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玉斑凤蝶
一种蝴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玉斑凤蝶(Red Helen,学名:Papilio helenus),是凤蝶的一种。分布于东亚、南亚和东南亚。[2][3]
Remove ads
分布范围
玉斑凤蝶偶见于斯里兰卡、印度南部与东北部、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中国南部(包括海南与广东省)、台湾、日本南部、韩国、琉球群岛、马来半岛与东部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以及印尼的苏门答腊、爪哇岛(爪哇)、邦加岛(邦加)、加里曼丹、小巽他群岛(除了塔宁巴尔群岛)[2][3]。
在印度,本种从喀拉拉邦沿着西高止山脉延伸至古吉拉特邦,也见于伯尔尼丘陵与舍瓦罗伊丘陵,在北方则从穆索里向东延伸至东北印度,并进一步分布至缅甸。[2][3][4][5]
外观描述


雄蝶:背面呈浓棕黑色;翅缘须呈白色与黑色交替。前翅翅室内有细长的金黄色鳞片纵向条纹,翅脉间具宽阔而具毛鳞的条带;翅基部亦有稀疏金黄色斑点。后翅具有乳白色的中央斑块,由三个部分组成:肩角间隙的近方形短斑,以及亚肩脉区域的两个大型长条形斑块;下部亦可见些许白色或灰色鳞片;臀角处有一深紫红色小环,通常部分包围一黑色圆点,并在其下方具有三个(有时四个)或明或暗的紫红色内弯月形斑纹,最下方的月斑有时亦形成一圆环包围黑斑;某些标本中最下的月斑不明显,有些甚至完全缺失。腹面颜色较淡。前翅有明显的灰白鳞片细条与宽阔的翅脉条纹。后翅基部被灰白鳞片所点缀,翅室内有三条相似的细长纵纹,中央与亚中央翅脉之基部也有白鳞;白色中斑由三个较小区块组成;臀眼斑与完整的深红色亚缘月斑排列清晰;下方中央间隙亦有融合的亚臀月斑;臀斑与亚臀月斑上点缀有紫蓝色鳞片;外缘则排列著一列或清晰或模糊的红白色月斑。
雌蝶:背面与腹面外观与雄蝶类似,唯后翅基部颜色较淡。
身体呈棕黑色;颈圈、头部前端与颚须上有白斑;肩盾被白色边缘包围;足与触角为黑色。
——来源:《Lepidoptera Indica》第五卷[5]
Remove ads
保育状态
玉斑凤蝶整体而言不常见,在某些地区甚至略受威胁。其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相当常见,但在古吉拉特与喀拉拉部分地区则相对罕见。其历史可追溯至阿萨姆邦与西高止山脉地区,并目前主要分布于此等地。[6]
分类

Papilio helenus 为 helenus种群中的指名亚种。此演化支成员包括:
- Papilio helenus Linnaeus, 1758
- Papilio iswara White, 1842
- Papilio iswaroides Fruhstorfer, 1898
- Papilio nephelus Boisduval, 1836
- Papilio nubilus Staudinger, 1895
- Papilio sataspes C. & R. Felder, 1865
目前记载最多达十三个不同亚种,其中有两种分布于印度:
- P. h. daksha Moore —— 印度南部,并不罕见
- P. h. helenus Linnaeus —— 从穆索里至缅甸,常见
台湾则有一种:
- P. h. fortunius Fruhstorfer, 1908
生活史

本蝶在印度南部全年可见。
刚孵化之幼虫约 3 毫米长。整个幼虫期中,若受惊扰,会从头部后第一节反出黄色至红色的臭角。其余各节背部具有一对硬毛束,各自从一小型黄色圆锥突起上生出。整体体色为棕色,中段有一块类似马鞍的白色斑块,尾部亦为白色。
如其他 凤蝶属蝴蝶一样,幼虫受到干扰时会反出两叉角状臭角,释放出一种恶臭液体,可驱退掠食者与寄生性生物。
第一次蜕皮后,幼虫外观酷似一块亮亮的鸟粪,体色转为草绿色,并夹杂黑白与烟灰色斑纹。反出臭角时一般呈黄色至红色。
于静止状态(主要在白天),幼虫会伏于叶背主脉处。当其接近终龄期时,体色转绿,并伏于叶面中线、枝条或细茎上。第五龄期幼虫约为 5 公分长。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