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务
日本作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务(日语:中務/なかつかさ Nakatsukasa */?,?—?)是日本平安时代皇族和歌人,其父是敦庆亲王,其母为伊势,丈夫则是源信明。和歌方面,她有69首作品收录于敕撰和歌集,初次收录为《后撰和歌集》,与其母伊势、丈夫信明同为三十六歌仙之一。
生平
中务的名称源于其父曾经担任中务卿而来[1],她的出生年份虽然不明,不过根据《三十六人歌仙传》记载,她是朱雀天皇之后圆融天皇在位时(930年至984年)的人[2]。奥津春雄以《后撰和歌集》有其与纪贯之的赠答歌,加上《中务集》收录有源顺在天元2年(979年)就任能登守时的和歌以及敦庆亲王的经历,推测其生于延喜年间(901年至923年)[3],山口博在《平安时代史事典》也持同一说法[4]。
杉谷寿郎在《和歌大辞典》和《新编国歌大观》中均主张是延喜10年(910年)[1][5],片桐洋一在《日本古典文学大辞典》中则以其人际关系推测中务生于延喜12年(912年)[6],藤平春男在《国史大辞典》有引述其说法[7],《国书人名辞典》以及高野晴代在《和歌文学大辞典》也采用延喜12年的说法[8][9]。
中务曾经与元良亲王、常明亲王、藤原实赖、藤原师辅、藤原师氏和藤原师尹等人交往,后来与源信明之间育有一女,名为井殿,为藤原伊尹之妻以及藤原光昭之母。她作为女房的事迹虽然不明,不过推测她曾经出仕于藤原忠平和其子藤原实赖[9][1][6]。
逝年方面,由于《中务集》收录有她赠予在永祚元年(989年)之后出家的大江为基的和歌,因此她在一条天皇时期仍然在世,其享年推测达81岁或以上[4],片桐洋一在《日本古典文学大辞典》中则推测她在天元5年(982年)其外孙光昭死后数年死去[6]。
Remove ads
和歌
中务总共有69首和歌收录于敕撰和歌集[10],其歌风率直温雅[1],表达手法受到其母伊势的影响[9],并且替其母编撰了家集《伊势集》[4]。作为歌人她活跃于村上天皇、冷泉天皇以及圆融天皇时期,先后参与天历七年内里歌合、天德内里歌合、村上御时菊合、丽景殿女御歌合和圆融院扇合等歌合,作品涵盖大量屏风歌和歌会歌。此外,她与清原元辅、惠庆和源顺等歌人也有交流[9][6],其中居于中御门的源顺是中务的邻居[4]。


这首和歌收录于《后撰和歌集》卷第十二“恋四”,新编国歌大观编号是846,词书是“由于平Kaneki渐渐不再来访[注 1],因此派人赠歌予他”(平かねきがやうやうかれがたになりにければ、つかはしける)[11][13][注 2]。此歌的意思是秋风起了,你是厌倦了我吗,不但沓无音讯,也没有来访,然而如果我是荻的叶子的话,在被秋风吹动时既会发出声响,秋风受邀的话也会前来探访吧[15][16][13]。
首句的“秋”是挂词,既指秋天,也指厌倦(飽き),吹起秋风也让人联想到收录于《古今和歌集》内的作品(新编国歌大观编号205),“秋风”与第四句的“荻の葉”(荻的叶子)的用例则见于收录于《元良亲王集》内的和歌(新编国歌大观编号20)[13]。第二句在《中务集》中写作“吹くをりにしも”,与《后撰和歌集》的“吹くにつけても”不同[15],其中的“つけても”是指托付(ことづける)[16]。第四句中的“をぎ”是挂词,即指荻,也指邀请(招き)[15]。末句中的“て”是表示结束的助动词“つ”的未然形,在此用作强调,蕴含就算仅仅是一瞬也好的意思,“まし”指“要不是”,意思是你既然不是荻的叶子,沓无音讯也是无可奈何啊,语带讽刺[13]。
此歌也收录于《古今和歌六帖》、《和汉朗咏集》[17]、《俊成三十六人歌合》、《时代不同歌合》、《三十人撰》、《类聚证》和《女房三十六人歌合》[18][19]。此外,安法法师女收录于《新古今和歌集》的作品(新编国歌大观编号1212)以此歌为本歌[20]。
这首和歌收录于《拾遗和歌集》卷第二十“哀伤”,新编国歌大观编号1312,词书是“送别女儿”(むすめにおくれ侍りて),为其女井殿死去时的和歌。此歌的意思是希望有时间可以小睡片刻,从而自然忘记失去女儿的悲痛。虽然与你只能在梦中相见,然而我却悲伤得无法小睡片刻[21][22][23][13]。此歌也收录于《拾遗抄》[11]、《金玉和歌集》[17]、《俊成三十六人歌合》、《三十人撰》、《三十六人撰》、《深窗秘抄》和《宝物集》[18]。
此歌在《中务集》中是中务赠予出家不久的大江为基的12首和歌之一(新编国歌大观编号283),在《金玉和歌集》中作为藤原敦敏死去时的和歌(新编国歌大观编号54),以唱和形式排在敦敏之父藤原实赖的作品之后[23][13],在《宝物集》中则是藤原述子死去时的和歌[21]。
首句指自然忘记失去女儿的悲痛,其中的“忘ら”是四段动词“忘る”(自然忘记)的未然形,“れ”则是表示自发的助动词“る”的连用形。第二句中的“しばし”是指片刻,“まどろむ”的意思则是瞌睡。第三句中的“もがな”是表示愿望的终助词。第四句中的“かは”是反问,与末句一同解释的话是指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在梦以外的地方相见,只能在梦中相见的意思[23][13][22]。
Remove ads
家集
中务的家集是《中务集》,分为两大类[6],第一类又称为流布本系[4],细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西本愿寺本系,第二种是正保版歌仙家集本系[24],第三种是出光美术馆藏前田家旧藏传西行笔本[25],第二类又称为异本系[4],仅有冷泉家时雨亭文库藏资经本系[9],两类均收录大量屏风歌和歌合歌等正式场合的和歌[6][25]。此外,根据《圆融院御集》记载,中务曾经在天元3年(980年)向圆融天皇献上由其自行编撰,与现存版本不同的的家集[4]。

属于第一类的尚有群书类从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御所本三十六人家集乙本(书架编号506・8)和桂宫本歌仙集本(书架编号511・2)等等[26]。西本愿寺本的收录歌数是254首,料纸是厚样色纸和飞云纸,外题是“中つかさ”(中务),41页着墨,第一页、第二页和第三页正面是白纸,从第三页背面开始书写,以一面九行为主,卷末部分则有十行和十二行,和歌一首两行书写,大部分为平假名加上少量草书,仅有七首主要以草书写成[27]。
此版本的笔迹由于与大字和汉朗咏抄切相同,加上后者有藤原定信的签名,因此均为其真迹,其余笔迹相同的尚有西本愿寺本贯之集下(石山切)、顺集(糟色纸和冈寺切)、传藤原公任笔金泽本万叶集以及兼辅集切等等[27]。正保版歌仙家集本的收录歌数是243首,排序上几乎与西本愿寺本相同,虽然与西本愿寺本相比缺少第134首至第146首在内的15首和歌,不过同时有4首是此版本的独有歌,略少于西本愿寺本[9][24]。
出光美术馆藏前田家旧藏传西行笔本的收录歌数是226首[25],排序上也基本与西本愿寺本和正保版歌仙家集本相同,为长13.1厘米,宽15.2厘米的大和缀册子本,料纸是楮纸,总共有46页,第一页正面以两行写有“なかつかさしふ”(中务集),为藤原俊成的笔迹,一面十二至十四行,和歌一首两行或三行书写,保存箱的莳绘出自于前田家御用莳绘师五十岚派手笔[28]。此版本的传称笔者是西行,虽然与他的怀纸以及假名书信的笔迹不同,不过与传西行笔一条摄政集和山家心中集则类似,古笔了祐也曾经在延宝7年(1679年)替前田家撰写的《名物之记》中提到此版本[27]。
Remove ads
属于第二类的有冷泉家时雨亭文库藏资经本和宫内厅书陵部藏御所本三十六人家集甲本(书架编号501・12)[25]。第二类相对于第一类收录更多个人歌,以恋爱或家庭等为题材[6],具体来说第1首至第143首是正式场合的和歌,第143首至第298首则是个人歌[29]。
冷泉家时雨亭文库藏资经本的收录歌数是298首,为长23厘米,宽15厘米的缀叶装,封面左上角写有外题“中务集”,料纸是楮纸,50页着墨,一面十行,和歌一首两行,词书隔两个空格书写,卷末记载有关于中务的勘物。此版本虽然是宫内厅书陵部藏御所本三十六人家集甲本的祖本,不过由于多处有虫注和缺失,因此需要与宫内厅书陵部藏御所本三十六人家集甲本互补[25]。
宫内厅书陵部藏御所本三十六人家集甲本的收录歌数是298首,与第一类相同的和歌有192首,其余均是此类的独有歌,相对于词书以听闻方式写成的第一类,第二类的词书以回想方式写成,推测可能由中务自行编撰而成。一面十行,和歌按上下句各一行书写,词书隔两个空格书写,一行大约是十五个字,成书于江户时代初期[26]。
Remove ads
第一种和第七种均长约20厘米,料纸是鸟之子纸[32]。第三种和第六种是水府明德会的馆藏。第四种是个人收藏[33]。第五种是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馆藏,又称为砂子切,长18.8厘米,宽10厘米,由高木圣雨捐赠至东京国立博物馆[34]。第八种的料纸是鸟之子纸[35]。
第二种收录于手鉴“大手鉴”内,书写于平安时代,长20.1厘米,宽13.2厘米,料纸是雁皮纸,撒有金银砂子[注 3],一面七行,和歌一首两行书写,以平假名为主,草书为副,推测原本是三十六人集中的一册,传称笔者是藤原公任,与其料纸以及形态相同的虽然尚有业平集切和兼辅集切等等,不过笔迹不同[27][37]。
Remove ads
文化财
注解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