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腹泻

病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腹瀉
Remove ads

腹泻(diarrhea,diarrhoea)是排便次数增多(>3次/天)或粪便量增加(>200克/天),且粪质稀薄(含水量>85%)的症状[2][3];可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事实速览 腹泻, 类型 ...

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脱水等症状[4]。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一般病程少于2周;慢性腹泻,一般病程至少4周[5]

Remove ads

名词

腹泻俗称拉肚子广州话俗称肚屙台语俗称疶屎中医称之为泄泻,diarrhea 源自古希腊语 διάρροια,包含两个词根:διά(diá),经过,及 ῥέω(rhéō),流动。

症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腹泻是指每天排出稀便或水便三次或以上,或是排便的频率比该人的正常高[6]。腹泻的症状常持续好几天而且可能因为体液流失的关系而产生脱水现象。如果脱水的情形继续恶化,接下来可能会出现排尿量减少、肤色苍白、心跳过速、或者对外界刺激反应不佳。另外,对以母乳喂养的婴儿来说,软便可能是正常的现象。

定义

Thumb
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腹泻指每日排出≥3次稀便或水样便,或排便频率超过个人正常水平。[4]

世界胃肠病学组织将急性腹泻定义为:持续<14天的异常频繁半固态或液态粪便排出。[7] 水样急性腹泻可称为AWD(Acute Watery Diarrhoea)。[8]

分泌性腹泻

分泌性腹泻由主动分泌增加或吸收抑制引起,通常无结构性损伤。最常见病因是霍乱毒素刺激阴离子(尤其是氯离子Cl⁻)分泌。为维持胃肠道电荷平衡,钠离子(Na⁺)与水随之排出。此类腹泻的肠液分泌与血浆保持等渗状态,即使空腹时仍持续存在。[9][10] 即使停止进食,腹泻仍持续。

渗透性腹泻

渗透性腹泻因过量水分被吸入肠腔所致。摄入高糖或高盐溶液可使水分从身体进入肠道,引发此类腹泻。[11][10] 渗透性腹泻也可源于消化障碍(如胰腺疾病或乳糜泻),未消化营养物质滞留肠腔吸水;或由渗透性泻药(通过吸水缓解便秘)引起。健康人群过量摄入镁、维生素C或未消化乳糖可诱发渗透性腹泻及肠胀。乳糖不耐受者过量摄入乳制品后难消化乳糖。果糖吸收不良者过量果糖摄入亦可致腹泻。高果糖食物若同时含高葡萄糖则更易吸收且较少引发腹泻。糖醇类(如山梨糖醇,常见于无糖食品)难以吸收,大量摄入可致渗透性腹泻。[9] 多数情况下,停用诱因(如牛奶或山梨糖醇)后腹泻即止。

渗出性腹泻

渗出性腹泻表现为粪便含血及脓液,见于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严重感染(如大肠杆菌或其他食源性疾病)。[10][9]

炎症性腹泻

炎症性腹泻因黏膜或刷状缘损伤导致富含蛋白质的液体被动丢失及吸收能力下降。此类腹泻可兼具上述三型特点。[12] 病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结核、结肠癌及肠炎。[10]

痢疾

若粪便可见血液,则称为痢疾,提示肠道组织受侵袭。痢疾是志贺氏菌溶组织内阿米巴沙门氏菌等感染的典型症状。[10]

健康影响

腹泻性疾病可能对体能发育智能发育产生双重负面影响。"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儿童早期营养不良,均会降低成年后的体能水平与劳动效率"[13],而腹泻正是儿童营养不良的首要诱因[14]。更有证据表明,腹泻性疾病对神经认知发育存在显著危害:即使在控制蠕虫感染和早期母乳喂养因素后,曾患严重腹泻的儿童在系列智力测试中仍表现显著低下[13][15]

腹泻可引发:

口服药物时,腹泻可能缩短药物在消化道的滞留时间,降低生物利用度导致治疗失败。临床应对策略包括: 1. 减少药物剂量 2. 调整给药频次 3. 停用致泻药物 4. 加强补液治疗

但上述干预常效果有限。腹泻对生活质量存在深远影响——粪失禁是老年人被安置于长期照护机构(如养老院)的首要诱因[10]

病因与诊断

最常见的原因为肠道感染,可能是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也就是一般所谓的“肠胃炎”。主要是透过与病人的密切接触(例如:透过与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触到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或病人曾接触的物体表面)、吃或喝到污染的食物或饮料等途径传染。另外也可能是全身性感染的其中一个表现。非感染性原因例如:乳糖不耐症发炎性肠道疾病、药物、大肠激躁症、急性中毒等因素[16]。另外依症状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腹泻(小于两周)、持续性腹泻(二至四周)、慢性腹泻(大于四周)[17]。急性水样腹泻其中一个原因为霍乱弧菌感染。出血性腹泻,也就是粪便中带血,又称为“痢疾”(Dysentery)[4]。大部分情况不需做粪便培养确定病原[18]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19],临床上常称为胃肠炎[20]。成人病毒性腹泻最常见病原为诺如病毒[21],而5岁以下儿童以轮状病毒为主[22]腺病毒40/41型及星状病毒也是重要病原[23][24]。在美国,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如O157:H7血清型)是感染性血便最常见病因[25]

细菌性腹泻常见病原包括弯曲菌属,而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及特定大肠杆菌株也频繁致泻[26]

老年人(尤其接受抗生素治疗者)中,艰难梭菌毒素常致严重腹泻[27]

寄生虫(尤以原虫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芽囊原虫环孢子虫为著)常致慢性腹泻。广谱抗寄生虫药硝唑尼特对多种致泻寄生虫有效[28]

其他感染因子(如寄生虫或细菌毒素)可加剧症状[29]。在卫生条件良好、食物饮水充足时,健康人群通常数日内自愈。但体弱或营养不良者可能进展为严重脱水甚至危及生命[30]

Remove ads

卫生设施

Thumb
贫困常导致恶劣生活环境(如图中印度喜马拉雅社区),因卫生设施个人卫生不足而引发腹泻病

露天排便是感染性腹泻致死的主要诱因[31]

贫困程度与人群腹泻发病率密切相关,此关联源于贫困人群的生活环境:

  • 居住条件:拥挤、泥土地面、人畜共居
  • 基础设施:缺乏清洁饮水、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
  • 食物安全:无冷藏设备
  • 医疗资源:缺乏适龄营养支持及医疗干预能力

"贫困限制了对腹泻的营养干预能力,无法提供适龄平衡膳食或调整饮食以修复营养损失,医疗资源匮乏进一步加剧此影响。"[32]

清洁饮水缺乏是最常见感染源。不当粪便处理导致地下水污染,在水过滤/净化缺失时引发群体性感染。人类粪便含多种潜在致病源[33]

营养因素

合理营养对预防感染性腹泻至关重要,尤见于免疫系统未健全的儿童。锌缺乏症(常见于发展中国家儿童)即使轻度缺乏也可显著损害免疫系统发育与功能[34][35]。锌缺乏儿童更易发生腹泻、严重腹泻及发热性腹泻[36]

维生素A缺乏症可加剧腹泻严重度。尽管关于缺乏症与发病率的关系存在争议[37],但有研究显示缺乏状态增加发病风险[38]。全球约1.27亿学龄前儿童缺乏维生素A[39],此群体面临更高感染风险。

预防与治疗

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方式包括:改善环境卫生英语Sanitation、确保饮用水的洁净以及勤洗手。让婴儿持续哺乳至少六个月,并施打轮状病毒疫苗也是推荐的预防方式[4]。在治疗方面,给病人服用口服脱水补充液英语Oral rehydration therapy(干净的饮用水加上适量的盐、、以及锌片[40],如果说买不到口服脱水补充液,可以参考配方自行配制[41],口服脱水补充疗法在过去25年内拯救了五千万名孩童免于因腹泻造成的脱水或电解质不平衡而死亡[1]。一般建议腹泻患者仍可正常进食(如果是哺乳中的婴幼儿则照常哺乳)[4]。徜若病人出现严重的脱水症状,则可能需要静脉输液,但这情形并不常见,绝大多数的案例都能经口补足流失的水和电解质。腹泻的病人很少需要抗生素,但在极少状况下仍需要依情形给予抗生素(例如腹泻中带血、伴随高烧、旅行后随即发作的严重腹泻、或是在粪便检体中见到或培养出特定的细菌或寄生虫)。乐必宁(Loperamide)对减缓肠道运动可能有帮助,但并不被建议用在严重腹泻的患者身上[18]

流行病学与社会文化影响

全球每年有17至50亿例的腹泻病例[4][16],尤其常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儿童身上(平均约一年3次[4])。2012年全球五岁以下儿童死因当中腹泻排名第二(有76万名儿童死于腹泻,占11%[4][42])。经常发生的腹泻也会造成五岁以下的儿童的营养不良及其他长期问题[4](如生长迟缓或智力发展迟缓[42])。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的报告,全世界五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有百分之二十是腹泻所引发的脱水现象造成的。每年有一百八十万孩子死于腹泻[43]

参见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