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不空如来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不空如来藏(梵语:aśūnya-tathāgatagarbha),大乘佛教术语,是二如来藏(Tathāgatagarbha)之一,出自《胜鬘经》。
![]() |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5年12月14日) |
《胜鬘经》中将如来藏分为空如来藏和不空如来藏:[1]空如来藏面对无明(烦恼[2])又离开又不离开,偏向于离开;不空如来藏不离开一切的佛法与佛法修持结果。
窥基(632年—682年)认为[3]不空如来藏得名于它包含了一切的无漏法的种子与现行[4]。
清凉澄观(737年—838年)谨慎地描述了与窥基类似的观点,并说明空如来藏和不空如来藏这两个意思,是一个意思,但有必要用两个名字来解释清楚。[5]
永明延寿(904年—976年)引用并赞同了清凉澄观的上述观点,在引用的过程中,句式变化而显示出“不空如来藏是真心”的观点。[6]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