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丙子战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丙子戰爭
Remove ads

丙子战争又称“丙子胡乱[1],指1636年(清太宗崇德元年、朝鲜仁祖十四年)清太宗称帝后不久,率领三十万清朝军队攻打朝鲜的事件。这是满洲后金及清)政权第二次攻打朝鲜。

事实速览 丙子战争, 日期 ...
事实速览 朝鲜语名称, 谚文 ...

丁卯战争之后,朝鲜虽与后金政权结盟,但仍旧保持着与明朝的关系,2月,清太宗遣使通报朝鲜,自己将由“大汗”改称“皇帝”,希望朝鲜参与劝进并向其跪拜朝贺,顿时朝鲜举国哗然,皆不承认清朝窃帝号而不受。1636年,太宗以朝鲜背弃1627年平壤盟约为由,率领十万军队入侵朝鲜。清军渡江后,发挥其善于野战的特点,绕过坚固的城池不攻,长驱直入,十二天之后便抵达朝鲜京城汉阳城下,朝鲜仁祖出走南汉山城避难。翌年(1637年)正月三十日,在南汉山城被清兵围困数月之后,仁祖出城,前往汉江东岸的三田渡朝鲜语삼전동清营向清太宗投降,史称“丁丑下城”。经过此战,朝鲜成为清朝的藩属国,并彻底断绝了与原宗主国明朝的关系。

Remove ads

背景

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对原来辽东地区以及朝鲜的影响力大为下降,女真族后金政权开始强大起来。1627年,后金君主皇太极遣兵入侵朝鲜,朝鲜被迫与后金议和,与后金结盟。但当时朝鲜由亲明的西人派执掌政权,依然保持与明朝的关系,收留明朝战败逃至朝鲜的将领,对后金持敌对态度。

1628年,朝鲜依据与后金的协议,开市于中江皇太极计划趁机进攻明朝,向朝鲜征调兵船。朝鲜仁祖故意拖延三日后才接见后金的使臣,并对他说:“明国犹吾父也。助人攻吾父之国,可乎?船殆不可借也。”

1632年,皇太极派巴都礼、察哈喇等人前往朝鲜颁定贡额。仁祖仅同意贡献贡额的十分之一,推托说金银、牛角不是朝鲜的特产,拒绝献出。皇太极大为光火,于次年致书仁祖,责其减岁币额,并窃参畜、匿逃人之罪,欲罢遣使,专互市。朝鲜索性拒绝同后金在会宁城的互市,此后又多次拒绝互市,并在京畿黄海平安三道加筑白马山城等十二城,以加强对后金的防备。

1635年,皇太极攻察哈尔林丹汗之子额哲传国玉玺投降。各贝勒与蒙古王公皆建议皇太极称帝,皇太极遣英俄尔岱[注 1]通报朝鲜,朝鲜群臣皆言不可。仁祖将英俄尔岱囚禁在议政府,英俄尔岱等人夺民间之马,破门北逃。仁祖派人追上,宣布不承认1627年的城下之盟。英俄尔岱逃回后金并报告皇太极,皇太极大为光火。

Remove ads

过程

攻入朝鲜

Thumb
御驾亲征的清太宗皇太极

1636年四月,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是为清太宗。当时朝鲜的春信使罗德宪、回答使李廓正在盛京,参加了登基大典。罗德宪、李廓二人坚决认为明朝是朝鲜的宗主国,拒绝向太宗行三跪九叩之礼,而当其是朝鲜一国上下也是群情汹涌,掌令洪翼汉就上斥和疏言“臣堕地之初,只闻有大明天子耳...今乃服事胡虏,偸安仅存,纵延晷刻,其于祖宗何,其于天下何,其于后世何?...臣愚以为,戮其使而取其书、函其首,奏闻于皇朝。”另外还有一百三十八名太学生联名以及诸多官员上疏,请斩使焚书,这使太宗非常愤怒。[2][3]

同年十一月,太宗以朝鲜违背盟约为由,准备入侵朝鲜,先遣回朝鲜使臣李廓,通报仁祖。腊月初二日,派济尔哈朗盛京(今沈阳),阿济格阿巴泰辽河入海口以遏明军,太宗亲自率领清军十二万入侵朝鲜。太宗令多尔衮豪格分统左翼满洲、蒙古兵,从宽甸入长山口;户部承政马福塔[注 2]英俄尔岱等率兵三百人,装扮成商人,突袭朝鲜王都汉阳城;多铎岳讬等人率数千兵马接应。太宗与代善率其他各路军马进攻朝鲜。

腊月初六日,朝鲜边境望见清军,举二把烽火示警,朝鲜都元帅金自点不予理会。腊月初十日,清军主力迅速渡镇江。十二日,兵至郭山城,定州降。因金自点漠视烽火加上呈送汉城的状启被清军抢夺,导致朝鲜朝廷直到十二日才得知清军急袭[4]

腊月十三日,仁祖得到清军入侵的消息;都元帅金自点派人向仁祖告急,奏称清军攻至安州。仁祖大惊,令沈器远负责京城汉阳的防卫,同时还命令老弱之臣可以前往江华岛避难。[5]翌日,仁祖得知清军已过松都(今开城)的消息,派人将宫眷、神主、王族迁往江华岛,自己则退往南汉山城。仁祖车驾过崇礼门时,马福塔所率的突袭部队突然出现在城外。仁祖一面令申景禛率兵出城防御,一面派崔鸣吉前去劳军,希望拖延时间。马福塔给出的答复是,要求仁祖派一名王弟、一名大臣为人质前来。乘和谈之机,仁祖自己向南汉山城逃去,当夜初更逃到该城。[6][3]翌日,仁祖听从金瑬的建议,准备逃到江华岛去,但由于暴雪大降、路途难行,只得固守南汉山城。又派遣绫峰守李偁号称王弟,以刑曹判书沈諿加大臣衔出使清军求和。[7]太宗斥责朝鲜在丁卯年派出假王子为人质,又诘问沈諿,李偁是否是假王弟,沈諿不能答,并自己承认“我既不是大臣,绫峯君也不是王子。”[8]太宗诘问投靠清人的朴兰英,朴兰英却坚称李偁是真王弟、沈諿为真大臣。太宗大怒,杀朴兰英,驱逐朝鲜使者,并坚持要求朝鲜送王世子李溰为人质。

Thumb
南汉山城北门(清军在丙子战争中数度攻打此门)

为了笼络人心,仁祖亲自登上南汉山城城楼鼓舞士气,又赦免都元帅金自点、副元帅申景瑗朝鲜语신경원、平安兵使柳琳朝鲜语류림、义州府尹林庆业互相倾轧之罪,谕以急速进兵抗敌。又发檄各道,要求入兵增援。[9]虽然如此,仁祖和群臣都对时势持悲观态度。他召集群臣,问是否因答应清方要求。群臣或主战或主和,莫衷一是。十九日,清军前驱部队到达南汉山城下。仁祖亲自登城,朝鲜军用火炮击退了清军的进攻。此后,朝鲜军队还多次与清军交战。崔鸣吉等主和派大臣建议与清讲和,清朝要求送出世子方可议和,震惊朝鲜上下。[9]

劝降未成

二十日,太宗率清军主力至松都,又遣使劝降。仁祖拒绝,并召都元帅金自点、副元帅申景瑗朝鲜语신경원率军回援,令各地军队前来勤王,又令金庆征朝鲜语김경징前去南部三道召集水师,准备与清军决战。[10]留都大将沈器远派人送状启,在状启中,他故意夸大了自己的战功,群臣无不激愤。

二十四日,南汉山城内开始出现粮草不足的情况。朝鲜各处守军见国王被围,纷纷前来支援。公清兵使李义培朝鲜语이의배畏惧清军,驻扎竹山不进兵。江原道营将权井吉领兵到俭丹山,遭清兵击败。公清监司郑世规朝鲜语정세규领兵在险川,依山布阵,遭清兵击败,全军覆没,郑世规本人仅以身免。

二十七日,太宗率清军主力至临津江北岸。此时南汉山城几乎断绝了外界的音信,二十八日,留都大将沈器远送来击退清军进攻的消息后,[11]体察使金瑬派兵出北门而战,遭到清军的偷袭,大败。都元帅金自点、副元帅申景瑗朝鲜语신경원在黄海道的洞仙击败清军,庆尚兵使闵栐亦率兵至忠州水桥。

Remove ads

攻破汉阳

Thumb
1636年清军攻击朝鲜路线

崇德二年(1637年)正月初一,太宗趁江面结冰之际渡江攻汉阳沈器远弃城退驻光陵。此时多铎部也已攻破平壤,与太宗会师。太宗率兵驻扎炭川,俯瞰南汉山城中。仁祖听从吏曹判书崔鸣吉的建议,派洪瑞凤朝鲜语홍서봉金荩国朝鲜语김신국李景稷朝鲜语이경직等前去求和。四日,清大军渡汉江。驻扎汉阳东二十里江岸。此时朝鲜各道的勤王之军陆续赶来。七日,清兵击败全罗监司李时昉朝鲜语이시방部。南兵使徐佑申、咸镜监司闵圣徽合兵,屯兵杨根、薇原,号称二万三千;平安道别将领八百余骑至安峡;庆尚左兵使许完朝鲜语허완领兵到双岭,未及交锋,军败而死;右兵使闵栐力战良久,亦败死;忠淸监司郑世规朝鲜语정세규进兵龙仁、险川,亦战败;[12]平安道观察使洪命耉朝鲜语홍명구,与清兵大战于金化,兵败阵亡。[13]另一路的清军多尔衮豪格左翼军由长山口克昌州城,败安州、黄州兵五百,宁边城兵千,截杀援兵一万五千,七日与太宗会师。贝勒杜度率兵送来大炮,清兵合力围攻南汉山城。[3]

十三日,仁祖遣遣洪瑞凤朝鲜语홍서봉崔鸣吉尹晖等出城议和,遭到拒绝。十九日,再遣李弘胄、崔鸣吉、尹晖求和。二十日,仁祖正式决定向清朝称臣;翌日,遣李弘胄出使清营,献书投降。太宗要求仁祖下城亲自投降,仁祖怀疑是奸计,因此不接受。二十二日,太宗遣多尔衮袭破江华岛,俘虏朝鲜王妃、王子、宗室、群臣家属等众。前右议政金尚容、前右承旨洪命亨、司仆寺主簿宋时荣、前司宪府掌令李时稷等人不愿成为清兵的俘虏,自杀身亡。

太宗再次要求仁祖亲自出城投降,并威胁若是不从,城破之后便要屠城。世子主动要求出城做人质,表示:“泰山既垂于鸟卵之上,国步谁措于盘石之坚,事已急矣!予既有弟二人,又有一子,亦可奉宗社。予虽死于贼,尚何憾焉?”[14]二十三日,仁祖决定送世子李溰代他出城投降,称:“予为宗社、生灵,出不得已之计矣……渠为父出去,不害于义理,而人子之至情也”。[15]英俄尔岱传谕,一定要仁祖亲自出城,并威胁说太宗准备回到盛京去,若不答应就不要再求和了。在此期间,清兵又发动了几次攻城,希望迫使朝鲜投降。仁祖只得在二十七日答应了这个要求。次日,太宗同意了仁祖的求和,并要求他亲自出城。清朝提出“三田渡盟约”,要求朝鲜以“长子及再一子为质”[16]

Remove ads

丁丑下城

Thumb
韩国首尔三田渡,朝鲜仁祖清太宗三跪九叩之礼的想像浮雕,制于1983年,2008年被拆除

二十九日,仁祖先缚斥和派人物弘文馆校理尹集修撰吴达济台谏洪翼汉献清军。次日仁祖与王世子李溰率侍从五十余人,穿青衣亲自出城,群臣哭送于西门。仁祖出城时,英俄尔岱和马福塔已率军在城外迎接。朝鲜百姓看见仁祖随清军离去,误以为清军要把仁祖押到盛京,都痛哭失声。仁祖随清军来到三田渡朝鲜语삼전동,与太宗会面,向太宗行三跪九叩之礼。这就是历史上的“丁丑下城”。双方签订和议:

  • 朝鲜成为清朝的藩属国
  • 朝鲜断绝与原宗主国明朝的关系。
  • 朝鲜仁祖长子李溰、次子李淏奉天人质
  • 朝鲜应向清朝朝贡。每年黄金百两、白银千两、水牛角二百对、貂皮百张、鹿皮百张、茶叶千包、水獭皮四百张、青黍皮三百张、胡椒十斗、腰刀二十六口、顺刀二十口、苏木二百斤、大纸千卷、小纸千五百卷、五爪龙席四领、花席四十领、白苎布二百疋、绵绸二千疋、细麻布四百疋、细布万疋、布四千疋、万包。
  • 清朝攻打明朝所属的岛屿皮岛时,朝鲜应该出兵、出军舰五十艘协助。
  • 清朝禁止朝鲜大量修建城堡等防御工事。

在一系列仪式之后,朝鲜归附了清朝,并在三田渡地区建立“大清皇帝功德碑”(俗称三田渡碑)。太宗随即撤军归国。

Remove ads

战后

清朝将“六十万”(数字也许有夸张)朝鲜人押回沈阳市场贩卖,其中还不包括被清军中的蒙古人掠往蒙古的朝鲜人[17]。还掠走朝鲜大量物资,后来朝鲜政府向清朝支付赎金赎回了一些人。根据协议,朝鲜被迫与明朝断交,接受清朝册封,成为清朝的藩属国。根据规定,朝鲜使用的年号由明朝年号改为清朝年号。朝鲜朝廷要求斥和者自首,洪翼汉、尹集、吴达济三人自首,被清军抓往盛京杀害,号称“三学士”。

虽然朝鲜屈服于清朝的统治,但朝鲜人对清朝非常反感,称呼清朝为“胡虏”。这种敌对的称呼和态度,在《朝鲜王朝实录》中比比皆是。朝鲜方面仅仅在外交上使用清朝年号,在国内则不使用,称为“某某王某某年”,例如“仁祖大王十二年”等等。不少士人反满崇明,甚至使用“崇祯”、“后崇祯”等年号,致使“崇祯”这个年号被朝鲜两班士大夫沿用数百年。朝鲜孝宗可能因为在满洲担任过人质,余怒未消,其在位期间,朝鲜甚至密谋起兵,联合日本江户幕府南明势力反对满清,后来又计划响应三藩之乱东宁王国。但北伐计划最终因财政困难而计划搁浅。[18]

昭显世子扣为人质,既是清朝钳制朝鲜的手段,也是清朝要挟朝鲜攻打明朝等行动的筹码,同时又含有清朝扶植朝鲜亲清势力的意图。[19]

在外交方面,朝鲜建立迎恩门以迎接清朝敕使,在1637年至1881年之间,朝鲜先后161次接待清朝敕使。朝鲜每年四次向清朝进贡(1644年后改为每年一次),直到甲午战争清朝战败为止。而在甲午战争清朝战败之后,迎恩门被拆毁,改建独立门

Remove ads

以丙子战争为背景的作品

  • 朴海日、柳承龙、金武烈、文彩元等卡司主演。
  • 南汉山城》(The Fortress,2017年韩国古装电影)
  • 李炳宪、金伦奭、朴海日、高洙、朴喜洵、赵宇镇等卡司主演。
  • 恋人》(2023年,韩国古装电视剧)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