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胡汉民

中國國民黨政治人物(1879-1936)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胡漢民
Remove ads

胡汉民(1879年12月9日—1936年5月12日),原名衍鸿展堂不匮室主广东番禺县人氏,原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延福乡青山村,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书法家与诗人,中国国民党元老和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国民党前期的右派代表人物之一[注 1]。其主张地公主义,认为资本垄断是土地垄断的结果而非原因,国家应将为避免土地垄断征收的地价税投资到生产事业,将大资本收归国有,建立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促进国家发展,造福国民。[1]

事实速览 胡汉民 胡衍鸿,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 ...
Remove ads
Remove ads

生平

Thumb
任广东都督时之胡汉民,摄于1912年左右
Thumb
雷荫棠先生之墓碑,胡汉民书,碑文(落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破坏。位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Thumb
胡汉民为国立中山大学校董之一,此乃工学院奠基。

1879年12月9日,出生于广东番禺县,胡家原籍江西庐陵,至其祖父到广州做官,定居广州。父亲辗转于博罗茂名德庆等县做幕僚。八岁时随家迁回广州仓边街居住,就读私塾,与长兄师从张德瀛。1891年,十三岁时岁丧父,辍学,十五岁丧母,家计困窘,次年长兄开课供其读书,接触顾炎武王夫之的学说并与耶稣会有来往听说孙文革命。后就读于海堂、菊波、越秀等书院。1900年,生活渐渐宽裕,结识史坚如等人,担任广州《岭海报》记者。1901年,代人枪手乡试中举人,获得酬劳六千多两。

1902年,结识吴稚晖钮永建等人,考取“赴日官费生”,公费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宏文学院速成师范科。6月,胡因反对清公使及日本政府被退学,回国后任教广西梧州中学。1904年,因受地方保守派反对遂回广州,同年任香山隆都私立学校校长,是年秋再赴日本,入法政大学速成法政科,与汪精卫朱执信古应芬李文范等人同窗,1905年7月,与廖仲恺同行返粤,8月20日,在孙成立同盟会,胡即回东京,担任评议部议员,《民报》编辑。1907年,起与汪精卫合办中兴日报。1908年,连续发动潮州黄冈,惠州七女湖等六次起义,胡奔走各地,联络策应。经多次失败,胡将重心从会党转向新军。1909年,胡赴香港策应广州新军运动,11月,成立同盟会南方党部,胡任支部长。1910年2月22日,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之役均为南方党部所发动。

1911年,辛亥革命后从西贡返粤,清军水师提督李准投诚,即入广东咨议局任都督、孙返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秘书长。

1913年6月14日,时任广东都督的胡汉民,被袁世凯改命为西藏宣抚使[2],后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于1914年随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创‘民国杂志’。

1917年7月,孙中山在广州发起护法运动,诚邀陆荣廷主持大局,胡汉民借此机会到广西武鸣见陆荣廷,谋取广东省长不遂[3]。8月下旬,广东省长朱庆澜辞职,省议会推举胡汉民为省长[4],但督军陈炳焜竟向北京推荐李耀汉出任省长(此时广东已宣告“自主”,不遵从北京命令),段祺瑞政府欣然接纳[5]。是年9月,护法军政府在广州成立,胡汉民被选任为交通总长[6]、总参议等职。1918年5月,军政府改组,胡汉民伴随孙文离开广州[7]。1923年,恢复广州,任省长。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广州召开,胡被孙中山任命为五人大会主席团之一,并获选中央执行委员,兼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这次大会确定了孙中山联俄容共的政策,但遭到胡汉民反对,孙胡产生隔阂,胡汉民一度被外派至上海,后来蒋中正出面调停,孙胡关系缓和[8]。同年9月,孙中山离广州到韶关建立北伐大本营,任胡代行大元帅留守广州。11月孙北上,胡汉民代理大元帅职务时,黄埔军校学生组织东征部队第一次东征陈炯明,取得胜利[9]:462

自1905年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后,到1925年孙去世,在孙领导下,胡汉民重在内部策划,汪精卫重在对外联络,蒋介石重在军事任务,三人大致分工合作[10]:21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于北京逝世,此后中国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人是汪精卫、胡汉民和廖仲恺。同年8月,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暗杀。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组成特别委员会,以控制局势和处理廖案。在审理廖案过程中,作为中国国民党右派领袖的胡汉民被认为嫌疑最大,曾一度被拘留。同月,胡汉民出国[11]:10,被派往苏联考察。

第一次胡蒋合,是从1927年4月中国国民党清党,到8月“宁汉分裂”蒋下野[10]:21。1927年,宁汉分裂时,胡支持蒋介石,与其合作共组南京国民政府,主持南京工作,参与反共清党,后任立法院院长等职。

第二次胡蒋合,是从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到1931年2月“汤山事件”[10]:21。1928年1月,与孙科伍朝枢英国德国等地考察。1930年10月3日,蒋发表“江电”,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制定新约法等一系列政治主张,但遭到胡汉民强烈反对[12]:364。胡汉民坚持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认为制定新约法就是在破坏孙文遗教;同时张学良中原大战支持蒋,对蒋最终获胜贡献不可磨灭,蒋欲提拔张学良的部属为国府委员及部长,又遭胡反对[8]

1931年2月,胡汉民对召开国民会议,独持异见[11]:22,反对在国民会议中讨论《约法》,与蒋发生矛盾。2月底,胡被蒋软禁汤山,被迫辞去所有职务。4月底,中国国民党粤方四位监察院监察委员邓泽如林森萧佛成古应芬以蒋非法扣留胡汉民为由,通电弹劾蒋,并例举他种种独裁事实。10月14日,蒋在张静江陪同下去见胡汉民,蒋说:“过去一切,我都错了,请胡先生原谅,以后遇事,还请胡先生指教”。10月14日下午,胡到上海,结束软禁。后至广州,成为南方实力派领袖,持“抗日、剿共、反蒋”三大政治主张,并将蒋介石称为“新军阀”。

1935年6月,胡汉民赴欧考察,停止对蒋抨击。1935年12月,尚在法国的胡汉民被中国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选为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

1936年1月,自欧洲返国,留在广州。

Remove ads

骤逝

1936年5月9日,在广州一场与朋友的象棋对弈中,突发脑溢血,三日后病逝。

葬礼

蒋拨款60万治丧,定为国葬[13]:14。5月25日,在南京励志社举行追悼会,蒋出席并送挽联“沧海正横流,风雨同舟苦共济;中原谁砥柱,荆蓁满地哭元勋”祭悼[13]:363。其国葬于同年7月13日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

为纪念胡汉民的贡献,国民政府将广州市一条路命名为汉民路(今北京路) ,而广州市永汉区(今越秀区)亦曾易名为“汉民区”;在台湾高雄市小港区新北市中和区亦有汉民路。

墓葬

事实速览 胡汉民墓, 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
Thumb
陆军上将邓仲元墓表,胡汉民撰,落款同样曾在文化大革命时被破坏。位于黄花岗。

胡汉民在广州去世后,原计划安葬在南京中山陵陪葬孙中山,但其妻以不方便扫墓祭祀为由,不同意,于是国民政府就在龙眼洞(龙洞)拨了800亩地来安葬。当时墓地在银屏岭狮山半山腰中兴建,建于1936年,混凝土结构,后来抗日战争爆发,接着又是国共内战,墓地并没有正式竣工,还剩下很多石料在该处。

1949年中共建政后,墓地被广东省林业学校占据,修墓石料均都占用。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墓被毁,上面建成一房,把胡的墓穴压着。

1981年,胡汉民女儿胡木兰托人嘱咐妹妹胡绮霞向当局提议重建。中共中央审查三年,断定胡汉民不是杀害廖仲恺的幕后黑手,重建计划方获批准。当时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拨款人民币七万多元,令广州市人民政府承建,在原墓东面300米处另建新墓,1985年8月7日竣工。

但其女不同意将其父棺木迁至新墓,故新墓实为空冢。新墓为外饰水洗米石的墓,坐东南向西北。当中高3米,一级护岭。碑镌“胡汉民先生之墓”七字。左前方建有“不匮亭”。右侧为胡汉民夫人墓,墓碑中刻“先妣陈太夫人墓”,下款署“民国三十五年”。整个墓园占地约1,800平方米。墓砌有拱手及祭台,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14]

Remove ads

家族

家族自祖父来广东做官,开始落籍番禺。父亲胡文照做过博罗、高州等处州县幕僚(师爷)。另有堂弟胡毅生

评价

章太炎:“学问在四督中为第二(次于湖南都督谭延闿),拙于用兵,性质狡黠,有种种手段。”[15]四督指江西都督李烈钧、湖南都督谭延闿、安徽都督柏文蔚、广东都督胡汉民,四人于1913年5月共同反对善后大借款,章太炎即评于此事发生后。

孙中山[16]:“胡汉民先生为人,兄弟知之最深,昔与同谋革命事业已七、八年,其学问道德均所深信,不独广东难得其人,即他省亦所罕见也。迹其平生之大力量、大才干,不独可胜都督之任,即位以总统,亦绰绰有余。”

李宗仁回忆录》:“至于胡汉民,则确为一刚正不阿、有为有守的君子。然胡氏的器量亦极狭隘,恃才傲物,言语尖刻,绝无物与民胞的政治家风度。”

汪希文《孙中山的左右手:朱执信与胡汉民》:“当年国民党除国父之外,汪、胡(汪精卫、胡汉民)是共同分坐第二把交椅,两人的工作,性质则有多少分别,党中同志,皆认为胡是‘坐宫’;汪是“行宫”。展堂(胡汉民)经常是在国父身边,真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无人可以与他比拟。”

Remove ads

书法

胡汉民以精于隶书著名,与篆书吴稚晖楷书谭延闿草书于右任等人,并誉为“民国四大书法家”。

著作

  • 《胡汉民先生文集》(全4册)1978中央文物供应社
  • 《胡汉民先生诗集》1978中央文物供应社
  • 《胡汉民先生自传》1978中央文物供应社
  • 《胡汉民回忆录》2013东方出版社

诗文集

注释

Loading content...

参考文献

Loading content...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