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世界之窗餐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世界之窗餐厅(英语:Windows on the World),曾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下城世界贸易中心建筑群北塔(一号楼)顶层(第106层和第107层)顶楼一座兼容餐饮、会议和娱乐机能的复合式餐厅[1]。其主设施包括主餐厅、广蓝餐厅[1](Wild Blue、1999年之前称为空中地窖)、地球最伟大酒吧(The Greatest Bar on Earth)[1][2]、位于106楼的葡萄酒学校、用于私人活动的会议室和宴会厅等设施。[3][4]
世界之窗由餐厅经营者乔·鲍姆开创,最初由华伦·普拉纳负责室内设计,共占据北塔50,000平方英尺(4,600平方米)的空间。此外,一家名为跳伞餐厅的自助餐厅位于北塔第44层,拥有180个座位,同由世界之窗餐厅所经营。
餐厅最初于1976年4月19日开业,然而在2001年9月11日的袭击中随着世界贸易中心倒塌而摧毁[5][6]。在袭击当天,所有在场的餐厅工作人员都遇难,因为飞机撞击导致92楼以上的所有逃生通道中断,无人能逃生。[7]
Remove ads
经营

世界之窗的餐厅面向北和东,供客人欣赏曼哈顿的天际线。餐厅有着严格的服装规定,要求男士身穿夹克,为方便客人,餐厅则提供借用夹克的服务[8]。餐厅内的餐具、地毯、照明装置、选单和通讯设备均由米尔顿·格拉瑟设计。[9][10][11]
更私密的小餐厅“广蓝”(Wild Blue)位于主餐厅的南侧,该设施原为名叫“空中酒窖”(Cellar in the Sky)的空间,只能容纳60人[12],酒吧则沿着北塔南侧和东侧延伸,从酒吧透过落地窗可以欣赏曼哈顿南端的景色,包括哈德逊河和东河的交汇处,以及自由州立公园、艾利斯岛、史泰登岛和韦拉札诺海峡大桥。餐厅的厨房、公用空间和会议中心位于106楼。
1993年发生爆炸事件后,世界之窗关闭。在爆炸事件中,员工维尔弗雷多·梅尔卡多在大楼地下车库检查货物时丧生,并损坏了餐厅的接待区、储藏室和停车位。[13]1994年5月12日,纽约与新泽西港务局宣布乔·鲍姆和迈克尔·怀特曼公司在世界之窗的前营运商Inhilco放弃租约后,赢得了经营餐厅的合约[14],经过耗资2500万美元的翻修,餐厅于1996年6月26日重新开放。[15][16]
2000年是世界之窗最后一年的营运,其收入达3700万美元,使它成为美国周转量最高的餐厅。[17]世界之窗的行政主厨包括来自法式餐厅肉汤朱利安的菲利普·福雷特(Philippe Feret),最后一位主厨是迈克尔·罗蒙纳哥。
Remove ads
九一一袭击事件

在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攻击中,世界之窗所在的北塔倒塌,餐厅被摧毁。那天早晨,餐厅人员正在准备早餐以及险水金融科技大会会场的布置,埃及恐怖分子穆罕默德·阿塔和其他四名基地组织劫机者挟持了美国航空11号班机,撞击了飞往北塔93楼和99楼之间区域导致建筑倒塌。在这场攻击中,餐厅内的所有人都遇难,因为所有逃生通道(包括从撞击区通往下方的楼梯间和电梯)都受到钢铁结构崩坏的影响而被切断。北塔撞击区以上楼层的人没有任何逃离的办法,导致受困在世界之窗内的受害者,最后被认为因吸入烟雾、从餐厅跳下坠落或在倒塌中丧生,至少有五名靠窗的人被目击从餐厅跳下或坠落身亡。[18]
当天餐厅内共有72名员工,包括助理总经理克莉斯汀·安妮·奥伦德(Christine Olender),他绝望地向港务局警方打电话,代表餐厅的最后通讯。[19]此外,还有16名精辟媒体、险水员工和76名其他客人、承包商参加了会议[20]。在场的还有港务局执行董事尼尔·莱文,他当时正在享用早餐。最后离开餐厅的人则包括迈克尔·内斯特、利兹·汤普森、杰弗瑞·沃顿和理查·蒂尔尼,他们于当天上午8点44分共乘一部电梯下楼,并因而幸运地幸存了下来。[21]
世界贸易中心的出租人拉里·希尔弗斯坦定期在世界之窗举行早餐会,此次的会议也是他自7月24日与港务局签订租约以来,在双塔第一次举办的会议。然而,他的妻子在当天早上坚持要求他去看皮肤科医生,而得以避免受到袭击波及的下场。[22]
Remove ads
评价
在其最后一次营运之前,世界之窗餐厅获得褒贬参半的评价。《纽约时报》的美食评论家鲁思·赖希尔在1996年12月表示:“没有人会特意去世界之窗用餐,但即使是最挑剔的美食家,现在也可以在纽约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享用美食而感到满足。”并给了餐厅两颗星,而非代表“优秀”(三星)或“非凡”(四星)。[23]
在2009年的书籍《食欲》中,威廉·格莱姆斯写道:“在世界之窗,纽约就是主菜。”[24],2014年,Eater.com的瑞安·萨顿将现在已毁的餐厅的美食与一号大楼观景台进行了比较。并称“世界之窗的存在,推动了一个新时代的观众式用餐,因为这家餐厅本身就是一个旅游目的地,而不是它所在的重要机构的懒散副产品。”[25]
文化影响和遗产
九一一袭击事件后不久,希望之窗家庭救济基金会成立,该基金会旨在为世贸中心遇难的餐饮行业家庭提供支持和服务。世界之窗的行政总厨迈克尔·罗蒙纳哥和业主兼经营者大卫·埃米尔是该基金的创始人之一。
一张在九一一袭击事件期间所拍摄,名为《坠落的人》的照片中,有一名身穿白衣的男子头朝下坠。尽管因识别困难导致男子的身份未经官方证实,但据信其为餐厅音讯工程师约翰·布莱利。约翰也是村民乐团原始团员阿列克斯·布莱利的弟弟。[26]
2005年3月30日,法国小说家弗雷德里克·贝格伯德出版了以九一一袭击事件为背景的小说《世界之窗》(台湾版译名《10:29 AM》)[27],聚焦于一个父亲与两位分别7岁、9岁的儿子餐厅里的经历,小说从上午8时29分开始(就在飞机撞击大楼之前),并讲述了接下来每一分钟的事件,直到上午10时30分大楼倒塌后的情况。2012年出版的肯尼斯·沃马克小说《世界尽头的餐厅》中,则虚构再现了袭击当天上午世界之窗员工和访客的生活。
2006年1月4日,一些前《世界之窗》员工在曼哈顿开设了合作餐厅“色彩”(Colors),以向他们的同事致敬,该餐厅的餐单反映了世界之窗员工的多样性。目前,原始的餐厅已关闭,但其创始人的伞形组织——联合餐厅机会中心则继续执行其使命,包括在纽约和其他城市开设“色彩”餐厅。
世界之窗原计划在新的世界贸易中心顶楼重新开放,但由于成本担忧和其他专案支援困难,于2011年3月7日取消了这项计划。[28]取而代之的是观景台设有名为ONE Dine、ONE Mix和ONE Café的小型餐厅。
Remove ads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