲。 」又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三]其思想深邃超脫,極具浪漫色彩。 道家之學,除老莊外,尚有列子、文子、田駢、慎到等諸賢,皆承其遺風,各有著述。 列子著《列子》,文子著《文子》,田駢、慎到等亦多有論述,然以老莊之學為最著,後世皆以老莊並稱,視為道家之代表。
Remove ads
思想
道家之思想,深邃而廣博,其論如下:
- 道法自然:道家以「道」為宇宙萬物本源,倡順應自然,不強求,不妄為。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此言「道」之自然無為,萬物皆循此理而生。 莊子亦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四]皆言順應自然之妙。
- 無為而治:倡統治者當順民心,弗妄加干預,以至「無為而無不為」之境。 老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二]又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 。」[二]莊子亦云:「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遷其德也。」[五]皆言統治者當以無為本,方能天下大治。
- 逍遙自在:莊子倡逍遙自在,追求心靈之自由,不為世俗所累。 其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三]又曰:「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 」[三]此皆言逍遙之境,超脫塵世。 莊子以「逍遙遊」為人生之至境,倡脫名利、生死之縛,達心靈自由之極。
Remove ads
據
他山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