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陳寅恪 ,字鶴壽,江西義寧人,世稱義寧先生。光緒十六年生。父陳三立,即散原先生。祖父陳寶箴。幼承家學,經史、墳典無不遍涉,用力甚勤,俞大維言其《十三經》泰半能誦。
及長,年十六,東渡日本求學。嗣後學於泰西德、法、瑞士。是時放洋諸生頗有好為淫樂之事,唯寅恪律己不逾矩,為人稱焉,寧國府門前之石獅也。民國四年歐戰起返國。八年赴美哈佛大學,習梵、巴利文。
民國十四年回國,任清華大學國學院導師,時人云清華四大導師,遍授佛學、文學、隋唐史。
三十八年,未隨胡適至臺,遂留嶺南,任教中山大學。四十五年,偶聽陳端生《再生緣》起興,撰《論〈再生緣〉》,自費刊行。唯手稿傳至中外,新亞書院學生余英時發其心曲,然使中外議論紛紜。康生、郭沫若論其書事,使書出版無期。
五十八年十月七日,逝於廣州,其妻逝於十一月廿一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