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始於老子,成於莊子。道法自然,清靜無為。貴柔守雌,絕聖棄智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道家,列先秦諸子百家。其學以「道」為宗,原天地之始,究萬物之本。貴清靜,尚無為,順乎自然,內以修身逍遙,外以治世安民。其說濫觴於春秋,大盛於戰國。漢興,與黃帝之學合,稱「黃老」。魏晉而降,玄風繼之,復與方仙圖籙之術合,而為道教。其流風餘韻,浸淫藝文、政事、日用之間,至今不絕。
源流
道家之說,世以老子為鼻祖。史稱其人姓李名耳,楚人,為周守藏室之史[一]。然其生平,古來傳聞異辭,或疑為寓言之人物。《老子》五千言,乃其學之所鍾[一]。書中以「道」為萬有之母,曰:「道可道,非常道。」[二]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二]其為治也,崇「無為」,尚簡靜,期於「我無為而民自化」之功。
繼老子而大其宗者,莊周也。周,宋之蒙人。其學恢閎,其文跌宕,放浪形骸之外,以求心神之大自得。所著《莊子》,內篇多出其手,善用寓言,譬喻奇詭。莊子承「道法自然」之旨,而歸於「逍遙」,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三]又以「齊物」之說,泯天下是非之辨,曰:「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其思逸出塵表,為後世文章義理之淵藪。
此外,稷下之學,如慎到、田駢之徒,其術亦兼採道法。至於《列子》,託名禦寇,然考其文,多出魏晉之際,乃綴輯舊聞而成,非周世之書也。又傳文子著《文子》,蓋其行狀亦雜糅諸人,而其書亦連編而得也。
漢興,文景之世,黃老之術大行,君臣崇尚清靜,與民休息,天下乂安。魏晉以降,玄風大暢,王弼、何晏之輩,援《老》《莊》以解經,義理愈趨精微。其後,符籙齋醮之術漸興,奉老子為教主,號曰太上老君,道家之言,始由清談之學,衍為宗奉之教。
Remove ads
精義
撮要如下:
- 道法自然:道家之要也。蓋道為天地之根,萬物之律,而道之性,自然而已。是故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此言「道」之自然無為,萬物皆循此理而生。莊子亦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四]皆言順應自然之妙。
- 無為而治:本乎前者,故其治世,主「無為」,非謂拱手不為,實乃不妄為也。老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二]又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 。」[二]莊子亦云:「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遷其德也。」[五]皆言在途者之當以無為本,方能天下大治。
- 逍遙自在:其修身,則歸於「逍遙」,破除名利之樊籠,乘天地之正,以遊無窮。莊子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三]又曰:「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 」[三]此皆言逍遙之境,超脫塵世。
Remove ads
據
進學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