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国学生运动史
中国大陆地区历史上的学生运动事件列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国学生运动史,因为学生多是青年,又称青年运动史(简称青运史)以区别于中国工运史和中国妇运史。最早可考是1903年4月,中国留日学生举办集会抗议沙俄侵占东北。[2]民国时期最大规模是五四运动。1949年后持续最长的青年运动是文革时期的红卫兵,连绵两年。[3]
![]() |


古代至19世纪
中国古代已有学生带领、批评或干涉政治的事件。最早记载为公元前542年,即孔子诞生后9年,郑国人民在乡校批评政府。当时执政的子产表现虚心的态度,不接受要摧毁学校的建议。汉哀帝元寿二年,即公元前1年,太学生王咸带领一千多名学生,抗议政府惩处官员棣鲍宣。到汉朝的党锢之祸,太学生郭泰联合朝臣及思想界领袖,批评政府和宦官[4]。
宋朝的学生运动更为普遍,太学生陈东先后两次请求皇帝处死宰相及一些军事领袖,第二次随从者达数万人,虽然他和其他参与者被处死,但朝廷也有改变一些外交和内政政策。后来宋朝仍有五、六次类似的学生运动,更有罢课事件,也有老师鼓励或支持学生抗议政府的例子[5]。直至明朝的学生运动则卷入政党斗争的漩涡[4]。
20世纪初
较早可考的是1903年4月,中国留日学生举办集会抗议俄罗斯帝国入侵满洲,并组织拒俄义勇队回国参军。事缘俄军在义和团之乱后占领大清东三省,虽然签《交收东三省条约》承诺撤兵,但迟不执行,参与集会的中国留日学生包括黄兴、蔡锷、陈天华等著名晚清革命家。[2]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最大型的几场学运(青运)包括:1910年代新文化运动反对旧礼教,被誉为“思想解放”;[6][7][8][9]1919年五四运动抗议巴黎和会割地;1926年三.一八惨案;[10]1931年九一八学潮(及其高潮珍珠桥惨案)抗议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不对日本宣战;[11]1935年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一二·九运动抗议蒋介石消极应对日本策划华北特殊化[12][13]。
1949年至文革

1949-1976年中国学生政治运动进入最频繁阶段,全国人民同时学生也不例外,历经多场运动者自嘲为老运动员。其中的青年运动,以文革时期红卫兵为首。“红卫兵运动是中国青运史上一场扭曲的、变态的青年运动,……无论对党和国家,还是对新中国的一代青年,它都是一场浩劫,一场恶梦,一场历史的大悲剧。”[3]红卫兵青年运动形式包括“唱样板戏,跳忠字舞和早请示、晚汇报”等等。[14][15]老三届是红卫兵的主力,[16]而为了解决老三届红卫兵的毕业出路,于1967年前后,[17]动员了知青下乡运动。[18]
文革后
在文革经历知青下乡和红卫兵的青年,萌起80年代文化热思潮。[20]文化热的高峰由1988年6月央视纪录片《河殇》掀起,至少两亿大陆观众收看,[21]全国报刊收到大量学生读者来信感言。[22]1988年《河殇》继承了1910年代新文化运动的脉落,阐析了中共改革派系对于改革开放遇陷入经济困局的解读——困局源于中国文化有太多传统包袱。[23]《河殇》对80年代的学生运动有承先启后的意义,串连了1981年内蒙古学运、八六学潮和八九学运。其他琐碎的学潮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运动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学生运动。
引用文献
书目
相关条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