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九一八学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九一八学潮发生于1931年9月至12月中国,高潮为12月17日南京的珍珠桥惨案,是中国学生运动史的重要一页。事缘九一八事变后,时任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长蒋中正拒绝对日本宣战,爆发敦促出兵的学潮,直至12月17日仅教育界就有109起宣传救国的运动,形式包括召开会议、请愿游行、通电、传单、演讲等。[1]
1931年背景

1931年6月-8月江淮水灾,15万淹死,连同饥荒与瘟疫计200万死。[2]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在洪水时忙于第三次江西剿共,9月1日通电《呼吁弭乱救灾》指“天然灾授,非人力所能捍御……中正惟有一素志,全力剿赤,不计其他”。至九一八事变,蒋介石消极应中国东北被侵吞,同时加紧剿共,遂引起学潮。
9月学潮
9月28日国民党中央在报章刊《告全国学生书》,“可战而不战,以亡其国,政府之罪也;不可战而战,以亡其国,政府之罪也;备战未毕,而轻于一战,以亡其国,政府之罪也[...]宣战与否,此在信任政府之人民所不必问,负责政府所不宜答者也。外交尽应公开,军事自有机密”。[3]9月29日,上海7,000余学生赴北平请愿,蒋介石接见。[4]
“退守山海关”引爆12月学潮
11月22日,关东军进逼锦州,11月25日驻国际联盟代表施肇基提出国民革命军退守山海关,划锦州为中立区并由英法联军驻守以震慑日本(注:国际联盟在12月7日决议放弃中立区计划)。[5][6]
放弃锦州震撼学生。12月5日,北京大学南下示威团300多人在南京游行,首都卫戍司令部镇压,33人伤,185人被捕(当中32女生)。[6]12月9日,上海中统局特务绑架学生领袖。[6]

12月15日,3万余学生到外交部和国民党中央党部抗议,蒋介石派国民党第四届中央委员蔡元培和陈铭枢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接见。[7]接见时学生喊口号“国联是强盗机关!”,质问中华民国为何不退出国际联盟,蔡元培指出“国联是帮助我们的,所以不退出”。学生不满,陈铭枢被拉倒在地脚踢,蔡元培被劫走,拖行地上时头破血流。部队鸣枪,蔡对学生说“你们别怕,历来运动枪要响一响,它不打人,我知道它不打人。”[8]
学生被关押,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和党中央监察委员吴稚晖探视。以下按照亲历者杨鹤亭的记述。吴稚晖先开口:“今天我又给大家放屁来了,臭哩,愿意听也得听,不愿听也得听”。于右任入正题问“大家看愿走不愿走?”此时中央党部职员(学生称“小狗”)大呼“活埋他,枪毙他,掂刀捅他!”,学生于是回答“于先生既然叫我们走,您看我能不能走?我们走不了。”于右任护送学生走出,没多久中央党部职员拿着棍棒追来,于右任向党部职员又磕头又作揖,党部职员虽不满于右任但也只好卖面子,并捶手顿足“哎呀,我们的党呵,我们的国民党呵。”[8]
Remove ads
相关条目
引用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