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ㄠ
注音符號中的一個字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ㄠ是注音符号中的韵母之一,字形取自么的正体字“幺”,发音则取“么”字的韵母。《说文解字》:“幺,小也。”。ㄠ为复合韵母,发音“ㄚ”+“ㄨ”,尾音发法不同学者不同看法,可能是ㄨ的闭后圆唇元音/u/,可能是ㄛ的半闭后圆唇元音/o/,也可能是介于两者间的次闭次后圆唇元音/ʊ/。由于ㄚ的发音为张到最大口,而尾音却是近全闭,在懒音之下,可能收尾的合嘴幅度会有差异,才会有以上的三种差异。
在汉语拼音、威妥玛拼音和通用拼音中都对应为[ao],在台罗拼音中则为[au]。在注音字母苗文中,ㄠ被用于复合韵母/ɑw/[ao]。
Remove ads
相关变体
在注音符号的扩充版本方音符号中,另增加了“ㆯ”作为ㄠ的鼻化对应,写法为最末笔收个圆并突出,在台罗拼音中写为[aunn]。若是前接的声母本身就是鼻音声母(ㄇ、ㄋ、ㄫ及ㄬ),则所有鼻化韵母都直接写成非鼻化版本,对应的台罗拼音也是如此;例如“猫”的台湾话为/nɪ̃ɑ̃ʊ̃˦˦/,后面的ㄧ、ㄠ都是鼻化母音,但是因为前面的ㄋ为鼻音声母,所以“猫”的台湾话注音写为“ㄋㄧㄠ”即可,后面的ㄧ跟ㄠ不需要写成鼻音版本,对应的台罗拼音也是如此,写为[niau]而非[niaunn]。
字元编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