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国让利政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国让利政策,又称中国惠台政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采用的单方面经济优惠手段,在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等框架下,选择性的对部分台湾的贸易与外销中国商品进行低关税或撤除非关税壁垒等贸易优惠手段。其目标在于促进两岸经济融合,建立两岸共同市场,使台湾接受一中框架与九二共识,以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台湾。
![]() |
台湾企业家王应杰认为这是穷台策略的一部分[1],在经济外贸手段下存在政治目的[2][3],为对台经济统战与和战两手策略的实现手段。
概论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在一中原则下,对外宣称拥有台湾主权。在美国支持之下,中华民国政府统治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治中国,形成台海现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文化大革命,进行改革开放之后,对台湾的统战手段也从纯军事手段,走向非军事手段的施压。
让利政策的名称来自改革开放时期的放权让利,原来是指松绑中国社会主义的国家化政策,有限度的推动市场经济,让资本家可以少量赚取利润。在前两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与胡锦涛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时代,采取很多惠台政策,以吸引台商至中国大陆进行投资,在此时,让利指的是让台商可以获得优惠,造成磁吸效应,对台湾进行以商围政手段,对台湾政府增加压力。在李登辉总统时代,曾采用戒急用忍与南向政策来进行反制。在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于马英九总统执政时期,对台湾再度推动惠台政策,提出惠台21项措施,与台湾签定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
Remove ads
历史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俗称惠台31项政策。放寛台湾人至中国大陆工作及投资的限制,被企业家王应杰认为是希望经由吸收台湾人才与产业,以达成中国穷台策略[1]。
影响
经济学者吴惠林等人认为在中国大陆对于台湾的让利政策中,台湾没有实际得到经济利益[6][7]。在惠台政策下,台湾产业移至中国大陆,造成台湾本地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台湾影剧产业等在中国大陆竞争下将会消失[8]。台湾经济官员也否认中国大陆让利政策对台湾有实质利益,指出台湾希望获得优惠的项目,如汽车整车﹐机床﹐面板﹐石化原料等项目,中国大陆并未提供优惠[9][10]。台湾《天下杂志》根据取得的中国大陆海关统计数据,认为在ECFA让利政策下,台湾只有取得短暂的利益,台湾对中国大陆的出口份额虽然增加,但造成台湾经济竞争力下降,台湾农产品在中国大陆遭受不公平竞争,技术流失等问题[11]。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