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民国国歌

中華民國的國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民國國歌
Remove ads

中华民国国歌,自建国以来共有4个版本;现行使用版本[3]定于1937年,又因为歌词第一句为“三民主义”,有时又被称为“三民主义歌[4],以与过往的中华民国国歌作区别。此歌曲先有而后有。歌词又名“黄埔军官学校训词”或“总理训词”,为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在1924年6月16日举行的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对该校师生发表的训词;1928年底,当时已透过国民革命军北伐统一全国的中国国民党决定将总理训词定为党歌、并对外征求曲谱,最终由程懋筠的作品获选。国民政府在1930年决定国歌时,亦决议选用此歌;之后对外征求创作,但均定为“从缺”,此歌遂于1937年正式定为国歌,并在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沿用至今。

事实速览 作词, 作曲 ...
事实速览 中国国歌历史, 1926—1930 1930— ...
Remove ads

历史

民国17年(1928年)前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成立,教育总长蔡元培对公众征求国歌,后来选定《五族共和歌》做为临时国歌,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5]

民国2年(1913年),北洋政府将《卿云歌》(汪荣宝选词,民国2年(1913年)比利时作曲家哈士东(Joan Hautstone)作曲)定为中华民国国歌,后在民国4年(1915年)改以《中华雄立宇宙间》(王露作曲)作为国歌,并数次更改歌词。民国10年(1921年),再次改用《卿云歌》(萧友梅重新作曲)作为中华民国国歌。[6]

民国17年(1928年)至今

民国13年(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中对该校师生发表训词,其内容一说为孙中山的文胆胡汉民主编,戴季陶廖仲恺邵元冲等协助编写,由孙中山审阅。另一说为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中只说了“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三句,后来由胡汉民等人增加词文,经过孙中山批可后,后发表成为训词。因为在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发表,该训词被称为“黄埔训词”、“黄埔官校训词”、“黄埔军校训词”等,又因孙中山为国民党总理,又被称为总理训词。

民国17年(1928年),国民党北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形式上中国统一后,戴季陶建议将黄埔军校训词采为国民党党歌歌词。其后经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并公开征求乐谱;最后以程懋筠谱曲在139件作品中拔得头筹,并得到500银圆奖金。当时南京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的学生曾在场试唱,并且由作者自己在中央广播电台播唱示范。[7]

Thumb
194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改组之日,上海大公报公布国民政府消息,为行宪之目的,自即日起不再于政府机关悬挂国民党党旗,仅悬挂国旗与孙中山国父画像。因国歌有其历史背景,不便更改。

民国18年(1929年)1月10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决议采程懋筠所谱者为党歌,理由是该歌词富爱国思想,且曲调和平、有力,有民族意识之效果。民国19年(1930年)2月28日南洋万鸦渡中华学校来电询问能否亦以此歌作为国歌;3月13日,第三届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78次会议提出讨论,决定:在国歌未制定以前,可以此歌代用。民国19年(1930年)3月24日,国民政府行政院第165号训令全国各级政府,在国歌未制定前,一般集会场合均唱这首程懋筠所谱之歌代替国歌[8]。最初只有旋律曲调,并没有和声与伴奏;正式颁定后,萧友梅赵元任黄自曾先后为其谱写伴奏和声[7]。其后,社会舆论认为黄埔军校训词乃勉励中国国民党党员之用,仅能代表党而无法代表国家;政府了解训词属代用性质,民国19年(1930年)5月责成教育部对外广征国歌歌词,先限8月底截止,三度展延;至民国20年(1931年)6月止,投稿者约1,700余人,歌词2,000余首,惟经多次审查均无一入选。[9]

民国25年(1936年),国民政府成立“国歌编制研究委员会”,专门负责国歌编制研究事宜,并正式登报公开征求国歌歌词[10],至民国26年(1937年)结束,投稿者约1,700余人,歌词3,000余首,多次审查均仍无一入选。该委员会后仍建议采用黄埔军校训词作为国歌,理由是黄埔军校训词充分表现革命建国精神,不但符合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且代表中华民国立国精神。

民国26年(1937年)6月3日,第五届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45次会议通过以黄埔军校训词为中华民国国歌,6月16日中常会发函至通知国民政府,同年6月21日经国民政府公布实施,国歌征选案至此遂告确定[11]:5438[12][13]

1940年,汪精卫政权成立,亦使用此国歌[14]

民国36年(1947年)4月16日,第六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65次会议提出报告,经决议,在政府未颁订新国歌以前,暂仍照旧[15][16]

旋律

Thumb

歌词

中华民国国歌(钢琴演奏版)
中华民国国歌(1942年版)
中华民国国歌(MIDI
Thumb
孙中山亲手书写的黄埔军校训词
更多信息 原文, 注解 ...
注释
  1. 参见下方“吾党一词争议”。
  2. “咨”为叹词。

“吾党”一词争议

1952年11月1日,雷震在《自由中国》上撰文《监察院之将来》,批评以国民党党歌作为国歌,具有排他性,伤害其他政党成员的感情,这种作法不能长久适用。

以党歌为国歌一事,就是一件极不聪明的作法,因此其他党派人士,当然不愿唱“吾党所宗”一语。这个“吾党”明明是国民党,偏偏要他党党人在唱国歌的时候改换党籍,该是一件多么伤害情感的事情。每逢唱国歌的时候,常见他党人士总是缩在鼻子里哼,有人连嘴唇也不稍动而呆立若木鸡一般。唱国歌应该是大家很快乐、很高兴的一件事情,一个国歌如不能使大家兴高采烈的引吭高歌、齐声共鸣,反使一部分人感到内心的苦痛,该是一件多么“不智之举”。不要说是共党上了台,即令其他政党掌握了政权,像这样排他性的国歌,也是难于保持长久的。[17]

1957年9月24日,立法委员李祖谦在立法院质询时就有关国歌问题向行政院提出质询,“吾党”是歌词文字上极少的部分似乎觉得有些勉强,因此无论在国际宣传上或国内观感上,均不免留下一个难以自圆其说的漏洞,要求政府当局予以适当考虑。教育部部长张其昀说“吾党”二字与《论语》所称“吾党”涵义相同,是即吾辈之意,“吾党所宗”即为全国同胞共信共行之意。[18]

国立编译馆解释“多数人在一起可称党,‘吾党’意为‘吾辈、吾人’,也就是我们的意思,这里指全国国民。”[19]。且“吾党”一词在中文里有相当古老历史,出现远远早于现代政党组织,比如《论语·子路》:“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唐朝贾岛的诗:“何时临涧柳,吾党共来攀”,唐.韩愈《山石》诗:“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这里的“党”指的是“朋友、同辈。指意气相投的人”[20]

1978年全国党外候选人座谈会中的唱国歌仪式,党外人士因不满此句,将之改唱为“吾民所宗”[21]。《疾风杂志》负责人劳政武借机大为闹场,史称“中山堂事件”。

张作锦曾写“对中国国民党的诤言”一文,表示过去曾经讨论过“吾党”是国民党之“党”,但政府解释成是志同道合一群人,他希望国民党避免这个嫌疑,改成“民”字比“党”字好[21]

民主进步党认为其歌词内容难厘清与国民党党歌的关系,民进党执政的县市首长大多在主办元旦升旗仪式唱国歌时跳过“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不唱。时任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于2012年1月1日到民进党执政­的台南市政府参加升旗典礼时,避开“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的三句,到第四句“以进大同”才­开始唱[22][23]2016年2020年的总统就职典礼中,蔡英文都全程唱完国歌。国民党立法委员陈玉珍表示,总统蔡英文常常在唱“三民主义、吾党所宗”就表示蔡英文是国民党员吗?那只要民进党官员唱“三民主义、吾党所宗”,所以就代表他们认同三民主义,是国民党员吗?[24]

Remove ads

使用状况

台澎金马地区

举行升(降)中华民国国旗仪式时,并非于升(降)旗同时演唱国歌,而是于升旗之前演唱,再于升(降)旗的同时演奏中华民国国旗歌。中华民国在1991年6月29日废止《违警罚法》之前,规定闻唱国歌不起立致敬者处二十银圆新台币60元)以下罚锾或申诫。[25]

自中华民国国歌于1937年制定后,一直持续使用迄今。台湾自1945年中华民国时代开始以来,中华民国国歌开始于当地使用。在台湾,过去电影院放映电影前需先播放国歌影片,至1990年代后逐渐取消(而最先取消此惯例的县市为宜兰县,1989年就由时任县长的陈定南宣布);过去广播电台在每天开、收播对时后也需播放中华民国国歌、老三台在每日节目开播前,亦会播放国歌,1990年代以前还会打出“奏国歌时,请保持肃静”的政令宣导字卡台湾电视公司版本,播至2016年7月)随着时空及政治环境的改变,现今大多数电视台和电台为24小时全天候播出;即使有收播时段也在检验图之后也直接开始播放当日的节目。加上没有法令硬性规定,电视台除了老三台在固定的时段及少数广播电台在每天(台视各频道每周一;中视主频每个月第三个周二、华视教育体育文化台每天、华视主频每个月最后一个周五及华视新闻资讯台每个月期中一个周四)播放外,其他电视台都未播放。[26]国歌歌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收录于国立编译馆版国民中学国文课本中教授[27],现仅见于音乐课本上。

Remove ads

国际赛事

中华民国国歌曾在德国举办的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选为世界最佳国歌[28][29]

Thumb
桥头糖厂椰子树上对于国旗、国歌的标语,上面写:“升降国旗肃立致敬;听唱国歌立即肃立。”

现今版本为2010年12月,长荣交响乐团为中华民国建国百年演奏国歌,并搭配台湾各地风景制作成影片。

2007年2月,格林纳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协助建成其国家体育场仪式上误奏中华民国国歌,引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不悦。同年8月,在日本德岛市举行的第二十四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上,中华台北对日本的赛事中因为演奏中华民国国歌,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召见日本驻北京大使馆的官员表达抗议。日方组委会和亚篮联之后就此事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道歉。[30]

中国大陆地区

基于中华民国国歌曾为国民党党歌和南京国民政府国歌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虽并未明令禁止公开传播此歌曲,但在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平台遭到屏蔽,称之为“三民主义歌”(不能称为中华民国国歌),对于这首歌相关网络视频的投稿更是有相关限制,若想在部分中国大陆视频平台如哔哩哔哩抖音等公开发表必须得特别说明[31][32]。但有时由于场合、与1949年后台湾政治相关的原因而被禁止。最广为人知的例子,是在2000年陈水扁就任总统时,歌手张惠妹曾在总统就职大典上领唱中华民国国歌[3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感到不悦,因此阻碍其于中国大陆的演艺事业发展两年。[34]2016年3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为涉台用语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关于正确使用涉台宣传用语的意见》中,第一项第1条规定:“对1949年10月1日之后的台湾地区政权[……]不使用‘中华民国’,也一律不使用‘中华民国’纪年。” 一些与中华民国相关的作品(如《长沙保卫战》)仍会将中华民国国歌作为剧中背景音乐使用,关于中华民国升国旗的桥段也会演奏三民主义歌(如《魏巍昆仑》)

Remove ads

参见

注释

  1. 改编自演讲。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