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有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育实践及经验的概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国是全世界较早产生体系化教育的地方,自有信史之时,便有官府设立学校教养人民的记录;但直到清代末期,中国才开始出现现代教育方式的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事业由中共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各省级人民政府设立教育厅或教育委员会,下级机构设立教育局,以管理地方教育事务。2023年,中国大陆共计有14.35万所小学、5.23万所初级中学、1.54万所高级中学、7085所中等职业学校、以及1275所普通本科学校和1547所高职(专科)院校[5]。截至2010年,15岁以上人口中有94%接受过教育训练、而得以识字[6];相比之下,1950年只有20%的民众曾接受过教育[7]。
中国大陆目前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大部分教育资源缺乏地区采用应试教育,只有少数发达地区采用素质教育[8][9]。生均教育支出因地区有所差异。2010年,北京市投资的每人教育总额达人民币20,023元,但教育投资较落后的省份贵州省只有人民币3,204元[9]。中国大陆公立中小学实行依户籍学区入学的政策,部分优质学校附近的房价因而暴涨[10]。
现在,中国大陆许多高等学校朝向国际化发展[11],著名的高等学府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等等[12]。
Remove ads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模式参照苏联发展,在中小学教育方面普及凯洛夫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理论,在高等教育方面则将原先的综合性大学进行拆分。由于建国之初需要大量的工业技术人才,故创建了大量的理工科学院。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大陆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扫盲运动的高潮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13]高考制度于1955年正式设立。
改革开放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频繁受到政治形势的影响。1958年,在“大跃进”的影响下,教育行业出现了过度发展,在校学生人数相比前一年增加了1.9倍,而新成立学校的品质则多不可恭维,以至于需要整顿[14]。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导致全国所有学校进入停课状态,大学入学考试被取消;知识分子不被尊重,大多数被下放进行体力劳动,有些则遭到残酷对待,财产被没收,被批为“臭老九”等,[15]许多人被迫停止继续教育,没有接受教育的人丧失了机会,对中国大陆的人口素质和教育事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1960-1970年代,毛泽东发动了上山下乡运动,组织了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到农村劳动和定居;1970年代末开始,大部分知青陆续回到城市。[16]邓小平认为,文革造成大多学生习惯了“文革”时瞎捣乱的习气:无政府主义猖獗,大家不守纪律,以为标新立异、我行我素就是英雄,谁也不能拿我怎么样。[17]
1977年高考恢复,当时的考生的平均年龄最大、录取率最低。[18]19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大陆开始实行大学扩招政策,虽然更多的人得到了前往大学学习的机会,但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逐渐恶化:许多人选择报考研究生,更多的人则选择从事不对口的工作,甚至于找不到工作[19]。为了改善未来机会,许多学生争取考取更好的高等院校,甚至出国留学。
1986年开始,中国大陆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包含6年小学和3年初中(个别地区为5年小学和4年初中),学生年龄在6岁至15岁之间[20]。2010年,约有82.5%的学生会选择继续为期3年的高中教育[21]。高考是进入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的先决条件。2010年,27%的高中毕业生会继续接受本科教育[22]。在此之上,亦设置有研究生教育。另外政府还设立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提供学生职业教育内容[23]。
进入21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推进素质教育。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希望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8]。此后高考改革、中考改革亦陆续启动。但是如今改革仍未有明显的成效,现今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24]。
截至2012年,中国大陆约有93%民众接受过中学教育[25]。2005年,中国大陆各级政府便筹划经费以减免农村地区孩童的学杂费[26]。2006年,政府承诺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并提供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课本和学费等补助[27]。这使得政府每年教育预算从2003年的不到500亿美元,增加至2018年实际支出6590.7亿美元。[28][29]。2018年举行的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中,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地在校生作为整体于阅读、数学和科学领域上均取得第一名的成绩(但除中国大陆外几乎都是全国或整个政治实体参评)[30]。发达地区学生在学习成果评估上获得极高成绩[31]。
2021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实施“双减政策”[32]。根据习近平的指示,教育部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实施新的限制,并要求所有的民营教培公司转型,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33]。
由于习近平推行的双减政策严重打击中国私人教育行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在2024年逐步放宽对私人辅导机构的监管,以此增加就业机会减低失业率[34][35]。
Remove ads
各层次教育
中国大陆的学前教育一般从3岁开始,进入幼儿园。一般分为小班(3-4周岁)、中班(4-5周岁)、大班(5-6周岁)三个阶段。在有的幼儿园和小学中还办有“学前班”,为不满6周岁的儿童进行适应学校生活的教育。在幼儿园生活包括一日三餐,游戏为主;学前班类似学校上课,但时间短,有许多户外活动。
2021年5月,涉及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发布。[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这一体制下,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接受九年的义务教育,家长则有让子女接受这种教育的义务。
2017年起,所有义务教育学生(包括民办学校学生),一律不收学费、杂费、书本费,并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俗称“两免一补”。[37]但各个学校可能依据实际情况,收取作业本费、校服费、军训费、伙食费、寄宿制学校住宿费等。[38]
对于义务教育的分段,在教育模式上可以初步分为三段:一至三年级为小学基础阶段,四至六年级为小学拓展阶段,七至九年级为初级中学阶段,不同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程度皆不同,需要有区别的对待、实施教育;学制上,绝大多数地区实施“六三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部分地区实施“五四制”;另有一些地区开始推行“九年一贯制”。[39]下文以“六三制”对中国大陆义务教育做一简述。
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40]开始执行。其中,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均整合为“道德与法治”;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41]。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其中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等任务群。[42]
近年来,不少人提议实施小学至高中的12年甚至以上的义务教育。[43]
Remove ads

在小学阶段,学生通常要学习的课程为: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科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
绝大多数小学生,进入小学便集体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佩戴红领巾,少年先锋队入队年龄与小学入学年龄一致(年满14周岁即集体退出中国少年先锋队,但部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佩戴团徽)。2005年以前,入队与入学年龄并不一致(相差1岁),于是衍生出绿领巾。
小学学业完成以后,学生需要升入初中。早期,小学升入初中采取择校制度。现在择校考试制度基本被废除,代之以“按区划分”[44][45],即按照学生的户籍来指派初中,也就是说学生户籍划分在相应初中片区内,就被指派升入该学校。但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仍然存在,如果户籍片区的对口初中质量不理想,很多家长转向希望购得优质学校的片区内的房产,即学区房。[46]
部分地区将同一区域户籍的小学毕业生分派给多所初级中学。或者某片区大量的小学毕业生未能进入该片区少数的优质初中,这时往往采用电脑派位法,将学生通过随机派位的方式指派到其他学校就读。[47]


在初中阶段,学生按规定需要学习的课程为:道德与法治、语、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学、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音乐、美术。部分地区的学校可开设日语或俄语班级,这些班级可用其他外语取代英语课程。
1990年代开始,初中取消毕业考试。学生只要在初中三年内没有任何处分或撤销所有处分即可毕业(不同地区的毕业规定可能不同)。
初中教育阶段还设有以职业教育为目的的职业初级中学,但为了保持义务教育的统一性,该层次的教育已经名存实亡,截至2019年仅剩4所职业初中[5]。
学生在九年级(初中三年级)将面临升入高中的考试,即“中考”。
1980年代,初中毕业考试和中考是一体的。也就是说如果中考分数不及格,那就将面临无法毕业的结果,即使得到高中录取也将被以“初中肄业”为由而无法进入高中,退回学籍档案,俗称“退档”。
中考成绩决定学生是就读中等职业学校(中专)、普通高中(高中)还是踏入社会。考生可以报考省内中专。报考普通高中的情况有所不同,考生只能报考自己考籍所属县、区内的高中或者具有全市招生权力的高中。有些省份出现了一些“超级高中”,可以招收省内其他地市的优秀生,被称为“越界掐尖”。(各地招生办法不统一)
省市重点高中入学名额的竞争非常激烈。重点高中往往集中了区域内最好的教育资源, 教学设施和师资非一般高中可比翼,高考升入本科的概率非常高。学生只要考上重点高中,基本上就可以顺利入读本科高等学校(俗称大学)。目前各地中考科目并不统一,是各地根据情况而定。
Remove ads
注释
扩展阅读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