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国切香肠策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国切香肠策略(英语:Chinese salami slicing strategy,China's salami-slice strategy),又称中国蚕食策略、中国蚕食鲸吞策略、中共切香肠战术[1],是用来描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用之地缘政治策略的术语,因为具备“萨拉米战术”的特征,因此被命名。美国与印度的国际关系学者指出,中国政府常实施一系列渐进式的小行动,造成灰色地带并缓慢推进,最终达成大规模的既成事实(fait accompli),用于实现原本设定的大目标,例如并吞他国领土[2][3][4][5]。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从未对外正式承认过采用这个策略。
此条目已被提出存废讨论。请前往此处就该条目是否应该被删除进行讨论。? |

中国相关策略的讨论,主要出现于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等单位,以及学者布拉玛·切拉尼,比平·拉瓦特等人提出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中,认为中国在钓鱼台主权争议,台湾问题,南海争端[1]以及中印边界问题都采用这个策略,引起邻国不满。
Remove ads
概论
切香肠策略是一个军事与政治术语,是一种分而治之(Divide and conquer)的战术手法,将一个大型军事行动切分成一系列渐进的小型军事行动,以达到最终目标。临近中国的国家日本[6]、印度[7],不丹、尼泊尔,越南,菲律宾与台湾等国家,都曾报告过中国持续性的在边境进行小型的渐进化入侵行为,遭到强烈抵抗就会退缩,但之后又会再度侵入,因为这些入侵行为类似于切香肠策略,因此将中国的这些入侵行为,统称为中国切香肠策略。
作战方法

印度军事战略学者比平·拉瓦特认为,中国政府偏好采用这种切香肠战略,而不是正规性的入侵战争。中国政府进行的一系列小型行动本身,都不足以成为战争借口(casus belli),中国可以合理推诿,辩称并未进行实际的侵略行动,把侵略行动包装成自卫。中国的小型行动,每次切下一小片,最终形成大型的战略优势。对于被侵略的国家来说,这形成一种霍伯森的选择(Hobson’s choice):要选择无声的忍受,或是跟中国进行一次昂贵而且危险的战争。如果被侵略的国家选择反击,中国将会谴责他们发动战争,威胁中国将会以自卫为理由回击,以国际指责来形成压力,迫使这些国家接受被侵略的事实[3]。
中国在各地区的行动
日本媒体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反复的渔船和公务船活动,在东海区域对日本发起小规模的切香肠式持久战,缘由与钓鱼台列屿主权问题相关[6][8]。
中国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于2020年至一处在不丹国境内建立的村庄访问,这个村落由中国建立,居住着中国藏族人民。英国学者罗伯特·巴聂特(Robert Barnett)等人于2020年在《外交政策》发表论文,以这些事例,说明中国长期对不丹进行中国蚕食策略,背后目的是为了对抗印度[9]。
2024年,中国在尼泊尔边境建立围墙,入侵到尼泊尔国境,尼泊尔国民声称遭到中国部队恐吓。在2021年曾有一份研究报告,列举中国在尼泊尔边境的蚕食策略,当地官员认为,为了保持与中国间的关系,尼泊尔中央政府故意漠视相关行动[10]。
2017年,印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军队因为道路建筑工程在洞朗高原对峙约70日,对峙结束后,印度裔穆斯林研究员Abhijit Iyer-Mitra称这是对中国切香肠策略的必要反制及印度的外交胜利[7]。针对长年的边境问题,有说法如不具名的印度人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蚕食夺取土地,据布鲁金斯学会的马丹所述,多数印度人认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切香肠策略[11]。
Remove ads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教师宣称中国大陆对西沙群岛的切香肠战略起源自1974年,并逐渐扩展至整个东海,成功占领大部分的东海海域及主张九段线。此外,越南媒体亦宣称近年因能源需求扩张,采取更好战的态度与邻国越南发生冲突,如冲撞越南执法船[12]。
中国在南海持续扩张,侵入其他国家声称的领海,曾引起越南多次抗议,要求中国撤回。美国和平研究所在1996年发布报告,认为中国在南海地区以强势入侵的态度进入他国领域,一旦遭遇到明显的抵抗,就会退缩。在报告中认为这代表中国采用了切香肠策略[13]。
中国在台湾专属经济海域边缘设立钻井平台,逼近台湾东沙岛限制海域,美国智库詹姆士敦基金会在2025年提出报告,认为中国大陆企图以这些行为蚕食台湾主权,侵犯台湾国境[14][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22年提出“台湾海峡内海化”与“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纲要”,引发外界担心中国入侵台湾。学者林颖佑认为中国将在东海对日本的切香肠战术,复制到台湾海峡。外界认为中国也会在南海区域进行切香肠战术[8]。英国金融时报于2023年发布报导,认为中国以切香肠战术逐步改变台湾现况,引述防卫专家说法,认为美国应该更重视中国以切香肠战术渐进施压台湾的手法[16]。
台湾驻欧盟代表李淳于2024年投书Euractiv,向欧盟提出警告,中国对台湾正在采取切香肠战术,以改变台湾现况[17]。
批评
政治学者 Linda Jakobson 认为,中国内部存在许多不同的官僚机构与军队组织在竞争决策权,中国政策在领土边境出现的行动,虽然看起来像是进行切香肠战术,应该解释为这是来自于这些组织在内部竞争而造成的决策反复,不是正式的军事策略[18][19]。
学者 Bonnie S. Glaser 反对这个说法,认为中国的官僚机构内部竞争不是造成地缘政治不稳定的最大来源。中国政府有决心将主权声明扩大到整个南中国海,对这个区域进行有效控制,才是这些行动的背后的主要动力。中国政府主导这些行动,是一种有意识的策略行为[20]。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